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陈情表课后训练题及答案(2)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10.将“诏书切峻”以下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散文: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文中关键字词意义准确。本文重要的词语是:切峻、逋慢、临门、日笃、告诉、狼狈。

  答案: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故意逃避、怠慢。郡官一次又一次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府官员亲自登门,逼迫急如星火,刻不容缓。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一再向长官请求、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尴尬。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为父亲欧阳观墓碑写的一篇碑文,下面是其中节选的一段文字,读后请回答11--17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zhǎnɡ,抚养)以教,俾(bǐ,使)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通“尔”,你)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婆母),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古时女子出嫁称“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母亲死后,守丧期满。旧时父母或祖父母死,儿子与长房长孙须谢绝人事,做官的解除职务,在家守孝三年,也叫守制)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用、进用)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shěn,况且)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岁星运行到戌年。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时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纪年,但习惯上只重视“地支”)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A.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B.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C.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D.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E.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F.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

  解析:A,联系“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句,故知“间”当为“间或、偶然”。B,利用“对文见义”,知道“适然”当与“常然”意义相反。D,“矜饰”当与“发于中”相反。E,联系成语“厚此薄彼”。F,防止用今义释古义,把它当作一个双音节合成词。

  答案:A,偶尔,间或。B,偶然,即偶尔这样。C,遗憾。D,矜夸掩饰,意义同“矫饰”,矫揉造作。E,重视。F,回过头看见。

  12.指出下面句中加点代词在文中的指代意义:

  A.毋以是为我累。

  B.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C.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D.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解析:能否正解理解代词的指代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衡量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这也是高考常见的一个测试点。判断代词是否正确的一般方法是代入法。把代词的意义代入原文,如果文意贯通而且符合句子本意,则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答案:A,财物。B,他(为什么“废而叹”)。C,求其生。D,儿(即欧阳修)。

  1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之”二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②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

  ③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④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A.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其”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解析:①②句的“其”字都用作副词,表感叹和祈使语气,③④句的“之”都用作助词,置于主谓之间。

  答案:B。

  14.仔细理会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回答后面括弧内的问题:

  A.吾何恃而能自守耶?(请说说欧阳修的母亲凭什么而“自守”?)

  B.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欧阳修的母亲为什么说“知汝父之必将有后”?)

  C.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欧阳修父亲的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深刻教示?)

  D.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欧母是怎样看出欧父“能养”、“心仁”?从这里看出欧母分析问题有什么高人之处?)

  解析:这里列出的都是文中的重要语句,A是一个设问句,有领起下文的作用,阅读时要理出对这个问句的答案。B句字面上讲欧父必有后代,实际上是说欧父的高贵品德必有后继者,阅读时必须理解这个句子的深层意义。文章前有“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句提起下文,后有“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句呼应,概括中间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C句要理解它的教育意义。D是一个概括性的语句,概括抽象的语句要能具体化,具体形象的语言要能抽象化,这是阅读理解的深化。

  答案:A,前面讲,欧父“廉”,死后一无所有,所以欧母不能靠欧父的遗产而“自守”,那么靠什么呢?下文说“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所以欧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继承父亲的高贵品德之上。B,欧母从“汝父之能养”“其心厚于仁”这两点“知汝父之必将有后”,家庭有个好的传统,由此熏陶出来的儿子也一定会有好的品德。C,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与其父母去世之后,用丰厚的礼品祭祀,还不如父母在生之时用微薄的礼物服侍。曾子说:“椎牛祭墓,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就是说:你宰了一只肥牛放在亲人的墓前,还不如在亲人生前时好好对待他,给他端上鸡鸭之类菜肴。长辈抚育后人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如果在世时能得到晚辈的尊重和赡养,这会比死后的“祭而丰”强得多,实在得多。与其在人死后隆重地大办丧事,还不如在他生前尽点孝心。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有很重大的教育意义。D“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由此“知汝父之能养”。“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由此知“其心厚于仁者耶!”欧母说“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欧母都是从欧父居家时的一些小事中见出欧父的高贵品德,可见欧母观察人、观察事物,善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具有很高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15.在这段文字里,欧阳修母亲认为儿子应该培养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她教育儿子的方法有什么可取之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解析:本题第一问着重考查概括能力,第二问考查分析能力,第三问考查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答案:欧母认为最重要的品德是为官要廉,为子要孝,为人要仁。欧母教育儿子的方法,一是用欧父的优良传统教育儿子,二是用自己“自守”的实际行动感染儿子。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首先它告诉我们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总是寄厚望于子女,但是对儿女的教育不能只重“才”,更重要的是必须重“德”。其次是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行动,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自身做好了,有一个好的家风,儿女耳濡目染,日熏月陶,自然就会积习成俗,好的品德代代相传。

  16.这段文字在写作方法上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什么?试对此作些简要分析。

  解析:一是从分析文体入手,本文是一篇碑文(墓碑记),要记述亡父的生平事迹,但父亲亡故时,欧阳修年仅四岁,无法知悉父亲的生平行状,所以作者避实就虚,从侧面落笔。二是从分析内容入手,本文重在赞颂亡父高贵品德,但并未一字叙及亡父生平功业,而全是选择家常平凡小事,以小见大。

  答案:本文写作特点,一是避实就虚,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郑氏之口,从侧面落笔来写父亲。这样既表现了父亲的孝顺与仁厚,同时又颂扬了母亲的贤良;既表现了父母辈的优良传统,又表现了母亲对自己殷殷期盼。二是在选材上,都是些琐事琐谈,不事描绘,而又句句入情。这些琐事,看似信笔写来,实则经过精心筛选。欧阳修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指出写人“其事不可遍举,故举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本文“为官廉、为子孝、为人仁”这三方面的典型事例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17.请以“乌鸟私情写新篇”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解析:据说羊羔为了感谢母羊,每次都是跪下来吮奶。乌鸦为了感谢母鸦,长大后便将觅来的食物喂到年老体衰的母鸦口中,回报养育之恩。所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就成了儿女孝顺父母的代名词。是的,舐犊情深,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中儿女孝顺父母的事迹比比皆是,但是不孝之子,也屡见不鲜。写写这方面的文章,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一番拷问,还是很有意义的。

  答案:略。

8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