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陈情表课后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陈情表课后训练题

  ③ , ;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

  答案: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④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险衅xìn 优渥wò 洗马xǐ 更相为命ɡēnɡ

  B.逋慢bū 茕茕 qiónɡ 盘桓yuán 门衰祚薄zuò

  C.日笃dǔ 期功jī 陛下bì 终鲜兄弟xiān

  D.闵凶mǐn 矜育jīn 拔擢zhuó 猥以微贱wěi

  解析:A项“洗”表示姓和官职(洗马)时念xiǎn。“更”表示“更替、更换”的意义念ɡēnɡ。 B项“桓”念huán(不要误读成“垣yuán”)。 C项“期”,表示周年、周月和服丧一周年时念jī,“鲜”,表“稀少”的意思时,念xiǎn。

  答案:D.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有:

  A.行年四月,舅夺母志。 夺:夺取

  B.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谨拜表以闻。 闻:知道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笃:病重

  E.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孑:孤单,与“茕茕”同义

  F.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G.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厚”的反义词

  H.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终

  解析:舅夺母志,夺,丧失、改变。成语“三军可以易帅,匹夫不夺志”,夺与易同义。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皇上)闻。日薄西山,薄,逼近,念bó。薄,作单音节词,念báo,如~饼、~待、~酒、~田;在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念bó。

  答案:ACG。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A.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B.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③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C.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D.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解析:本题列出的都是一词多义现象,要求根据具体语境,准确理解它们的意义。这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答案:A项①③怜惜、同情,②注重、崇尚。B项①授与官职、任命,②呈上、献上,③跪拜礼。C项①②推辞、辞谢,③辞别、告辞。D项①因,②凭,③拿、用。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D.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答案:A项闵,教材注通“悯”,本资料注“闵”,病困,凶丧,不是通假用法。“闵”通“悯”,表“怜恤、哀伤、忧虑”等义。B项蓐,本指草席、草垫,文中通“褥”,指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褥子。C项零丁,通“伶仃”。D项有,通“又”。

  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词: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解析;古今同形异义词,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之一,稍不注意,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用今义释古义。阅读时要特别留意。

  答案:A项不行,文中意义是“不能行走”,今义表示“不可以、能力不够”等。成立,文中的意义是“长大成人”,古有三十而立的说法。今义是表示“某项事情筹划成功或某观点能站得住脚”等。B项 汤,文中指加水把中药熬煎,今义指菜汤。废,文中与“离”同义复用,今义表示“废弃、废止”。C项秀才,文中指优秀的人才,与明、清朝时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D项告诉,文中表示的意义是“请求、诉求”,今义指“通知对方,使人知道”,也表示“向法庭起诉讼”。

  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10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①蒙国恩,除②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③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④,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⑤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①不久。②授予官职,与“拜”同义。③掉落。④使……闻,动词使动用法。⑤逃避、拖延。⑥深、甚。

  8.指出文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语句,说说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修辞分析题,同时要求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所以这同时又是一道语言鉴赏题。

  答案:“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是比喻兼夸张,形象地描写了自己所蒙受的逼迫和巨大压力。“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里是比喻,形象地描写了自己左右为难,无所适从的尴尬。

  9.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A.本段为什么要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八个字起笔?

  B.陈述太守、刺史对自己的荐举,其用意是什么?

  C.“臣具以表闻”,这奏表的内容是什么?

  D.本段文字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E.这段文字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分析理解题。A、B项侧重揭示文字背后的用意。C项“表”的内容作者虽然没有明言,但根据上下文可以揣摩出它的大意。D项要求概括本段中心内容,实际就是考查捕捉中心句的能力。E项要求分析本段文字在全篇中的作用。这些题目体现了文章分析和鉴赏的基本要求。

  答案:A,开头称颂朝廷清明教化,以此必不可少的阿谀之词博取晋武帝好感。“清化”二字在文中关涉重大,有领起下文的作用,“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是自己“沐浴清化”的表现,而“孝治天下”也是政治“清化”的内容,这便为全文的论说确定了一个能得到晋武帝认可的前提。B,追述自己因“供养无主”,对太守、刺史的“察”“举”,曾经“辞不受命”,对下文有铺垫的作用,一方面说明自己不能应召并非即兴之想,而是确有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苦衷曾经为地方官吏所谅解,委婉地指斥朝廷催逼甚急有背情理,同时也为下文“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一句张本。C,“表”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朝廷征召表示无限感激,“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另一方面是表白“供养无主”“辞不就职”。D,本段的中心是说明由于“诏书切峻”“郡县逼迫”,使“臣之进退,实为狼狈”。E,本段突出朝廷征召,使自己陷入忠孝两难的境地。那末作者对这一人生难题,究竟如何决断呢?他会把祖母弃置不顾吗?他能说服晋武帝放弃成命吗?这便为下文留下悬念。

8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