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自考 > 笔讲串讲 > 公共课 >

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时间: 未知2 公共课

  2、文章的记叙顺序

  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作者选取自己与傅雷交往27年中的若干片断,依次写来,显得层次井然。在回忆傅雷时,又突出了他的个性,将傅雷的性格写得鲜明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朴实无华,但饱含深情,有时还显出机趣和幽默。

  3、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写人散文。作者的小弟,是一位研究飞机强度的专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工作,不幸英年早逝。作者此文发自肺腑,激情烈烈地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出对小弟早逝的深沉悲痛。

  4、写作手法及细节描写

  作者将抒情与叙事、写人相结合,用真挚缠绵、哀婉动人的笔触,通过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细致描述,使读者了解了小弟的为人,了解了这位“好党员”、“好干部”“丹心一片向将来”的优秀事迹,从而痛感他的早逝确是壮志未酬,千古遗恨,于国于家,都是一大损失。文中有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小弟在冬天不怕生冻疮,敢用冷水洗脸,寥寥几笔就显现出他活泼、可爱而憨实的性格;也有出色的概述和议论,如父亲为小弟写的挽联,既表现出老人的深明大义,又是对小弟一生所作的很好总结。作者还写了小弟周围同志对他逝世的悲哀与怀念,抄录了他们赞扬小弟的信,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小弟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文章结构

  文章构思别致,结构新颖。以“哭”为线索,围绕着小弟的病逝,作者把现实与回忆、家庭与社会、情与理交融一体,分成块状,交错展现:文章开头借小弟的名片抒情,随即跳到对小弟幼年、童年的回忆,接着写小弟病重和治病的艰难,然后又转写小弟的工作经历,随后再回过来诉说小弟逝世时的悲哀情景,接下去又续写小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壮志未酬……这种将多方面的材料交叉垒积的叙写方法,使文章内容层出层新,结构错落有致,避免了单调刻板。

  6、总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7、作者强调的核心观点: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8、说理方法:采用正反对比的写作方法。

  9、层递句式、其表达作用:第二段五种人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第三段中“操舟”的比喻,写“我”几种不同情况用层递法中的递进法。

  10、比喻意义:作者用“操舟”做喻,说明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孟子用“掘井”之喻,说明没有至强的毅力,事业就可能半途而废,只有具备至强的毅力,才能达到最终成功。

  11、演说所阐发的“三事”,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三事”的内容是: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以上三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

  12、演说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

  主题突出,针对性强。行文有破有立,观点鲜明,加强论证力度。文中强调的几件事,都含有匡正时弊的目的。当时北京大学校风颇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中列举之各种腐败现象在校中确实存在。演讲中虽

  说对“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但实际上却是对这类现象痛加针砭,大有催人猛醒之势。

  13、本文说理不仅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

  演说中有痛心的指陈,有激越的阐发,也有设身处地的忠告。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最后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诚为中国现代演讲之经典。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中心论点:

  1.首先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2.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

  3.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显然,这三个层次是逐层深入的。

  15、论证方法:

  本文善于运用例证法来阐发道理。

  1.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尔文活活烧死塞维图斯等科学家。

  3.提倡白话文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这三个典型例证,分别证明了文章中三个层次的分论点,都具有十分鲜明而强劲的启示力和说服力,作者无需多说,读者就能从事例本身悟出诸多至理深意。

  16、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2.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17、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

  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2.演绎法

  作者在论证语言贵在创新时用的是演绎法。

  3.比喻法

  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

  18、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1.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2.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3.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偏于类型,因此易用,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因此难用。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19、作者借吃饭为题,通过各种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发表他对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

  1.作者从“吃饭”的实质变成了“吃菜”,看出其中名实不符现象所掩盖的本质,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一系列名实错位的矛盾现象,得出了“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的哲理性结论,批判爱财不爱人的金钱婚姻观,嘲弄政客心口不一和以公权谋私利等不良世风。

  2.同时,针对“给人弄得混乱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阐发了“和五味以调口”的传统思想,倡导了多元“相成相济”的和而不同社会理念。

  本文由“吃饭”而引发的议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情世态诸相,在针砭时弊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20、使用了类比的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了类比论证方法。从吃饭说到结婚,说到艺术,说到政治,都是通过相似性联想展开的。其中,巧设陌生化的比喻是一个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如:

  1.“吃饭有时很像结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

  3.“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胜的审美效果。

5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