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资讯 >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

时间: 家辉2 资讯

  涵义: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儿童生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过程: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某种状态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影响因素: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前提条件,但遗传宿主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儿童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重视儿童的本能、儿童具有自我生长的能力、儿童与成人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

  蒙台梭利教育法:发现儿童;吸收的心智;行走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自由原则(P76)

  皮亚杰认知结构主义流派P81

  加德纳多层智力观与幼儿的完整学习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戈尔曼情感智力理论

  我国(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生理: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牙齿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器官的发育

  人生第一年 婴儿期,儿童心里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是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初生到满月(0~1个月),满月到半岁(1~6个月),半岁到周岁(6~12个月)

  1~3岁 称为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

  3~6岁 是进入小学前的时期,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变化,每年都有新的特点

  学前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是进步性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

  题目:1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如何辩证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

  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关系: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代表儿童的个别差异,即不是该年龄阶段中每一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的。因此,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

  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

  (如果考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关系,也可参照此答案。)

  2简要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其心理发展的表现明显不同。

  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又是渐变式的,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微小的质变到明显的质变的过程,因此,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

  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必要性:儿童心理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并作明确的标志。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及有关的儿童工作者,根据划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

  复杂性: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杂。(儿童心理发展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之间有时无明显界限。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可变性,给科学划分阶段的标准带来困难。

  4简述3~4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最初步的生活自理;认识依靠行动;情绪作用大;爱模仿。

  5简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6简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好问好学;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个性初具雏形。

  7简述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认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的支配;

  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8简述3~6岁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有意注意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

  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婴儿幼儿的生长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婴幼儿身长的增长主要是下肢长骨的增长。刚出生时,婴儿的身体比例不协调,下肢很短,小儿身长的中点位于脐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下肢增长的速度加快,身长的中点逐渐下移,1岁时身长中点移至脐;6岁时移到下腹部;青春期身长的中点近于耻骨联合的上缘。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叫指距,主要代表两上肢长骨的增长。出生的指距约48厘米。上肢长骨增长的情形与身长相似,在一生中指距总比身长略短。

  二、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

  体围是指绕身体某个部位周围线的长度。通常由头围、胸围、腰围、臀围等指标组成。但对婴幼儿的体围测量一般只测量其头围、胸围、腰围等。婴幼儿身体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头部最先发育,然后是躯干、上肢,最后才是下肢。2个月时的胎儿头长相当于身长的1/2,婴儿初生时头长约为身长的1/4,而到成人时仅头长为身长的1/8,这说明头的发育最早。头脑是人整个身体的“司令部”,它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手的发育较早,在其会走路以前几乎已经掌握了手的各种功能。如在婴儿刚刚学会爬的时候,主要是靠手的力量向前爬行,而此时腿部还不会与手的力量相互协调。婴儿下肢的发育较晚,主要是在会直立行走后,才开始逐渐发育的。婴幼儿四肢的发育,无论是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都是按先中心后末梢的顺序进行的。

  三、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

  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其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成熟;而生殖系统到儿童期末才加快发育。当其生殖系统发育成熟也就是性成熟的时候,就会让人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并进入青春期了。儿童肌肉的发育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五六岁以后,一个是性成熟期以后。肺的发育要在青春期才完全成熟。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心脏大小基本维持原状;2~3岁时,它的重量迅速增加到初生时的3倍,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激增到出生时的10倍。

  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特点:

  ①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一坐一爬-站-行走的方向成熟。

  ②由远而近。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③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发育,儿童开始学会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小肌肉的动作。

  问题:1、儿童半岁以后,手的动作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双手配合;摆弄物体;重复连锁动作。

  2、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首尾规律;

  近远规律;

  大小规律;

  无有规律。

  3、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觉的行动目的开始形成:缺乏明确目的——外来目的起重要作用——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有了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动机和目的的关系出现间接化:从直接动机为主向间接动机为主的方向发展。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是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

  2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还没有语言和思维,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

  第二阶段,2-7岁,相当于婴儿期。此阶段儿童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1)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赖表象进行思维,但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性。儿童只能站在他的经验的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别的事物,而认识不到还有他人或外界事物的存在,也认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故又称为自我中心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小阶段。2-4岁为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即儿童开始出现凭借语言符号象征游戏、延迟模仿等示意手段表征外在客体的能力,但此时思维具有前概念性,徘徊于概念的一般性与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即儿童此时已开始从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过渡,但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自动调节的限制。此阶段的思维既没有运算的可逆性,也没有守恒的基本形式,尚停留在半象征性的思维状态之中。

  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具有逻辑思维和真正运算的能力,先后获得各种守恒概念,但运算的形式和内容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据。7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在心理上对珠子进行运算,并认为把珠子散开和埃紧是两个相反而又互补的运动,重新排列珠子可使它恢复到起始状态。这说明此时儿童的思想开始又较大的易变性,出现可逆性,能解决守恒问题,可凭借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逻辑分类和认识逻辑关系。但是,这种运算仍有其局限性。其一是这一水平的运算还不具有足够的形式化,尚脱离不了具体事物或形象的支持。其二是运算还是零散的、孤立的,不能组成完整的系统。

  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始于青春前期,约11、12岁,接近于成人的思维。这一阶段儿童不再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生了四种变化:

  1.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首先对事物提出一些假设,然后从假设推演出某些逻辑结论。

  2.能够进行命题逻辑思维:能够在摆脱实际内容的情况下,对一系列推理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在不受命题性质束缚的情况下建立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

  3.能够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完全分开:他们的认识能超越于现实本身,无需具体事物作为中介,把握抽象概念,进行形式推理。

  4.能够形成两种形式运算的认知结构:一是组合系统;二是四群运算。儿童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能够用这些结构形式来解决各种逻辑问题,表明他们的思维已经接近或基本达到成人的成熟水平。

5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