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江苏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江苏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一)

  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于1952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它与劳保、医疗并列,成为城市人口的医疗制度。由于其全面,报销比例高,的确为特定群体提供了很好的健康。但是它的核心在于由财政全盘买单,里面的每一分钱都需要公共财政来为其支付。公费医疗的覆盖人群小病大看、不看白不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浪费和过度诊疗等弊端,甚至成为医疗体系中最为沉重的负担。

  首先,与经济发展可以选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路径不同,医疗必须确保其公平和公正性,而绝无道理让一部分人先起来,更不能置更广大公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于不顾。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公费医疗,无疑是医保政策向公平这一基本属性的回归。只有当公共财政的医疗投入不被过多耗费在小部分人的“好处”上时,全体国民的医疗水平和覆盖面才有了全面提高的可能,医疗“蛋糕”也才有望做大。

  其次,实行公费医疗纳入职工医保之后,干部职工一律平等,同样接受医疗报销程序的严格审核,公费医疗长期“吃空饷”和“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就会得到遏止,公务员这个职业的特权色彩才会消除。

  再次,我们还需看到的是,实现医保公平并不是要一味地拉低公职人员的医疗待遇,而是要将其恢复到适当的位置,要把全体社会成员的水平提上去。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能够公平分配蛋糕,恐怕是当下大多数国民最真切的“梦想”。

  最后,以公务员为代表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所享受的特权福利远不止公费医疗一项。公务员生老病死,都有福利政策,不用缴纳养老保险金可以享受高薪退休待遇。对其他行业来说,不但公费医疗是天方夜谭,基本医保没有兑现的单位也不少见。由此可见,公务员取消公费医疗的步伐还可再快些,改革涉及的范围还可以逐步拓宽。

  2017江苏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二)

  引导公民参政议政 有效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党的明确提出:“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治国目标一致。近几年来,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政府施政更加注重保护和尊重公民的参与权。政府积极搭建有效平台,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让公共政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人民。

  公共政策所服务的对象是国家公民,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来源于公民日常生活、工作中,因此,在确定政策所涉及的课题前,要深入到公民的生活、工作中去,广泛听取基层单位、社区等民众所反应的问题,有的放矢,确保政策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由于公共政策受众多元化的特点,公民对于政策执行的需求不同,政府应广泛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地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同时,判断一个决策是否正确,应回归到公民中去检验,“群众是的裁判员”。最近,上海就“生活用水费用上涨”专项事务在公众中召开公民听证会,其中包括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大家集思广益,从社会整体发展和公民生活利益两方面考虑,提出折中的办法。作为公共服务的真正主体,市民有权参与公共决策,同时也能让政府决策更为透明化。

  在我国公共政策尚不完善的背景下,每一个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始料不及的突发状况,一方面,政府应当逐步健全决策机制程序,实时跟进政策运行情况,做好协调、监管工作,起到评估、及时控制的效果;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应通过诸如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等各类宣传手段,及时与公众取得沟通,让公民能够依据掌握的信息作出科学安排,让政策能够在富有人性化的环境中运行,发挥政策的最大功效。

  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是需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达到最终理想效果。就政府而言,应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汲取民众意愿,再做出符合公众“口味”的决策。就公众而言,应积极配合政府有序参与决策,献计献策。这样,在双方互相信任的良好政务氛围中,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2017江苏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三)

  人人都是改革者

  社会再一次燃烧起改革的热情,期待再一次升腾在人们的心底。比期待更迫切、更可贵的是实践,是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改革的参与者、推进者。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打响攻坚战。在继续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被寄予热望。只是,改革的顶层设计并非闭门造车,一厢情愿。如何重塑改革动力机制,在与基层实践和群众诉求的密切联系中汲取改革的力量,在超越部门利益的制约、协调多元群体的纷争中坚守改革的公平?如何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入、参与、推进改革的进程?

  我们见证了底层创造的力量

  安徽小岗18户农民按下手印的“大包干”,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小企业改制中的股份合作制,还有闯过户籍藩篱挤进城市大门的自发民工潮……这一幕幕雄壮的景观,构成了中国改革编年史上最光彩的篇章。30多年过去,今天我们在基层改革实践中所领略到的,更多的是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如在城市化潮动中政府让农民以承包地换、以宅基地换住房的“两个置换”,推进农村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农村新社区”,促进产业转型城市品质的“腾笼换鸟”,还有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在政府政策鼓励行政强势推动下的资本上山、资本下乡和资本进村……可是,这些创造是否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权益公平?真正的农民自主参与、自主发展的创造在哪里?我们高谈要凝聚改革共识,要促进利益共享,但是,没有表达,何来共识?没有参与,怎保共享?

  政府干预市场的边际要清晰,政府主导改革的取向要理性。尊重民众的实践探索,呵护民众的首创精神,这是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之道和深刻启示,我们应当记取,倍加珍惜。如此,才能始终保持锐意改革的生气,持续迸发推动改革的激情。

  我们也见证着事件倒逼的力量

  想当年,中国改革就是被饥饿逼出来的。在挑战中赢得机遇,在危机中逼进改革,这也是一条颇有成效的改革路径。

  个体生命的非正常伤害,召唤起全社会的深切检讨和体制反思。2003年,大学生孙志刚因没带暂住证被收容殴打致死,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早已饱受诟病的《收容遣送办法》被正式废除。相隔近10年,湖南妇女唐慧上访而被劳教的事件令人痛心,折射了劳教制度的严重缺陷,也进一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呼吁,促使存在近60年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有望在2013年发生重大改革。

  利益诉求的非常规冲突,也直接倒逼着深层次矛盾的求解和深水区改革的。中国正进入转型时代。这是公民权利意识加快生长的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频发的时期。一些地方因公共安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问题多次引发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倒逼土地征用、户籍管理、收入分配、社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制度的深层次变革。我们难以回避倒逼式改革带来的冲击,只有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其中蕴涵的改革的机遇。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多个“拐点”“陷阱”需要跨越,有多重“风险…危机”需要转化,有多种“两难”“悖论”需要求解。我们必须直面现实,从消极被动的压力型维稳转向积极主动的改革型维稳,在社会矛盾的集中释放期因势利导加快深层改革的攻坚。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当为民众更有效率地参与改革进一步提高组织化水平,为民众更少震荡地参与改革进一步拓展制度性平台,从而让顶层设计和民众实践的紧密互动成为改革坚实的基础,让民众的发展意愿和权益诉求成为改革源源不竭的力量。

  我国现行政治体系已有广大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和改革参与渠道,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访制度和行政听证等。但还有渠道狭窄、言路不畅等问题,还有待制度设计的完善、制度运行的到位和制度实施的公正,以实现更为充分的民意表达。组织化参与是现代公共治理型民主背景下公民参与的主要方式。应当在政府和市场之外,扶持社会组织,培育公共理性,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形民参与的组织网络。现代网络传媒和民意调查的出现,使民众的利益表达更加多样、直接和便捷。网络舆论日益成为政府倾听民声、科学决策的一条重要渠道,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政府当在网络问政的实践中加快职能转换,实现管理创新,在民主法治的进步中,为广大民众充分实现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开辟更宽广的路径。


看过“2017江苏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9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