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广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广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一)

  专利的“利”与“力”

  专利制度是通过给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垄断权,以获得经济利益来弥补创新所付出成本的一种制度。专利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专利授权来诱发专利的产生,从而推动创新力应用于实践。专利制度的含义本身与专利制度设立的目的决定了“利”与“力”是专利自身特征的两大体现,“利”与“力”共生存,相辅相成。

  “利”是指利益,利益是专利制度的内在要求。早在2011年,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究其原因,一些政府不是重视专利质量而是重视专利申请数量;企业不是以使用为目的,而是为了获得税费减免或参加招投标,甚至只为博个噱头;科研人员不是以产业发展需要为目的,而是以职称、考核任务为中心……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从政府到企业再到科研人员,专利申请的目的仅在于或者过度强调“利益”。专利申请为了获得一定利益,这符合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但是仅仅为了追求利益,势必影响了创新的能力。

  “力”是指创造力,激发创造力是专利制度设立的目的所在。华为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企业的“防护网”,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门的研发人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较高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谋求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实现由行业标准的“接受者”到“制定者”的华丽转身,既激发了创造力又增强了影响力。但是,我国也有不少草根专利发明人,他们成功申请了很多专利,却因缺乏政府政策的扶持,专利很难实现转化,专利创新的影响力甚微。

  专利申请要实现“利”与“力”的双赢。“成功的创新者理应对创新成果拥有产权和获得合理回报,这样才能激发出创新的原动力,也才能刺激对于创新的深度投资。”华为胡轮值CEO胡厚崑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通过政策和法律个人、企业、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的相关利益,通过利益的激发创新者的创造力并实现转化。专利价值体现在其转化后带来的商业价值上,如果获得了专利权而不转化,则是对专利资产的一种浪费。合肥市打破体制樊篱,积极探索试点股权激励新政,激发创新活力,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人员亦可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或分红等激励,正是注重了“利”与“力”的双赢才让创新驱动成为这个中西部城市发展的引擎和个性标签。

  “利”与“力”作为专利自身特征的两个方面,不仅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更是相互促进、循环往复的。通过法律的和政策的支持,让专利申请相关方获得应得利益,通过利益弥补激发个人或群体的创造力,通过创造力的激发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和提高专利的质量,继而再通过专利的申请来发明者的利益……由此,提高我国整体的创新能力,实现由创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

  2017广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二)

  严守食安底线 才能守住生命红线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以知道食品安全自古以来就是大事。放眼当下,很多问题却令人堪忧,无论是触目惊心的三聚氰胺毒牛奶、苏丹红鸡蛋,还是令人发指的过期月饼、皮鞋酸奶,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报端;无论是骇人听闻的牛肉膏、速生鸡事件,还是不堪入目的地下黑加工点、违规作坊,都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状况,我们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还是放任自流,高高挂起?很显然,我们不能,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等风盼雨,必须主动出击严守食安底线,才能守住生命红线。

  食品企业自律不足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拦路虎。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必须循规蹈矩。而很多食品企业之所以出现种种不法行为、之所以屡屡昧着良心经营、之所以反复挑战道德底线,究其根源还是企业的自律不足。西方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运转的本质是利字为先”,其“经济人”的本源初衷才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食品企业的极度功利化。极度功利化过后才有了当前食品企业的种种乱象。古语有云:“本立而道生”,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一定不能舍本逐末,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食品企业自律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加强食品企业自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地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法规、树立良心经营的道德典型,如此才能让食品企业自律在本质上根治。

  食品监管乏力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绊脚石。

  西方管理的至理名言曾说过:“权力产生腐败,的权力产生的腐败”,食品监管乏力其根源在于食药监局的权力监管不到位。著名新闻人柴静曾说过:“权力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它就是一张纸”,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如此,对于食品行业的种种乱象、种种违规、种种不道德,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一味地自生自灭,那么公权力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必然如“纸老虎”一般,没有任何威慑力。管理学名言也有说过:“没有永恒的管理只有永恒的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而言,面对一直潜在的问题必须要一个杆子插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所有食品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因此必须拉起食品监管的红线,筑牢食品监管防线,为食品问题安上防火墙、扎好安全网。

  古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是社会稳定之基,而食品安全则是民生之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深入透析食品企业自律不足、食品监管乏力这两个短板,有鉴于此,必须用燕子垒窝的恒心、愚公移山的耐心完善企业自律,用功成不必在我的状态强化食品监督,如此方能严守食安底线,才能守住生命红线。

  2017广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三)

  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舌尖上的中国,深夜播出,却火遍全国。舌尖上的中国“很美很诱人”,可“嘴边上的中国”是不是这个味儿?这是摆在老百姓面前的严肃话题。反观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无论是粮食危机问题,还是食品安全问题,都成为考量政府智慧的考题。做好“舌尖上的中国”这篇大文章,解除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需以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饱”。民以食为天,美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求调和无味,味道不仅仅关乎食物的烹饪,还关乎自然哲学。中国历来是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过和饥荒作斗争的历史,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温饱得以解决,短时间内解决了一个历史顽疾,而百姓也就由过去求温饱转向求美味。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做到“吃得好”。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袁隆平培育出杂交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即使引起广泛争议的转基因作物也确为解决人类的粮食危机作出了重要贡献。“每一硬币都有两面”,新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百姓吃得饱的问题,但是这些粮食品种的迅速普及,也给物种多样性、粮食品种多样性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带来巨大挑战。要在思考并解决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同时,为解决让人们“吃好饭”的问题做好技术以及农作物上的准备。将祖先历经千百年培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传统农作物品种及相关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传承下去,为人类未来高质量生活、多口味需求,保留下更多的物种、技术与人力资源。

  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要“擦得亮”。从烹饪精细的贵族美食,到技法各样的市井百姓饮食再到各具特色的民族、宗教饮食,古老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色香味浓之誉,无华而不实之嫌”,如何才能发挥出中华饮食文化的优势与特色?《舌尖上的中国》将人与美食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舌尖上的中国》制作团队满怀诚意,不仅带来了视觉盛宴,同时传承了民族文化,这也说明了我们的文化产品一样可以取得成功,而这背后正是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只有产业化,市场化,才能真正地激化活力,擦亮舌尖上的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

  事虽难,做则必成。捍卫舌尖上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既要粮食安全,留好我们的口粮,也要我们的食品质量,让我们在吃得饱的同时,更要吃的安心、舒心、放心,更要吃出健康、吃出增长、吃出文化,唯有如此,才能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惟有如此,才能传承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看过“2017广西公考申论范文参考”

9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