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四川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四川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一)

  论科技中的人本主义精神

  我们人为地把知识分成“文科”和“理科”,在一些人的理解中,“人文是精彩的,但科学是呆板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真正的科技是有灵魂、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怀、有人性的。可以说科技完全源于人、依靠人、为了人,人既是科技的基础,也是科技的手段,更是科技的目的,在科技的研究、应用、推广中,处处都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

  科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科技必须承认、尊重、满足人性中最普遍、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才能得到发展。科技必须饱含着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之情,饱含着对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才能得到壮大发展。

  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仅仅是出于道德高尚的善良意愿,而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以现在运用得最广泛的互联网技术为例,大家是否想过,基于20世纪的物理学和数学理论的互联网并不一定是最前沿、最高深的技术,为什么现在如此流行?是人,是人的需要。人民需要交流,需要购物,需要合作,需要随时随地自由自在地链接。与其说是互联网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不如说是人民的生活需求造就了互联网。这同时也决定了互联网技术的研究、改进、应用都必须盯着人的需求。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更人性的关怀服务人民,人民就选择谁、热爱谁、支持谁。同样,如果不是怀着对人正常需求的尊重、同情、热爱,是不可能创造出伟大的科技成就的。

  人性的需求不仅是科技的目的,也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决定了科技要不断迭代更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向追求愉悦、享受、自由、成就感等方面转变,这种需求也引导、推动、迫使技术变得更人性化。以手机为例,最早的手机仅仅是通信工具,手机的消费者也只关心手机的质量、价格等等,当手机作为一个大众都能消费的工具的时候,手机功能发生了变化——它逐步演化成为一种文化认同、审美情趣,甚至是精神追求的符号。这时就必须在呆板的、作为纯粹工具的手机中注入如变革、情怀、理想等人格化的因素,以满足人的这种精神需求。手机作为通信工具同时满足了身份认同的需求,这只是科技人性化、生命化的千万例子中的一个。

  科技产生、发展、运用有其自身的轨道和规律,科技并不谋求对人的控制甚至消灭,这本身也是不可能做到的。科技虽然追求普遍性,但这种普遍性的目的绝不谋求对人的规训、惩罚与控制,这会扼杀人的自由,扼杀了自由就是扼杀了需求,也扼杀了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一些传统的人文知识分子担心,科技将会控制人、扼杀人,将人变成一个没有感情、没有情趣、没有自由的废物。一些学者对电脑控、手机控、微博控、游戏控感到忧心忡忡,对待科技和其带来的种种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如临大敌,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诫我们要远离手机云云。但事实是人民依然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并且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自由。还有人把“网瘾”等归咎于科技发展,并扣上一定“异化”的帽子,这十分可笑,没有网瘾会有毒瘾、赌瘾等等。很多社会问题在科技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只是现在借助科技变化了一种形式。

  科技并不是人之外的异己力量,科技就是人本身,科技的出现和发展与其说是科技的需要,不如说是人的需要。对科技及需求将越来越广泛,人类对科技的依赖也必将越来越普遍,就如越来越多人学会穿衣服、上厕所一样,是人文明进化的结果。对待科技我们需要的不是排斥,而是拥抱,不是担心,而是欣喜,不是冷漠,而是热情。

  2017四川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二)

  为凡人善举点赞

  德以劝善,善以养德。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点赞凡人善举,激发平凡人的“热效应”。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推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路对头,效果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凡人善举令人感动,常有一些“平民英雄”让人肃然起敬。这种“点赞善举、关爱好人”的行为是导向、是激励,使平凡百姓的善举义行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网络持续讨论的话题、街坊广泛传诵的故事,成为人们心头的一团团暖流、城乡文明的一道道风景、社会发展的一股股正能量。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我们所提倡的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为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点赞凡人善举,看似小事一桩,不过举手之劳,却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办法。社会是由众多平凡人、普通家庭组成的,平凡百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他们的言行举止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凡人善举发端于百姓、植根于生活,亲切可感、真实可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有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鲜活典范,因而更容易感动人心、引发共鸣。

  为凡人善举点赞,在生产生活中确立道德标杆和价值取向,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和发展氛围。只有让凡人善举得到正反馈,让好人得到好报,让感动化为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地入心,内化为人们的强大精神支柱和道德力量。

  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错综复杂,文化激荡、思想交锋、价值观碰撞更加激烈。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坚定不移的国家意志和戮力同心的民族精神,而且需要向上向善的公民品德。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只有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养成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各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激发人们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才能有效引导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提高民族的道德素养和社会的道德水准。点赞凡人善举,正是通过大力颂扬群众中蕴含的优良品德、先进思想及感人事迹,激励人们参与道德实践,引导社会形成道德认同,使新风正气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汇涓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如果把凡人善举比作水滴、润物细无声,那么,点赞和学习凡人善举就是汇聚水滴成江海、形成改变世风人心的道德潮流。善举虽小却显大德。无论戍边卫国、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扶贫济困,还是尊师重教、敬老爱幼、恪职尽责、守信笃实,都能汇聚和彰显民族的道德力量。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身体力行,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就能让善行义举积石成山,成为中华圆梦的强大动力。

  2017四川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三)

  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文化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个人修养的体现,社会和谐的表征,更是国家强大的泉源。在公共文化领域,曾经“辉煌”不再,今日“萧条”依旧。虽然国家不断增加投入,提升建设水平,但发展程度不均,惠民项目利用率、参与度不高,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在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为民服务,以人为本,回归公益属性,创新理念模式,注重文化软实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发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更是文化繁荣的首要前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更是个人品质的突出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因缺少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而夭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文化体制积弊,外来文化冲击,必须痛定思痛,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做好文化回归,加强文化创新,完善文化体系。

  回归公共文化服务,要公益为根,以人为本,搭建“全民参与”新平台。公共文化服务曾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电影、溜冰、跳舞、唱歌……文化场馆成为人流集散地,城市新坐标。然而,随着电视、网络兴起,社会竞争加大,人们无暇顾及公共文化活动;同时,文化场馆设备陈旧,管理不善,项目单一,逐渐走向衰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回归公益属性,注重社会功能,接地气,零门槛,以人为本,全民参与,让文化活动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要与时俱进,科技先行,建立“为民服务”新模式。生活孕育科技,科技改变生活。新媒体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新起点、新平台。文化自选超市增强自主性,提高参与度;自助图书馆真正实现随借随还;24小时书店提供心灵栖息的港湾……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须与科技结合,创新思维,勇于探索,利用新花样吸引大众,利用新模式为民服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要安于回归,乐享创新,开创“与民同乐”新关系。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政府不作“运动员”,只做“裁判员”.真心实意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社会化运作真正达到建设标准化、成本细节化、管理规范化,以人民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觉到社会进步,改革红利,做到与民同乐。

  “回归”而不墨守陈规,“创新”而不失范冒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不是政绩,更不是样板工程,应当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指数。
看过“2017四川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9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