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

  背景链接

  “如何做一个好人”,既是道德命题,更是时代命题。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始终坚持把道德实践引向价值探索,坚持不懈树典型、育美德、抓建设,用一个个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促使群众从“向善”向“乐善”转变,形成道德建设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

  2016年5月16日,网友“某人是大宝”的一篇微博引发网友集体点赞,她在微博中晒出图片并配文:“开车的时候看到一个出租车司机背着一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进站买票,买好票又背着去候车,今天青岛23度,比气温更高的是人心。”这条微博经过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全城寻找最美的哥的热潮。经过多方查找,这位最美的哥找到了,他就是青岛市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鲁UT0192驾驶员牟孝栋,提到背老人买票的事,他说,看到别人有困难,帮一把是应该的。(5月23日 央广网)

  综合分析

  [意义]

  生活当中,类似牟孝栋开车时遇到这样需要帮助的老人并不少见,他们或者行动迟缓,或者身体有病需要帮忙;同样的,类似牟孝栋这样的好司机也并不少见,女孩子大雨滂沱中守护没有盖子的窨井,年轻的交警半小时让老人当靠背……这些故事,说明了“好人精神”就在于这些平凡却又感人的细节和接力当中。

  而这些好人故事一旦被网络抓拍到,传上网络,除了如潮的点赞外更加激起人们对于好人精神的思考。如何攀升好人精神,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凡榜样,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传递的是温暖,更是一股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光芒。一份举手之劳的善良,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才能谱写出更多的美好,更告诉了我们,如何及时将举手之劳落实到时时处处。

  [道德滑坡的原因]

  多年来,我们感喟世风日下,道德滑坡,最典型的“印记”莫过于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社会风气日益变糟,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观感”,总结大抵来自两个方面:

  一者,对好人的褒奖、后援机制不完善,甚至欠缺,导致英雄生活无保障、无依靠、无尊严。“英雄流血又流泪”,或是“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无疑在“教育人们”见义勇为需谨慎。

  二者,民谚说的有道理,“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在舆论传播中,我们漠视更多的社会正能量,而过多渲染和放大了社会负能量。譬如“搀扶老人被讹”事件屡屡被爆光,无疑在“警示”更多的人信奉“扶不起”,并成为见义不为的借口。好人无好报经过舆论对这些负能量的发酵、放大和传播,往往会尘封、冰冻人们见义勇为的激情和勇气,助长“冷血围观”的阴暗心理,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渐被稀薄,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现象自然会变为一种常态。

  对策措施

  全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坚持把“群众参与”作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激发人民群众“诚意正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组织架构上,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道德建设强大合力;在内涵建设上,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化,把道德建设领域与群众广泛参与渠道相融合,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道德建设体系;在工作机制上,建立群众能参与、好参与、乐于参与的工作机制,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真正成为道德建设主体和享受主体。实践证明,调动好群众的热情、用好群众的力量,道德建设就有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才能让群众自我教育。而持续的自我教育,是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准的基础。一方面,通过群众的眼睛来寻找发掘身边的好人,让群众真正成为举荐榜样的主体力量,点燃他们发现美、弘扬善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群众提炼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发掘道德典型,挖掘他们身上的朴素但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为身边人树立价值坐标。实践表明,群众评、评群众的过程,就是人人寻好人、人人树好人的过程,也是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人的过程

  好人能否有好报,关系到价值取向。让更多好人涌现出来,同样需要制度的深层关切。比如,通过设立“温暖好人”激励救助基金,可以实现精神嘉奖、生活关心、工作帮助的全方位扶持;通过制定政策,对“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身边好人典型”,从教育、养老、医疗等多方面给予补助。只有让好人有好报、好人受尊敬,社会才不会陷入“好人困境”。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背景链接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原因]

  我国互联网发展整体上存在“大而不强”问题。

  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网络规模、网民数量接近7亿、智能手机用户超过6亿以及利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等都处于世界第一位。同时,我国国内域名数量、境内网站数量以及互联网企业等也处于世界前列。目前全球20大门户网站中,我国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位列其中;全球10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华为、中兴通讯、联想3家。以网购为代表的消费互联网,我国的用户已超过3亿,2014年的网购金额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与网络强国相比,我国还有较大差距。其突出表现是:我国在全球信息化排名中处于70名之后;作为网络强国重要标志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人均宽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另外,我国城乡和区域之间“数字鸿沟”问题突出,以信息化驱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

  [重要性]

  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直接关系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信息化、网络化是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信息化、网络化在发达国家引领再工业化,在发展中国家则带动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

  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网络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渗透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

  从实践层面看,信息化、网络化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凸显:在经济领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在政治领域,改变传统政治生态,促进民主法治发展;在文化领域,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革;在社会领域,促进社会结构变革,深刻改变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在军事领域,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的军事斗争能力成为国防实力的关键要素;在科技领域,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水平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只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才能抢占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先机;建设网络强国已成为提升一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都竞相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注重网络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因。

  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有助于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转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技术发展面临三个历史性拐点:一是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由引进消化型向开放融通型转变,三是由学习模仿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能否顺利实现经济技术发展转型,不仅关系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关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局,而且直接影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加快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可为经济技术发展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对策]

  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需要以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创新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先导力量。创新是互联网发展的基因。要始终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家、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创新创造,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协调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内在要求。要着力解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消除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保障信息安全,实现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安全发展。

  绿色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持久保障。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同时,要用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开放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开放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把握和引领国际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网络空间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共享发展是迈向网络强国的根本宗旨。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推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引导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掌握信息、交流思想、创新创业、改善生活,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造福全人类。

  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

  背景链接

  媒体近日报道,在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系统中,被纳入失信“黑名单”的“官员失信”案件目前已超过1100件,而这些失信中既有政务失信,也有个人失信,其债务则主要体现在工程款、借贷款等方面。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官员失信”之所以广受关注,来自于社会对政府信用的看重,因此官员一旦失信,也必然要由政府信用埋单。在各种“老赖”中,官员“老赖”的性质往往影响最坏。一方面,官员手握权力,治理起来的难度和成本更大。另一方面,官员牵涉债务纠纷,就不仅仅是其私德减分,政府形象也会因之受损。

  “公众对于各级政府公职人员抱有较高的期待,期待他们的道德水准、法治素养比一般人更高些。政府诚信也是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若听任“官员失信”长期成为各级法院执行工作的难点,不仅会影响社会公众对政府、对官员的观感,也会在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的同时,妨碍社会的公平正义。

  从当前“官员失信”现象的多发来看,失信成本低、追责难度大还是主因。有些单位认为官员当“老赖”又不是犯罪,只是个失信的“小”问题,何必“小题大做”;有些地方对失信行为的姿态是“高高举起”,但打出的板子却是“轻轻放下”。

  事实上,“官员失信”往往与当事官员根深蒂固的权力意识有关。要么自恃“为公家办事”,要么自恃“有公家身份”,结果都是漠视诚信原则,无视法律边界,乃至公私“混搭”,权法不分。

  [参考对策]

  一方面,法院应该以更大的公开,披露这些失信官员的相关信息,使之接受社会监督,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倒逼失信官员检点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免于继续失信。对于那些个人失信的官员,不妨也采用当下法院对一般老赖的惩治路径,诸如限制高消费行为、不得贷款买房等等,官员没有任何理由自外于这些条款。

  另一方面,针对公职人员的相关制度也该跟上。比如,中办、国办近期就发文明确,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应作为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应该说,这样的“禁止令”十分必要,如果一边欠债不还、失信丢人,一边还要评优升职、仕途得意,无疑是在助长失信行为。
看过“2017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8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