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云南省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云南省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一)

  一、审清题干和要求 确定答题思路

  审清题干是作答贯彻执行题的基础,非常重要。以一道真题为例: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20分)。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3)不超过400字。

  根据题干确定出一些关键要素:工作目标是要介绍鹤西缸窑、组织意图是使鹤西缸窑得以恢复发展。身份是大学生村官,要体现合理行政、注意在网站上的语言准确,规范;网站短文的格式即标题+正文。由此,我们的答题思路也能确定出来,首先向社会大众介绍鹤溪缸窑,它的历史价值,以及现状,最重要的是站在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呼吁号召来保护鹤溪缸窑,重振辉煌。

  二、阅读材料选要点 按照逻辑加工

  答好题目的关键在于根据作答思路,从材料中找出作答所需要的要点。例如鹤溪缸窑这道题,这时候就需要从材料中找出关于鹤溪缸窑的介绍,鹤溪缸窑的背景,以及其历史价值,现在的发展情况等等。选择要点并不是难点,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要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按照贯彻执行公文的逻辑,一定是先介绍鹤溪缸窑,因此其背景都要放在开头,接着写其历史价值,最后写现状以及对策措施。即:1、开头引入鹤西缸窑--背景。2、介绍历史价值发展现状等--现状、重要性。3、呼吁号召--对策措施。

  在加工要点逻辑中,大家要注意,一般短文类的要点逻辑呈现都会以背景、现状+原因、影响+总结、对策为主,具体要点的整合要结合工作目标和材料的客观实际确定,实现快速有效答题。

  三、体现要点有条理 规范书写答案

  前面几步虽然都很重要,但是真正需要展现的是最后一步。对于客观题来说,小题型的要点是最重要的,要点的呈现也要体现条理,表达准确,书写规范。因此,各位考生要在保证要点齐全的情况下,注意分条分段,能够将答案规范整齐地书写在作答区域里,并且逻辑正确,通过以上努力,相信做好这类题目没有问题。

  关于短文类的贯彻执行题目一道要着重把握内在的要点逻辑,同时审清题干明确作答思路,审清要求明确作答标准、审清材料找准作答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整理加工要点,及时有效地完成作答。

  云南省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二)

  申论写作引用的例子从哪里来?

  一、选取材料中的事例

  申论给定资料中案例型材料较多,占整个申论材料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如果能选择恰当的事例,同样能使申论文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与可信度,达到相应的论证效果。那么,怎样从6000-8000字的给定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事例来论证与支撑自己的观点呢?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所选取的分论点与材料中的事例进行一定的权衡。如果分论点来自给定材料,可以用简洁而精炼的语言来对材料中的事例进行概括,避免大段抄袭材料的误区。

  比如2012年421省考要求结合对“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天空才能扎根大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生命才能扎根生命”的体悟写一篇文章。回到这段话所在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文章是以“保护动物福利”为主题。材料中大量谈到了虐猫、虐狗等社会事件,我们可以直接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既紧扣主题又能举出相关的事例来加以支撑,从而能由小见大的展开与深入,达到写作申论文章的目的。

  当然,申论材料中的事例尽可能少用,因为当大家都用材料中共同的事例来写作时,这也就使得事例过于俗套,没有一点新颖之处,不会获得考官的青睐。这种方式是最简单的拿来主义,只是保证考生在无话可说时的对策而已。

  二、引用典型事例

  在申论写作中可以举些典型事例(名人故事、文学作品故事、神话寓言故事等)来对论点进行论证和支撑,从而使得论点更具说服力,也使得申论文章更加丰满、鲜活。在举典型事例的过程中,切忌对人物进行长篇大论,不要过于冗长、啰唆,用尽可能精炼、简洁的语言来对其进行叙述和概括。比如谈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则可举韩信的胯下之辱、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海伦·凯勒的身残志坚、贝多芬的双耳失聪等故事,也可结合考生自身的所学与积累举些相对来说并不是众所周知的名人事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2011年国考要求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则可举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关于治河的事例,比如大禹治水、东汉王景修渠筑堤、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筑堤疏渠等等。大禹治水相对来说尽人皆知,东汉王景是材料中提到的,而朱之锡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很熟悉。这样举例既让人信服,又避免俗套,容易获得考官的好感和亲睐。当然这些事例需要大家平时不断积累。

  考生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多积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名人事例,和自身所学的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名人故事,这样在申论文章的写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同时获得高分。

  三、结合自身经验或体会

  近些年申论作文发生了新变化,在写作要求上特别注意考生结合自身体会和社会实际来命题,从而使得申论作文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更加具有时代气息;相应地,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纯停留在一般议论文的范畴,而更多加入了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些新的元素和特点,体现了申论作文命题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要求申论文章的写作不再单纯停留在思想深刻、论证充分方面,而且对考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以及解决当下我国面临的问题的能力考察有所提升。作为一名未来的公务员,不关注社会是不能真正做好公务工作的,必须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和现实,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申论作为一种运用政府思维与政府角度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目的特殊性。

  在申论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们自身有亲身经历,则可以谈自己的经验;如果没有亲历,则可以谈自身的体会。比如2012年国考副省级,要求针对塞内加的一句话,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要求的是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如果有经验则可谈经验;如果没有亲身经验,则可结合材料谈自身的体会和感受。再比如,2012年国考地市,要求针对刘女士和李老太之间的感人故事,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文章。同样的,这篇文章你可以根据刘女士和李老太之间反映的精神品质,结合社会上的一些事件来谈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比如反面案例彭宇案,正面案例好人郭明义,或者社会上涌现的一些人情冷漠或人情温暖的现象。当然,这种结合自身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思、所见、所闻、所感,或者他人的故事。又比如2012年下半年四川省考考的《认真负责应该成为工作的底线——学习“最牛校长”有感》,要求结合给定资料和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从考官的命题意图与倾向来说,对考生结合未来机关工作的情况有一定要求,使得申论的作文开始更多关注考生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来解决公务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申论文章例证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支撑自己的论点,也是为了扩充自己的论点,同时也可以根据这种事例故事考察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程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考察写作者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深度,从而达到申论考试作为选拔未来机关工作人员的目的。

  云南省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三)

  如何准确定位提炼答案要点

  一、申论如何备考?

  考生之所以对于申论备考有很多疑惑,不知从何处入手,主要是对申论考试科目缺乏了解和认知。目前很多考生都误认为申论就是写作文,或者常常会纠结今年会考哪个社会热点,盲目的背热点。通常会建议同学积累热点,多关注时事政治,但是这一定要建立在对申论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因此,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申论考查的能力,命题的规律,阅卷的规则,申论的题型,有了这些初步的认识之后再去制定备考计划,就有了明确的方向:(1)备题型。了解每种题型的考查方向,熟悉答题思路及注意事项。(2)多练习。掌握答题思路的唯一的方式,就是多做练习,多做真题,熟悉命题的规律,掌握作答思路。(3)多积累。在掌握了申论的命题规律以及每种题型的作答思路之后,就等于是为自己构建了一副“骨架”,下一步就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多看国家政策性的文件,例如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时事热点新闻,积累规范语言,并运用在申论答题过程中,另外,熟悉历年真题的材料,从材料中积累语言也是很好的办法。

  二、怎样快速定位要点

  有一些考生认为题目中的要点很难找到,不知道应该找什么。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没有厘清材料的脉络,审题不清,要素不明确。考生在备考阶段,要学会梳理材料脉络,明确材料的构成要素。另外,审题阶段,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要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通常所说的“问什么就答什么。”

  材料脉络包括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四大要素,其中表现包括成绩和问题,影响包括积极影响(意义)和消极影响(危害)。表现通常是指外在的现象和事实。原因是指引起某个事件发生的条件。影响是指一个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对策是指解决或削弱负面影响的行为。做题之前首先要学会梳理材料脉络,明确材料的构成要素,之后再通过审题,确定题干要求的要素,带着问题定位答案,才能保证所答要点准确、全面。

  看一道真题让广大考生深切感受一下,如2015年联考的真题: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要求考生概括“创客运动”的积极效果,考生除了要明确材料的范围、字数要求,难点在于要弄清“积极效果”是指哪一个要素,很多同学第一次看到题目时会认为“积极效果”是要求概括“表现”,于是便在材料中去查找有关“创客运动”的表现,导致答题要点不准确。“积极效果”是指由某种动因或原因所产生的积极的结果。从这个概念就可以看出,题目要求我们概括的“创客运动”引发的积极结果,即意义。因此,在阅读材料时应该找的是意义而非表现。由此看出,审题与材料脉络的梳理对于答题至关重要。

  三、提炼要点

  不少考生都反映,申论给定资料都能读懂;审题之后,给定资料中的答题要点也都能找得差不多。可是一旦下笔,却不知道怎么写了。再看看参考答案,语言规范,逻辑性强,怎么自己就写不出这么精彩的句子呢?

  一般来说,提取关键词,对给定资料的语言进行处理,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摘抄关键词和提炼加工关键词。

  摘抄关键词,也就是充分利用给定资料现有的词句来组织答案。或者是整体摘抄而不作任何处理,或者是利用材料原文词句,但对材料原文进行删减或顺序调整。

  如国考2010年地市级:

  参考答案:1、客观原因:(1)渤海自身条件差。渤海是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自我更新周期长。(2)渤海污染源多,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

  而给定资料1第二段原文如下: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渤海素有我国“鱼仓”、“盐仓”和“海洋公园”的美誉,但近30年来污染加剧,情况堪忧。调查显示,1983年渤海鱼类有63种,2004年只有30种,带鱼、鳓鱼、真鲷、银鲳等几乎绝迹。2000年至2007年,渤海发展赤潮灾害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答案中“渤海是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自我更新周期长”就是截取了材料中“特别是像渤海这样的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身交换能力差,一旦污染,它的自我更新周期至少需要15年”这一句话,但删除了“特别、像、这样的、一旦污染、它的”等词语,将“是”由“渤海”之前调整到“渤海”之后,将“至少需要15年”换成了“长”。另外,“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截取了“全球海洋污染愈益严重。海洋污染的治理难度非常大”,但删除了“全球海洋、愈益、海洋污染的、非常”等词语。

  提炼加工关键词,就是讲材料当中信息零散、语言不够规范的句子用语言规范且具有概括性的词句来代替。一般情况下,提炼加工关键词还可以分两种具体的作法:

  第二种作法就是将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规范化。也就是说,将给定资料原文中信息零散、口语化表达的句子书面语化。

  例如2011年国考副省级参考答案中有“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耗时长”一句,给定资料的原文是“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其中“几十万兵士民工”就是“人多”,“用费亿钱”就是钱多,“历时一年”就是“时间长”,但“人多”、“钱多”、“时间长”是口语化的表达,书面语表达则是“大量人力”、“大量财力”、“耗时长”,这样也就得出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耗时长”的结论。

  想做到参考答案一般的语言表达,还需要多读政策文件、时政评论等,并加强平时的申论练习,通过亲自写答案来练习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看过“云南省公务员申论答题技巧”

8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