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一)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某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当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 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是河南内乡县衙(中国保存最完成的县衙)门口的一服对联,通俗的语言中道出了官民之间的关系,而“地方全靠一官”,“靠”的就是公务员的责任心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而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强化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打造一个责任政府。

  问题意识是责任意识的前提。强化责任意识要具备问题意识,这就要求公务员要善于发现群众中的问题,不能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守摊子,保位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安稳太平日子,要在内心深处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有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心态,第一时间发现群众的问题,将问题在萌芽状态就有效地解决好,避免“破窗效应”带来的事情的恶化。

  服务意识是责任意识的保障。强化责任意识要具备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党的宗旨的要求,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更影响着责任政府的实现,因此,公务员责任意识的体现集中在服务意识的体现,“白了头发,绿了青山”的杨善洲,一秉至公,带领村民致富的段爱平……这些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公务员楷模,无不都是把服务意识牢记心中,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笃行精神是责任意识的关键。强化责任意识要具备笃行精神。思想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于实践中。笃行精神体现在慎独精神的践行。克己奉公,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纯洁性,需要在实践践行慎独精神,铭记身上的使命,不越雷池半步;笃行精神体现在处理群众问题的高效性。对待群众问题一丝不苟,不拖延,不磨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群众的问题,让群众满意,才是责任意识的核心体现,才能塑造百姓心中政府的好形象。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了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这是李源潮写给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话,这同时也是写给我们广大公务员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一个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政府的要求下,当代公职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因为责任重于泰山。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二)

  让“利益杠杆”撬解社会矛盾

  经济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往往带来新的挑战。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社会矛盾也在凸显,体现了社会关系的某种紧张:“富二代”、“煤老板”成为流行标签,包含着对收入差距拉大的复杂情感;农民工为讨薪跳楼跳桥,劳资关系在一些地方明显失衡;路不敢拾遗、伤不敢救助,尴尬无奈中弥漫着信任焦虑……

  时间会浓缩成就,也会叠加矛盾。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路。高度浓缩的发展历程,急剧变迁的社会环境、深刻变动的利益格局,正是社会关系渐趋紧张的重要原因。例如,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市场经济的作用;拆迁矛盾增多的背后,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也与“单位人”向“社会人”、“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有关。

  正因如此,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重新审视社会关系成为健康发展的必需。也正因如此,人们在审视社会管理时,才把协调社会关系作为首要基本任务。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当下许多社会关系的紧张,往往是不同利益诉求使然。如果地方政府在企业改制、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方面,能够恪守公共服务提供的职能,保持中立仲裁者的角色,而不是把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以“公司化思维”与民争利,那么群众上访、拆迁自焚就会大大减少,那里的干群鱼水关系也就不会异化为水火关系。如果包工头不是无故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果农民工有通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完善的法律救济手段,那么跳楼讨薪就不会成为折射劳资关系的一道悲怆符号;如果公立医院能够坚守公益性,而不是纵容医生靠收红包、开高价药“以灰色收入养医”、“以药养医”,那么医患关系就不会成为经常被谈及的无奈话题。

  从这个角度看,“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就是要适应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兼顾各方面关切,进而促进利益动态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提高个税起征点备受关注、保障房建设成为媒体关注焦点、最低工资标准吸引众多目光……

  列宁曾说过,利益触动每个人的神经。如何让社会高度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如何协调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断做出适应新利益格局的安排调节,充分利用“利益杠杆”撬解社会矛盾,这是协调社会关系的主要抓手,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三)

  劳动力流失与农村空心化

  有一组以“缺席者”为主题的照片,发人深省:田间水渠边,老人独坐,旁边是两张空椅子,留给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农家小院中,老两口带着孙子,全家十余口人出外打工或上学,留下一地空板凳……照片反映的劳动力流失后农村空心化现象,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不是20年前“谁来养活中国”问题的升级版,而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必然发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2011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而据统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也下降到38.1%。“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

  应该说,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大部分国家都会经历的过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这对于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发展不无裨益。从另一方面看,农民“洗脚进城”也是用脚投票,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可能倒逼出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日本为例,1955年到1975年间,农业人口减少近一半,然而农业组织化程度、生产率等,也都在这一阶段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农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然而,空心化农村的照片隐藏着很大的挑战。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而据媒体报道,中西部一些地区80%的农民都是50—70岁的老人。更有院士指出,我国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竟高达95%。

  农村劳动力的短缺,是一种结构性失衡。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问题。而这,不仅关乎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更关乎国家的经济稳定、长治久安。

  在一些地方,农民与农业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虽然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多,然而在调查中,20岁以下的农民工中高达6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而同时,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近3000万亩。没有人,农业发展不起来,进而造成劳动力和人才进一步流失,几成怪圈。

  打破怪圈,同样需要双向着力。一方面,需要遏制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的趋势,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更多引入社会化力量,以“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走出农村人才荒;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用政策杠杆、税收杠杆等,推动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三农”问题,我们一向视之为根本。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九年锁定“三农”问题。“三农”领域既需面对积累下的老问题,也需解决时代化的新矛盾,任重道远。或许,农村劳动力问题正可成为一个支点,撬动“三农”问题解决,让田野更加充满生机。
看过“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范文”

8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