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申论范文阅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备考西藏公务员的考生想要在写作上取得高分,其实很简单,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了提供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帮助你提分。

  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尊重农民的选择权

  一些地方之所以不尊重农民的选择,很多时候就是出于自身利益,或者认为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他们不会选择,作不出正确的选择。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粮食在连续12年丰收之后,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农村改革亟待深化。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指出,不能替代农民去选择,要把选择权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去定。无论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流转还是农民进城不进城,都要让农民自己选择,党和政府可以引导示范,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刮风、一刀切。(央广网5月23日)

  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说这些话,肯定不是没有根据,而是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年来,不尊重农民选择权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为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强迫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的为了提高城镇化率,把农民赶进城里。

  不可否认,有关部门这么做,出发点是好的。如让农民进城,让农民过上市民的生活,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是,所有农民都希望进城吗?中国社科院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其中的“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

  这说明城市的生活并没有吸引所有的农民,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只是有关部门的一厢情愿。个人由于文化、习惯、认识等不同,对城里的生活会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是人人都想进城。再加上现在的城市生活成本很高,农民一旦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进了城,就要承受很高的生活成本。城市过高的房价,也会让进城的农民难以负担。再加上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就医、子女上学、养老保障等,目前还难以得到保障。有了这么多的后顾之忧,一些农民对进城望而却步。

  提高城镇化率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入城市有很多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农民都喜欢进城;提高农业规模化是提高农业效益的一个好办法,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民都愿意把自己承包的耕地流转出去,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己来选择。

  一些地方之所以不尊重农民的选择,很多时候就是出于自身利益,或者认为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作不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权力的自负和包办思想,有时候即使为农民做了很多事情,也不会让群众满意。

  选择权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当前农村很多矛盾都与不尊重农民的选择权有关。有的地方不尊重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有的地方为了建设新农村,强行让农民住进楼房,等等。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要推进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要有大作为。但政府的大作为不是代替农民选择,让所有农民按照政府的意愿来行事,而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情况下稳妥作为。只有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不搞强迫命令,不一刀切,才会赢得群众的支持。当然,政府部门在农民选择上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可以示范和引导,让农民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

  尊重农民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从尊重农民选择权做起,而且这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农民来说,都很重要。

  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向不文明旅游说“不”

  曾几何时,一到旅游旺季,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就会充斥于媒体的报道中,但处理结果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舆论风声一过,那些劣迹就会被淡化和遗忘。如今,黑名单制度出炉,治理从“头疼医头”变为有规可依。罔顾公共利益、只顾任性胡为的游客将会感受到不小的疼痛。

  在种种旅游不文明行为中,有的是因不熟悉环境和规矩、一不小心所致;有的是景区环境设施不配套、让人不便甚至出现“三急”所为。但是,那些骑上墙头的、攀上树枝的,以及文物上“到此一游”的手笔,很难用“不知道规矩”当理由。至于泡面泼空姐、扬言炸飞机、卢浮宫泡脚等行为,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毫不顾忌影响和后果,就只能用“任性”来解释了。而对待不文明旅游行为,应该多管齐下,多种途径纠正。一方面需完善制度,发挥其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宣传,提升公民旅游中的文明意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公共领域是大家的,倘若没有基本的规矩和秩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最终也无法保障。旅游法规的的完善,正是给旅游者设了硬性规矩。旨在创造一种外在的约束环境。对个人而言,不要掉以轻心,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改掉不良习惯。对管理部门而言,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今后还应该展示执行制度的决心和行动,让制度硬气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当然, 真正告别旅游“任性”,减少不文明旅游行为,归根到底要靠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孔子曾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自天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文明的环境,归根到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而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文明意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自觉守“规”,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公共生活领域越来越扩大,对公共生活秩序要求也越来越高。少一点“自私任性”,多一些礼让谦和,就会少一分无序的拥挤;少一点粗口、国骂,多一声“对不起”“谢谢”,就会少一些无谓的冲突。应当把政策宣传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结合起来,把管理者的治理和个人的自觉结合起来,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素质,让崇尚文明成为风气,让旅游成为涵养公共文明的重要平台。

  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是“社会好”的标杆和准绳,是“生活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人们普遍认为,某个历史阶段,社会之所以和谐稳定,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得好,落实得好。只要把中央的“好政策”贯彻好,执行好,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社会就更加和谐。可以说,人民群众对各个领域具体“好政策”的出台寄予了厚望。

  “好政策”符合人民意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群众公认的“好政策”,往往能够“恰逢其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够满足当时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好政策”既是送给群众温暖、福祉的“阳光”,又是涵养公民良好品性和素养的“土壤”。“好政策”不仅仅满足人民意愿,而且深刻影响党风、民风、世风,影响公民内在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滋养公民的理性、德性。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理性”是一种冷静理智思考分析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审慎地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态度。“理性”意味着不完全受感性欲望的支配,不意气用事,不冲动盲从,不狭隘任性,不走极端;“理性”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崇尚“理性”是秉持科学精神的表现。公民理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只有大多数公民具有了普遍的理性,大家才能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良好的公共管理秩序,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德性”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也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条件和标志。政策是精神文明的旗帜和风向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对公民的品德修养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好政策”能把坏人变好。“坏政策”能把好人变坏。“好政策”能激发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抑制邪恶贪婪的部分。如一些领域“实名制”政策的推行,使人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培养了人们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对于我国特殊国情而言,“好政策”意义重大。某些关键领域的“好政策”已成为了人民群众期盼的“甘霖”“雨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牵引机”、“助推器”和“加速器”。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比较稳固,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某些政策调整的余地和空间更大,也较为灵活,因此发挥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涵养公民的理性和德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政策”对公民的理性、德性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作用。
看过“西藏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7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