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2017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带答案

时间: 谢君2 面试指导

  2017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一)

  国家禁毒办针对涉毒艺人“接受惩罚后可回归社会”的主张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是禁毒办鼓励明星远离毒品的一种有益尝试。

  当前,新闻媒体的平台不断曝光一些明星吸毒案件,诸如柯震东、李代沫、尹相杰以及傅艺伟等着名演员。这些知名演员因为沾染毒品而沦陷,其中有人涉嫌吸毒受到治安处罚,也有人涉嫌容忍他人吸毒受到刑事调查。于情于理,对于公众人物,确实应该给予严厉的处罚,应该采取禁演的制裁措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不让其复出重新踏入娱乐圈,那么他们的事业再难达第二春,人生毁于一旦,不胜嘘唏。这样反而会促使涉毒艺人再次因为外界压力而陷入恶性循环,达不到教化的作用。所以,国家禁毒办所提的涉毒艺人接受完惩罚就可以回归社会的主张,确有其必要性。

  一方面,体现了禁毒办的教育和禁毒理念。对于涉毒艺人的严厉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让涉毒者自身意识到毒品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另一方面,这一主张可以给涉毒艺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已经接受过处罚、戒毒成功的艺人,社会也不能因为有过过错而一棍子打死。如能以正面形象重返荧屏,也会再次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进而达到禁毒的最终目的。

  当然,难免会有个别人员自律性比较差,重蹈覆辙。所以禁毒办需带头进一步强化管理:首先,要有更为细致严谨的制裁措施和戒毒机制。一定要确保涉毒者真正意识到自身过错,且能彻底戒掉毒品方可返回社会。其次,继续建立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和公众的力量,严格监管涉毒艺人,一旦重返社会后仍然存在吸毒行为,要给予更为严厉的惩处,进而起到约束作用。再次,利用明星效应,探索建立戒毒的新举措。鼓励涉毒艺人借“过来人”身份现身说法,劝导吸毒人员克服困难,摆脱毒瘾,协助其早日重返社会。最后,整个社会也应该充分发挥好舆论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毒品的危害性,让社会中的每一份子积极抵制毒品。

  2017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二)

  某省要给本省管辖的古旧街道进行改建,引起居民的不满,向政府反映,该政府听取了居民意见,对改建计划进行了修改,请问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参考答案】

  某省政府听取民意,对古旧街道的改建计划进行了修改,这一“问政于民”的举措,值得肯定和提倡。这反映了该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是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

  “问政于民”,从大的方面说,决策和政策问题是党和国家或者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生命线,也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当前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点。从小的方面上讲,政府和群众真诚沟通是对公众权利的尊重,是对人民智慧成果的珍视。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中,一些地方和一些具体部门与“两问”要求还“相距甚远”。诸如“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仍是一些地方和一些具体部门决策中的“习惯做法”,个别领导干部仍用狭隘的眼光判断事物,指挥行政,以致单凭个人好恶、情绪意志“拍胸脯、拍脑袋、拍屁股”的决策现象屡见不鲜,决策失误教训极其深刻。要让人民拥护,要让人民高兴,要让人民满意就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执政方向建立在倾听群众意见基础之上,把群众意愿作为决策的根本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才能感受最真实的民生,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人民性。只有让人民当家作主,才不会陷入“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

  问政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在充分听取群众之计。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是也是群众。政府工作必须以民为本,绝对不能以官为本、以权为本。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政策,制定的每一项措施,都必须尊重人民的意愿,体现人民的要求;都必须以人民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衡量的最高标准。

  某省政府听取民意,对古旧街道的改建计划进行修改的做法值得肯定,各级政府只有加强与民众的交流和沟通,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虚心采纳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并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切实为人民利益着想,服务型政府便指日可待了。

  2017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三)

  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在大学生群体当中,近两年“待定族”和“慢就业”的现象则越来越突出。对于“慢就业”的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应该以理性包容的眼光来看待。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应届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长远的计划,比如准备创业、准备公务员考试、参加技能培训,或是准备考研、出国留学、入伍等,所以他们不是急于就业而是再进行一番沉淀;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则是为逃避就业压力,或者对前途一片茫然而不愿就业。

  不管是什么原因,“慢就业”的出现都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改变,他们的选择也比以前更多了,很多大学生也在更多地考虑职业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出现“慢就业”,对于充实个人能力或经历大有好处,还可以缓解当下的就业压力。不急于就业、暂不就业不是不准备就业,而是为了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那么,在舆论一直关注强调就业率的氛围下,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肯定毕业生灵活的就业模式,不以“就业率”论英雄,消除“慢就业”影响高校就业率的顾虑,形成新的共识,理性客观看待毕业生的“慢就业”。就业工作从以就业为主转向多元化就业并重。另一方面,针对“慢就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对备考的和出国深造的学生,积极提供支持、帮助;对一时找不到工作的,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招聘活动,尽可能多提供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对找工作缺乏自信、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帮助引导这些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才市场的变化,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从而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竞争力。

  此外,大学毕业生也应该尽早树立起自己的职业理想,形成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这样未来的发展之路才会更加顺畅。总之,要通过多方努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就业。


看过“2017江苏省公务员面试题带答案”

9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