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面试指导 >

2017公务员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

时间: 谢君2 面试指导

  2017公务员遴选面试真题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有别于中国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也依托网络这样一个快捷、自由和方便的载体应运而生,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普及和在社会中传播。对此,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网络用语。

  语言其实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在网络时代,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主要在于:(1)由于网络具有快捷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势必随势而生,其流行可以节约时间。(2)网络语言不仅代表着高效率,而且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和前卫感。这种充满创造、突破传统的语言自然而然受到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3)流行语的流行其实也是当下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

  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流行犹如打开一扇新的窗户,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会进来。人们利用网络语言可以自由、轻松、诙谐幽默地表达思想、情感。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的民族语言杂糅在一起使用,在形式和表情达意上呈现了网络语言词汇的创新性、随意性和简便性。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新的智慧从而使伟大的汉语更加丰富,更具表现力。

  但是另一面网络语言这扇窗打开的时候,也不免有些苍蝇蚊子会进来。网络上有时会充斥了一些粗暴、“晦涩”的网络语言。其最大的隐患在于对我们传统语言文化的冲击,使传统的语言失去了规范性,甚至可能会对处于模仿能力极强阶段的青少年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造成他们从小对某些汉语使用的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

  网络语言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语言,虽然存在着许多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暗藏着许多不足之处。对其,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一个恰当的度。对此我们可以做:

  首先,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控制、减少各种“噪音”。公民虽然有言论自由的权力,但是表达权和言论自由都是要以符合法律要求、不侵犯他人及公众合法权益为前提的。无端侵犯他人隐私权,公然诽谤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用谣言混淆公众视听,这样的“噪音”当然必须努力加以控制、清除。

  其次,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教会公民在互联网所创造的新环境中能够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和文明意识。要通过教育,提高公民文明上网、文明使用网络以及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力,以及正确、公正理解网络报道的事实的能力。只有这样,网络语言环境就能得到极大的净化,网络语言暴力就能得到极大的遏制。

  再次,完善网络管理立法,加大以法治网的力度。可以实行网络网络实名制其实是要在网民隐私和公共安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后台实名制最大限度地兼顾了两者。与此同时,必须加大力气依法加强网络监管,对放任甚至直接参与网络语言暴力策划的网站及时给予惩处。

  最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舒缓现实的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和谐。这可以降低网民的偏激情绪,为遏制语言暴力、建设和谐网络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

  2017公务员遴选面试真题二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推进四川诚信建设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对于违背诚信的行为人,在招标投标、项目审批、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准入方面依法予以严格限制或禁入。请谈谈你对这一规定的看法?

  当前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缺失现象十分普遍,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四川省对信用惩戒作出“史上最严规定”,可以说是诚信建设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众所周知,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不完善是造成诚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对违规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不够健全,失信人违规成本太低,造成失信行为大行其道。因此,对违法失信者进行联合惩戒,重在约束,重在限制,重在提高失信成本,比如降低信用等级。而四川省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失信行为与评职晋级、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等方面相挂钩,将违规违约的成本从柔性处罚道硬性规定,将人们的日常行为纳入系统化、档案化、长效化的管理体系中,不仅能够让失信者有敬畏之心,有效摒除人们的投机心理,也可以有效遏制不道德行为,久而久之又可以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对于加强道德建设、规范文明举止、树立文明新风、构建法治社会,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但推动信用建设,既要靠制度,通过加强刚性约束,提高失信成本,让人不能失信、不敢失信;更要靠文化,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将原本散落在各处、由多方出台、多头负责的规章禁令纳入同一个信息系统,由专门部门统一管理、监督和协调,形成一张具备权威性的“市民公约”无形之网。另一方面,还需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并使之成为行动的指南。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都参与进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失信成本和守信收益,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才能蔚然成风。

  2017公务员遴选面试真题三

  根据一项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他们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对于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在常人看来,大学生们在毕业之后,一般会有两条路,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工作就业。而“慢就业一族”既不选择深造,也不就业,而是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是创业考察,对于这种现象有人可能觉得无法理解。但时代不同了,人们对劳动、就业的理解和看法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慢就业”作为一种新的择业观,应该被赋予多元、理性的初衷,对此我们不能盲目地予以批评,也不能盲目的给予支持,而应宽容看待。

  导致“慢就业”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其次是他们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或者“准备自己创业”,“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因此,从社会视角看,这反映出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择业时的信心不足。有部分大学生把‘慢就业’当成逃避就业的借口,最终沦为‘赖校族’、‘啃老族’。”个别大学生毕业一两年还没找到工作,就愈发消沉,致使以后更加难以适应高压的职场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而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脱节,也在无形中增大了大学生求职时的就业压力。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反映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说明他们的独立意识更强、自主意识更浓,对待生活、工作更加理性,不愿盲从、不愿简单屈从社会安排,更希望凭自己的努力主宰未来。这样的就业理念,有利于保护青年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性,这也和新常态下强调创新的大背景是契合的。从大学教育角度看,这也有利于让大学减轻就业率的过度束缚,真正把重心回归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上来。

  因此,面对“慢就业”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说,要不断转变求职观念,放低姿态,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脚踏实地去努力工作;要尽早作出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管是继续读书还是就业,都要尽早做出安排和规划,积极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习、沟通、创新、合作能力等。对于高校,应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有的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灵活就业’,鼓励大学生创业,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空间,通过多方努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就业。
看过“2017公务员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

8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