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公选领导 > 公共基础知识 > 历史国情 >

历史国情:社会经济结构

时间: 未知2 历史国情

  在当代中国,在城乡分治的行政建制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其核心是强制性分类的居民身份制度。市民身份(非农业户口)和农民身份(农业户口)这种城乡隔离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并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建制上的城乡分治变成了城乡合治,在政策的掌握尺度上略有放宽,但迄今为止,这种城乡居民之间的身份壁垒尚未打破,二元社会也还没有转变为一体化社会,而是暂时处于“三元社会”的过渡状态。这三元分别是:持有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市民;无户口或持有农业户口而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准市民;持有农业户口和农村非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放在突出位置,这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重大措施。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重点是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实现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确保农村实现小康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投人政策。二是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是增加农民收人和加快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三是加快建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农村的全面进步。

  二、地区差距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区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n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区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投资分配和政策投人向沿海地区倾斜,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落后于东部地区,差距逐年拉大。与经济差距的悬殊相应,东、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各方面的差异亦相当大,如城市化水平、教育程度、贫困状况等方面的差距。东、中、西部发展程度的差距能否缩小,西部地区的发展能否跟上东部地区,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正是有鉴于此,中央于1999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国民收入与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分配关系逐步趋于合理。但是,在分配制度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分配关系尚未理顺,部分社会成员的收人差距过分扩大和部分国有单位内部平均分配情况并存;农民收人增长过缓,一些城镇居民生活困难;分配方式不规范,分配秩序混乱,调节手段不完备。因此必须继续推进分配收人体制改革,解决分配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

  四、贫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方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群众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扶贫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国家于1986年、1991年、1993年公布了国家级贫困县,共计592个。这些贫困县分布于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4个省市之外的27个省区,其中中西部地区集中了贫困县的82%;贫困县人口总数的91.3%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特别是四川、贵州、云南、河南4省占全国贫困县人口总数的46%,可见自然地理条件对贫困人口的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20多年的扶贫,绝对贫困人口虽已减少了2.218亿、88.72%,所剩不多,但是这些剩下的2820万贫困人口,是条件最差、脱贫最难的贫困人口,要使他们全部脱贫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在1999年提出的乡村贫困标准应由人均年收人625元提高到865元(按1999年价格计),全国乡村贫困人口数量在1999年底还有122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4%;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人均日收人不足1美元即为贫困的标准,乡村贫困人口在2000年还有2亿多,那么脱贫的任务就更加艰巨。

  总的来说,国家的扶贫政策体现了三个阶段的逐步改进过程。1979年之前是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1980一1995年间是以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为主的开发式扶贫;1996年以来是以扶持贫困人口为主的开发式扶贫。所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工代贩、科技扶贫、机关定点扶贫、横向联合与对口帮扶、社会公益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异地搬迁移民扶贫、国际合作扶贫。

  就具体措施而言,最重要的是国务院于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一200。年)。内中规定,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奋斗目标是:按90年代不变价格,贫困户人均纯收人达到500元以上;为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绝大多数贫困乡镇有集贸市场、商品产地的地方通公路,消灭无电县,绝大多数贫困乡用上电;改变文化教育落后状态,普及初等教育,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技术培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扶贫的方针和途径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重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相关的加工业、运输业;积极发展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水的开发利用;发展劳务输出,实行开发式移民。199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基本方针,并指出扶贫攻坚要坚持到村到户。

5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