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语文备考 >

河北高考文言文阅读例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语文备考

河北高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居十年,三桂反。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寻调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寻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命甫下而素蕴已卒。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来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

(《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节)

河北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8对下列句子中加-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蕴设计降其渠 渠:头目。

B.辅臣柄政 柄:执掌。

C.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 恶:讨厌。

D.乃按行山谷开饷道 按:按照。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以言为事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且为国直陈 子卿尚复谁为乎

D.乃命发湖广军前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4分)

译文:

(2)会岁饥,上疏请赈,甫拜疏,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4分)

译文:

11.第I卷文言文中杨素蕴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答: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方孝孺《深虑论》)

河北高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8【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

【解析】按:察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举一反三】文言实词的推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推断词义。如果这个实词的表面意思在这个语境里理解不通,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语境联想它在其他场合,特别是教材上出现过的意思。

9.【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

【解析】C两个“为”都是介词,为了。A.介词,把;介词,按照。B.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递进,而且。D.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10.【答案】(1)(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2) 适逢年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贩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贩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1)“落实“原”“要”字各1分,大意2分。(2)落实“岁”“檄”各1分,大意2分。

11.【答案】尽职守责;具有远见;忧民疾苦;敢于直言;治绩卓异。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解析】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要弄清作者记叙了哪几件事,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如在吴三桂的问题上,尚书郝惟讷的话就说明了杨素蕴具有远见。

12.【答案】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退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解除难点。结构特点上,上文中“此虑之远者也”“ 此理之所必无者”是对称句。语言标志有“夫”“而”。

【参考译文】所以即使他的子孙有愚笨不贤良的,足以使国家灭亡,,而上天最终不忍心立即灭掉他的国家,这是思虑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想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使后代一定没有灭亡的危机,这在道理上是一定讲不过去的,难道上天会如此安排吗?

河北高考文言文阅读译文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1653年),考中进士,授官直隶东明知县。东明面对着黄河,(有一次)黄河决口,公家房舍城郭全部败毁,百姓房屋庐舍几乎全部倒塌,剩下的百姓依靠着山丘,仅剩下几十家。杨素蕴到任后,修缮城池,招集流亡的百姓。三年之后,人户已达一万多。山东境内以任凤亭等人为首的各路盗贼抢劫掠夺东明旁边的郡县,扰乱到直隶南部东明一带。杨素蕴利用计谋诱使他们的头目投降,解散那些被胁迫跟随的人。顺治十七年,杨素蕴以治绩卓著,授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他上书说:“我是言官,应当以向皇帝进言为事务。但是现在天下然担忧的,正是在于臣子们议论得多但做成事情的很少。国家设立官职,分配职责,(如果)各官员都有干好本职工作,那么平定天下没有多余的事情。(我)更希望皇上拿出真心统御(或对待)他人,使每个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更是端正根本澄清源头的关键啊。”

顺治十八年,康熙皇帝登上皇位,辅佐他的大臣把持着政权,把杨素蕴调出京城担任川北道官员。吴三桂看见杨素蕴以前的奏折,憎恶杨素蕴,准备了给皇帝的奏章,极力辩解,并且摘录(杨素蕴原奏章中的)“防微杜渐”等用语,认为杨素蕴的意思含沙射影,话语中埋伏着产生危险的祸根。皇帝下诏责成杨素蕴用奏章回答,杨素蕴回答说:“防微杜渐,是古今通用的话语。我只期望吴三桂等藩臣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做圣祖您的纯正的臣子,并没有其他的意思。”皇帝下令部下们商议这件事,给他定罪为含糊巧饰,判处降职调用,(不久)被罢免官职回家了。过了十年,吴三桂反叛。尚书郝维讷上书说:“杨素蕴首先弹劾吴三桂,劝说皇帝应当防微杜渐。在那时候吴三桂反叛的情状没有形成,似乎是杞人忧天。但按照现在看来,那么杨素蕴的先见非常明达,而且他是为了国家勇于上书直言,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安危。他的性情刚直,浩然正气,实在是有大大超过其他人的地方。急切时应该优先录用他。”皇帝诏令按照原官品级录用,发湖广军前。适逢父丧,服阕后,才奉命赴任。康熙十七年(1678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乱,策应吴三桂。清军派用大量军队运输粮饷,从襄阳到房县、保康一段路程险峻狭隘,舟车不通,每年须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的丁夫运送,军饷常常苦于接济不上。杨素蕴访察到谷城有条小溪,可通船只,于是就实地去察看,在山谷中开凿运粮道路,由此水上运输通达便利,节省丁夫十分之九,军队就再也不缺粮食了。二十六年,授官安徽巡抚。适逢收成不好,(杨素蕴)上书请求赈灾,刚刚拜呈奏疏,朝廷就下文命州县开仓赈给,保全救活的人很多。不久,调任湖广巡抚。二十八年,大旱,杨素蕴上书请求减免武昌等三十二州县的钱粮,皇帝派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人会同巡抚勘察灾情。舒淑到达武昌时,杨素蕴正好中暑患病,不久就上书称病打算解任归里。皇帝怀疑他借病(不勘察灾情),就解除他的官职。命令刚刚下达,可是杨素蕴已经死了。

在他死之前,湖北的郡县是百姓疾苦最重的地方,如应城对种谷的田地地征税很重,监利一年征收两次赋税,给百姓造成祸害几十年了。杨素蕴知道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后,分项目写成两篇奏疏。还没有来得及向皇上禀报,就生病而且被革除了官职,他就口授奏疏,列入遗疏,并且说:“如果能够按这奏疏实行,我死后就闭眼了!”

河北高考文言文阅读例题及答案相关

8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