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物理备考 >

高中物理人造卫星教案及反思

时间: 焯杰2 物理备考

  人造卫星物理教案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通过解世界和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了解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个宇宙飞船、第一个宇航员的知识,了解中国的神州一号、神州二号、神州三号的发射与回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能解决天体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同时,还应注重卫星的发射过程.请教师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天体运动和人造卫星运动模型

  二、地球同步卫星

  三、卫星运行速度与轨道

  卫星从发射升空到正常运行的连续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轨道.例如发射轨道、转移轨道、运行轨道、同步轨道、返回轨道等.有些卫星的发射并不是直接到达运行轨道,而需要多次变轨.例如地球同步卫星就是先发射到近地的圆轨道上,再变为椭圆形转移轨道,最后在椭圆形轨道的远地点变为同步轨道.因此发射过程需多级火箭推动.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人造卫星的运动

  问题:

  1、地球绕太阳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2、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地球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

  3、人造卫星绕地球作什么运动?

  回答: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4、谁提供了向心力?

  回答:卫星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

  请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例题1、根据观测,在土星外围有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环,试用力学方法判定土星的光环究竟是与土星相连的连续物,还是绕土星运转的小卫星群?

  分别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加以解释:

  1、如果是连续物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2、如果是卫星则:这些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 这个题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

  二、人造卫星的发射

  问题:1、卫星是用什么发射升空的?

  回答:三级火箭

  2、卫星是怎样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学生可以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题目:

  例题2、1999年11月21日,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收回,这是我国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将重达8.4t的飞船向上送至近地轨道1,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在轨道1上以速度7.2km/s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例题(2)(3)(4)问画出图示.

  (2)轨道1离地的高度约为:

  A、8000km B、1600km C、6400km D、42000km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1600km

  故选(B)

  (3)飞船在轨道1上运行几周后,在 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飞船加速,关闭发动机后飞船沿椭圆轨道2运行,到达 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飞船加速,使飞船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作圆周运动,利用同样的方法使飞船离地球越来越远,飞船在轨道2上从 点到 点过程中,速率将如何变化?

  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

  解得:

  所以飞船在轨道2上从 点到 点过程中,速率将减小.

  (4)飞船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

  ①飞船在轨道1上的速率与轨道3上的速率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速率大.

  ②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2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一样大

  ③飞船在轨道1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与飞船在轨道3上经过 点的加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回答:轨道1上的加速度大.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学生编写相关论文。

  1、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历史过程。

  2、我国的人造卫星现在在天空中飞翔的有多少颗及它们的周期。

  人造卫星教学反思

  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 ,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 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人造卫星教案及反思相关

83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