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2017高考历史美苏争霸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时间: 思晴2 历史备考

  2017高考历史美苏争霸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点拨】题眼: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

  考点: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

  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

  【结束】

  2.(2008年江苏高考19题)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答案】B

  【点拨】德国分裂是由于战后美苏对抗引起“柏林危机”,后来柏林墙修建,两个德国分裂。朝鲜也是类似,战后以北纬38度为界实行分区占领。二者都是由于战后美苏矛盾激化对抗,导致分裂。正确选项是B项。

  【结束】

  3.(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平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理解能力。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在面对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威胁,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不受美苏争霸所带来的影响,加强了联合。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消除西欧国家间的民族分歧和矛盾,所以④表述错误,应排除,正确答案为A。

  【结束】

  4.(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24题)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点拨】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拨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结束】

  5.(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点拨】本题以政治家的观点作为切入点,通过美国的“冷战”政策考查的是对二战后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侧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比较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把题干信息和当时(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解题时扣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欧洲”、“经济手段”、“苏联”可推断出A项,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频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因为马歇尔计划主要在欧洲实施,它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是经济手段,但范围不是局限在欧洲,排除B、D两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政治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中经济手段,排除C项;故选A。

  【结束】

  6.(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1题)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都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结束】

  7.(2011年海南高考21题)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图l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答案】C

  【点拨】本题应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相关背景来分析选项。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结束】

  8.(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1题)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争霸。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在美国作出强硬态度后,苏联撤回导弹,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建立古巴导弹基地是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发起的进攻行为,但是,撤出古巴导弹,说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以退缩为特征。C正确。

  【结束】

  9.(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8题)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C

  【点拨】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针对的国家是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

  【结束】

  10.(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图4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A.“怎么会这样?”

  B. “糟糕的战争!”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的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越南战争,以漫画的形式出现,设计新颖。在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发动战争的是美国,结合图片内容:飞机坠毁,士兵陷入泥潭,根据题干中的在越南发表,标题应该是C项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本题考查的是越南战争,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片能判断出越南战争是美国的噩梦 ,故C项正确,A标题范围过大,B没有指明主体美国,D主体法国错误。

  【结束】

  11.(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23题)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 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答案】B

  【点拨】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和漫画分析,表面上古巴导弹危机优势在美方,故“美苏两国力量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A;这一阶段美苏均拥有核武器,同时通过漫画中的画面,赫鲁晓夫额头大颗大颗的汗滴滚淌下来,在掰手腕中优势在肯尼迪,也可以排除C项;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来看,美苏没有一方在任何时候有绝对实力压倒另一方,双方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为B。

  【结束】

  12.(2009年海南高考20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答案】B

  【点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的组成部分,而“冷战”的目的则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结束】

  13.(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1题)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D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理解,A选项明显错误,美国不可能放弃在欧洲的利益,因为这是它称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B和C与题意不符合。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结束】

  14.(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2题)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答案】B

  【点拨】此题考查对图片的观察、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题干中的时间以及图四中内容容易判断出为“柏林墙”,而根据1989年11月及图五内容推测当为拆除“柏林墙”后道路畅通的景象。柏林墙的修筑反映了冷战的加剧和美苏两大国的对峙加强,而柏林墙被拆除则推动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重新实现统一。

  还是审题看时间,1961年,冷战早已开始,军事冲突没有加剧。而柏林墙的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城市应为柏林,题中两个时间分别是柏林墙修建和拆毁的时间,反映的分别是二战之后两极格局的必然产物和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结束】

  15.(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美苏冷战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50年代在军事领域美苏的对抗应该是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与华约的对持;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在1947年;抛出马歇尔计划是在1948年;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是在20世纪60年代。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结束】

  16.(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二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时间限定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逐渐对话,2000年6月,两国领导人发表共同宣言,并没有缔结和平条约,A错;韩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92年8月,B错;二战后,美国在韩国存在军事基地,苏联在朝鲜则没有,C错。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形成了两国长期对峙的格局。

  审题看时间,下限在80年代,两极格局还未结束,双方也没有签署和平条约,韩国与中国建交在90年代,苏联在朝鲜没有保持军事力量。注意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重在考查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二战中,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大韩民国成立,同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形成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这是战争带来的结果。

  【结束】

  1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8题)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D

  【点拨】二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被摧毁,美苏联盟的基础消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此题应该选择D。

  【结束】

  2017高考历史美苏争霸专项练习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0分)

  18.(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36题) 德意志民族的战后45年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9分)

  图1 1945年

  图2 1965年 图3 1989年

  【答案】

  答案1:结合图片简述战后两德的分合及其体现的国际格局变迁。(9分)

  图一:两人分离,无法握手,表示德国战败后,被盟军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形成。图二:两人对立,各帮其主,中间的隔离带变得高大。两个德国已被柏林墙分开,分属美苏阵营,美苏对峙局面加剧。图三:墙倒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显示出团员的惊喜之情,表示柏林墙倒塌,德国重新统一,冷战结束。

  答案2:结合图片作出简述。(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其他答案:(0分)

  【点拨】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组织与交流/运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考试内容: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美苏冷战的开始/两大阵营的形成和柏林危机;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分析:此题要紧抓题干要求:“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以此作为切入点,不妨先根据漫画和时间列出三幅漫画对应的史实(图一:战败,被分区占领——雅尔塔体制;图二:柏林墙——两大阵营,美苏对峙;图三:柏林墙倒,德国统一 ——冷战结束)。然后,既然是“解说词”,自然要结合漫画内容的简介来组织答案。

  【结束】

  19.(2008年上海高考17题)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问题:(7分)

  (1)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2分)

  (2)“美苏对抗”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中?(3分)

  (3)如果你是本书的读者会怎样评价这个“时代”?(2分)

  【答案】

  (1)苏联解体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柏林危机,两个德国的出现,朝鲜战争和朝鲜的分裂等。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冷战造成欧洲乃至世界的不稳定、分裂或危机,影响了国际格局的发展,双方都想在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剧了意识形态的斗争。

  【点拨】该题考察了冷战的表现、影响等知识点。


猜你感兴趣:

1.2017高考历史解放战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2.2017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3.2017高考历史明清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4.2017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9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