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训练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训练:选择题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解析 以土地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B

  2.《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

  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水利事业发展

  解析 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与铁农具的出现和增加无直接关系,故选C项。

  答案 C

  3.《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完成工作量与不完成都有一定的营利,说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户自己完成说明生产成本较低。

  答案 D

  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汉代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解析 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答案 C

  5.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解析 由材料中“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主要描述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答案 B

  6.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  )

  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

  B.男女分工十分合理

  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D.十分重视纺织业的发展

  解析 注意图片反映的是男耕女织。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结合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B项是错误选项;C项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正确选项;D项仅反映手工业方面的内容,太片面,故排除。

  答案 C

  7.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

  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解析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故A项说法正确。青铜器属于高级物品,民间几乎没有,排除B项;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中很少使用,排除D项。

  答案 A

  8.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家聚众”“奸伪”,可以看出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故选A。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政策,排除B;从材料中看不出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排除C;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生产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排除D。

  答案 A

  9.2012年,在广州动物园发现并挖掘出4座砖室墓,分属东汉、南朝、隋朝和明代,在考古现场肯定不会发现(  )A.用灌钢法锻造的宝剑 B.精美的青花瓷

  C.极具审美价值的珐琅彩 D.成套的青瓷冥器

  解析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排除,故选C项。A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B项成就出现于明朝,D项成就出现于东汉,皆符合时间限定。

  答案 C

  10.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  )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

  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

  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

  解析 元朝时期棉花大量种植,由于其具有的价格便宜,产量大、棉纺技术提高等比桑蚕业具有的优势,因此导致桑蚕业生产趋于萎靡。A、C项不符合史实,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在全国一些区域气候不适合。

  答案 D

  11.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

  解析 根据所学回答即可,杜甫在诗中赞赏了白瓷。青花瓷出现于元代;彩瓷是在清代。

  答案 B

  12.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与妇女在生产中的作用有关。结合明清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判断A正确。B项不能说明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C项“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有误,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训练: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

  材料二 唐朝初年,北方中原地区“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旧唐书》卷71

  材料三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以导达沟洫,堰决河渠,凡舟棹灌溉之利,成总而成之。

  ——《唐六典》卷7

  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决坏,则下于所由而修复之。每渠及斗门,各置长一人。至于溉田时,乃令节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

  ——《唐六典》卷23

  材料四 唐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个)

  地区 关内道 河南道 河东道 河北道 陇右道 山南道 淮南道 江南道 剑南道 岭南道 共计 前期 11 20 16 54 1 5 4 22 27 3 163 后期 13 7 2 3 1 6 13 49 4 3 101 注:道:唐朝地方行政单位。统计资料来源于《新唐书》、《元和志》、《通典·州郡典》、《括地志》中有年代记载的水利建设项目。

  (1)战国、两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唐朝前期水利工程兴修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分析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回答都江堰、白渠等水利工程及作用。第(2)问,第一小问从战争、政权巩固、农业生产等方面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数量、地理位置方面回答。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只要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战国:秦国蜀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和龙首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

  (2)原因:唐朝建国之初,北方中原地区经过连年战乱,生产破坏,人口流亡。要巩固政权,必须首先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是其必要条件;唐朝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设专门官员管理水利事业。

  特点:唐朝兴修的水利工程多。唐朝前期多于唐朝后期。唐前期兴修的水利工程大多在北方中原地区,唐后期大多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

  (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的兴修,提高了农业生产发展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二 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

  解析 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历史悠久。第(1)问,浙江制瓷业发展特征从历史悠久、工艺高超、产品精美等方面概括,从手工业对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以及对中外经济交流的促进作用方面回答影响。第(2)问,结合明清手工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区域分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角度回答。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明清时期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答案 (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

  影响: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

  (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6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