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高考备考 > 历史备考 >

高考历史冲刺练习及答案解析

时间: 焯杰2 历史备考
  高考历史冲刺练习:

  1.(2014·孝感统考)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  )

  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解析:选A 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C、D是它的具体方针。

  2.(2014·河北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解析:选B A项是对另起炉灶的理解故排除;C项是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颁布故也应排除;D项是一边倒;故选B。

  3.(2014·池州模拟)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和周恩来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实践经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下列不属于“三大价值和标尺”的是(  )

  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     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

  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 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

  解析:选D 关键信息: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依据教材知识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A、B、C即是“三大价值和标尺”,80年代中国外交实行的是不结盟政策,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4.(2014·江西适应性考试)“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  )

  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

  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选A 从材料中“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等信息可判断此为万隆亚非会议,结合万隆会议的背景以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可知选择A项。

  5.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这主要是因为(  )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6.(2014·郴州模拟)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中美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解析:选C 从1950年到1971年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之间没有往来,故“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

  7.(2014·洛阳模拟)1972年2月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就中国而言,发表这一声明主要针对着(  )

  A.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B.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扩张

  C.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D.苏联对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野心

  解析:选D 阅读材料可知,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中美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第二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其意即不仅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而且还要反对在这个地区霸权的任何力量。结合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背景可知这显然是双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宣言,故选D项。

  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立高潮的出现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选A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打破了隔离的坚冰,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正确;B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战略伙伴关系是对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定位,故C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D也不正确。

  9.(2014·南充模拟)2012年2月,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C.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解析:选A 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1972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故A不属于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10.(2014·宝鸡模拟)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

  解析:选A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相关历史内容作答。结合教材及题干强调的“在联合国……”等内容能看出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选项不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C选项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强调的特点不符。D选项“不结盟”也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意思。

  11.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印度、巴基斯坦、蒙古等积极申请成为全权成员国,这是因为上海合作组织(  )

  A.是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是亚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C.有利于亚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

  D.有利于亚洲国家间联合反恐

  解析:选A 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发展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C说法不符合史实。反恐只是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一个方面,D说法片面。

  12.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

  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

  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D.中国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选C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缔结了同盟条约,是盟国关系;而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伙伴关系,这是其根本的不同,因此C正确。A、B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

  13.(2014·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2分)

  解析:(1)从“20世纪50年代”入手,回忆教材知识可判断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回忆基础知识回答“意义”。(2)回忆教材知识,从亚非各国人民的愿望、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回答“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是指该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从材料中“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知中美双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二小问。(4)综合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主权平等。

  答案:(1)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意义:有利于消除周边国家的疑虑;为新中国创造和平的外交环境;为解决新中国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奠定基础。

  (2)原因:亚非各国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国“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提出;周恩来的个人因素。

  发展: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

  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精髓:主权平等。

  14.(2014·苏北四市模拟)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4分)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6分)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6分)

  解析:第(1)问分析当时面临的国际环境。第(2)问总结近代中国、日本、朝鲜有关战争的史实。第(3)问从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角度思考。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第(5)问突出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的主题。

  答案:(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

  (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推动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的改善。

  (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

6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