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自考 > 笔讲串讲 > 经济类 >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第八章

时间: 未知2 经济类
第八章 短期经营决策
第一节 产品生产的决策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需要决策的问题,包括生产何种产品、产量多少、生产最优批量等,本节就是解决与产品生产有关的问题的。
  一、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这一决策通常是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用现有的设备既可以生产甲产品,也可以生产乙产品,但不宜它是生产者两种产品,这就设的企业必须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取舍。
  这种选择应该以利润为目标,看哪一种产品在经济上最为合算,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产品增产分配的决策分析
  这一决策是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有的生产能力除了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外,还有一定的剩余,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部分剩余的生产能力,就要在原来预订投产的集中产品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扩大其产量。这里,就存在增产哪一种产品较好的问题。
  决策方法是,根据每一单位的生产能力(如:机器工时)在生产有关产品时,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实际需要和存在的可能,将剩余的生产能力尽量用来增产每单位生产能力提供的贡献毛益最大的那种产品。
  三、产品停产的决策分析
  产品停产的决策是指企业正同时生产若干种产品,其中有一种产品发生了亏损,为了转亏为盈,企业一方面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以扭转亏损的局面;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对亏损产品实行停产。
  进行决策时,应以其能否提供一定的贡献毛益而定。若贡献毛益为正数,说明它们的生产还可以为增加企业总的盈利做出一定的贡献,可不考虑停产;否则,应考虑停产。
  四、对亏损产品的转产的决策分析
  在进行这方面的决策时,主要考虑:
  1.转产的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力,不需要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
  2.它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大于原产品的贡献毛益,说明转产是合算的;反之,就不合算了。 
  五、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这里所说的特定订货,是指其销售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格,甚至低于该种产品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出的实际成本。而企业根据目前的生产状况,还有一定的剩余生产能力可进行生产这种订货。对这类订货应否接受,可视其形成的贡献毛益补偿其专属的成本后是否还有剩余而定。若有生育,就应该接受追加订货,否则,不要接受这种追加的订货。
  在进行这种问题的决策时,一般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也就是把自制的差别成本与外购的差别成本进行比较,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为最优方案。自制的差别成本是指自制与不自制之差。在无需增加专用固定设备的情况下,自制成本支包括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外购的差别成本仅指外购与不外购之差,外购成本一般包括买价、运费、保险费、验收费等。
  六、半成品是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的决策分析
  半成品是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是指有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完成了一定的加工程序后,可以作为半成品出售,但也可以继续加工之后再出售,后者的售价高于前者,但也要追加一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比较那一种方案更为合算,以决定方案的取舍,一般可以将继续加工后与其可增加的收入与进一步加工所需要追加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进一步加工可以带来额外的收益,是可取的;否则,就不要再继续加工,而应该马上出售。
  七、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联产品是指利用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或用途不同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的综合成本成为联产品成本。对这类问题的决策可采用差量分析法,也就是要弄清进一步加工后与其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预期的可分成本,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为优;反之,若前者小于后者,则以分离后立即出售的方案为优。
  八、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分析
  当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现有的资源,合理安排各种产品的生产量,使各种产品的生产量达到最优组合,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对这类问题的决策,运用“线性规划”可以间接的确定一定条件下产品的最优组合。
第二节 产品定价决策
  一、产品的定价决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定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完全成本定价法
  就是指在利润或利润率既定条件下价格的组成因素。完全成本定价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销售利润,作为定价产品销售价格的依据,所以又称为成本加成定价法。其计算公式为:
  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产品预计单位完全成本×(1+利润加成的百分比)
  2.变动成本定价法
  就是指以变动成本为基础的价格组成因素。变动成本定价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变动成本加上一定数额的贡献毛益,作为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依据。也就是说,只要产品的销售价格能够补偿其变动成本,并可提供一定数额的贡献毛益,这一价格就可以接受。这一方法一般适用于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接受追加订货是,据以决定取舍的价格。其计算公式是:
  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产品单位变动成本/(1-贡献毛益率)
          =产品单位变动成本/补偿率
  二、产品最优售价的决策分析
  产品的售价是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产品销售成本、销售量、最终利润等都与销售价格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确定产品的最优售价,必须全面综合考虑各个有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当销售价格下降时,若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边际贡献净增额是正数,也就是说降价是有利的;如果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边际贡献净增额是零,即表示降价对企业不利。
  综合来说,产品单位售价下降的最大限度就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地方。也就是,产品的最佳售价应该是最接近于边际贡献增加额等于零的地方。
  三、产品降价的决策分析
  从一个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要增加利润,主要途径不外乎两个:一是降低产品成本,二是扩大产品销售量。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若没有特别领先的技术突破,降低成本的空间不会有多大。要扩大销售量,除了保证产品质量外,一般可以通过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来打开销路,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薄利多销”,这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企业处于盈亏临界点时,也就是贡献毛益为零,产品的销售收入在补偿了它们的变动成本后,刚好能够弥补固定成本时,要增加利润,就要扩大销售量,这通常就要降低销售价格,到底要降低多少呢?这要结合企业的目标利润来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售价降低率=1-(1-贡献毛益率)/[1-(固定费用+目标利润)/以金额表现的目标销售量]
 售价降低额=原来售价-以金额表现的目标销售量/以实物单位表现的目标销售量
第三节 库存决策
 一、存货决策的意义
  工业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离不开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各种物资。为了保证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活动能过顺利进行,各种物资必须要有合理的存货。工业企业存货主要是指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物资的储备数量或余额。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存货的管理和决策采用科学的方法,使得存货始终保持在一个最优化的水平上,就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还由于存货有以下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1.存货是企业生产的一项潜在因素,要占用一定的资金,只有把库存的材料和停留在各个加工环节的在产品加工成为产成品,并把它们尽快销售出去,企业才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存货是一种被暂时“冻结”的资金。
  2.存货同时又是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物资储备。如果没有必要的库存,又会出现缺货或者是停工待料的情况,影响生产的均衡进行,有可能因此而造成经济损失。
  所以,存货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权衡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既不会由于库存太多而积压太多资金,也不会因存货太少而导致缺货脱销或者停工待料。存货决策就是要在保证生产、销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最优方案。
  二、与存货决策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平均存货量
  是指一个企业存货量的平均数。例如,某企业A材料全年的需用量为4000件,全年耗用均匀,每年订货四次,每次订购1000件,平均库量就是500件,即订货量的1/2,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存货量=订货量/2
  2.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是指物资本身的成本,像货物的价格、运费等。它随着订货数量的大小而增减,但与订购次数多少没有关系。
  3.订货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为了获得存货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预订货有关的差旅费、到货验收、入库、货款支付手续费等费用。如果补充的库存物资不是向外单位订购,而是由本厂生产,那么订货成本对于生产厂商来说,就是一种生产准备成本(概念见基本内容四),是指组织一批零件生产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包括设备和机器的准备与调整、产品检验等费用。如果存储的是从外部采购的物资,就要考虑采购成本水平;如果存储的是本厂自己生产的,则要考虑生产准备水平。订购成本或生产准备成本与订购次数或生产批次存在直接关系,它随着订购次数或生产批次的多少而增减,但是,它与每次订货数量的多少没有多少关系。
  4.存储成本
  是指物资存放在仓库经过一定时期后所发生的全部成本。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因为对实物的保管而发生的多种支出,如仓库的折旧费、保险费、修理费、冷暖气费、通风照明费等仓储费用,以及仓库内部的装卸搬运费、仓库管理费等;二是因为存储的货物本身占用资金的费用,为储存物资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利息或占用费、物资陈旧变质、损坏、拆耗所发生的损失等。
  5.缺货损失
  缺货损失是指由于存货的量不足,不能及时满足顾客或者是生产上的需要而引起的缺货损失费用。包括由于缺货引起的停工损失、延期交货而支付的罚金、信誉损失、市区良好的销售基会的损失等。
  6.存货成本
  是指存货所耗费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上面说的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等部分。
  7.安全存量
  安全存量是指为了防止因生产量增加或提前领料,使当越耗用量超过计划或因故延迟交货等特殊与原因,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保险储备量,称之为安全存量。其计算公式为:
  安全存量=(预计每日最大耗用量 - 预计平均每日耗用量)×提前日数
  三、库存决策方法
  库存决策的主要任务,一是计算使存货成本达到最低的经济订货量(EOQ);二是确定再次订货点。现将这两点说明如下:
  1.确定经济订货量
  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是直接影响经济订货量的基本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采购的批量越小,采购次数越多,订货成本就越多,而存储成本就会相应的降低;反之,采购的批量越大,采购次数越少,订货成本就越低,而存储成本则会相应的升高。确定使订货成本和存储成本之和达到最低的经济批量的计算方法有列表法、图解法和数学模型法。
  (1)列表法
  它是根据提供的资料及计算公式(即全年的订货成本与存储成本)分别采用不同的订货量列表逐次进行测试,得出使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水平的订货量,作为经济订货量。
  (2)图解法
  根据提供的有关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储存成本线、订货成本线,前者随着每次订货量的增加而上升,后者随着每次订货量的增加(订货次数的减少)而下降,经济订货量位于这两条成本线的交点处,这一点,正是订货与储存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3)数学模型法
  为了建立计算经济订货量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微分法或者基本不等式法求经济订货量的全年总成本为极小值时的订货量。其公式是:
       
  其中,Q*代表经济订货量;
  Kc代表单位存货每年平均的存储成本;
  D代表年度材料耗用量;
  K代表一次订货的订货的订货成本;
  TC(Q*)代表经济订货领的全年总成本。
  2.确定经济订货点
  影响订货点的主要因素除了上述所说的经济订货量外,还有“正常消耗量”、“提前其”和“安全储备量”等。“支出消耗量”是指产品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预计的每天或每周材料的正常消耗量;“提前期”是指从提出订货到收到订货的时间间隔。
  四、最优生产批量的决策分析
  所谓最优生产批量,就是要确定一个适当的生产批量,从而使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小。生产准备成本是指一批产品投产前需花费的准备成本,如调整机器设备、准备工具模具、准备生产作业记录等项工作所发生的成本。这类成本是固定的,不以每批产量的多少为转移。储存成本是指单位产品存储一个单位期间的储存成本,比如,仓储及其设备维修费、保险费、折旧费、保管人员工资等。这类成本是变动的,随着每批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最优生产批量,可以按照相关公式进行,推导过程详见教材。
  五、ABC库存分类管理方法
  1.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思想与原理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其基本点是:将企业的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属于A类的是少数价值高的、最重要的项目,这些存货品种少,而单位价值却较大,实务中,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70%左右。属于C类的是为数众多的低值项目,其特点是,从品种数量来看,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7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只占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10%左右。B类存货则节与这两者之间,从品种数和出库金额看,大约都只占全部存货总数的20%左右。管理时,对金额高的A类物资,作为重点加强管理与控制;B类物质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C类物资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2.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程序
  实施ABC库存分类管理法的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把各种库存物资全年平均耗用量分别乘以它的单价,计算出各种物资耗用总量以及总金额。
  (2)按照各品种物资耗费的金额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并分别计算出各种物资所占领用总数量和总金额的比重,即百分比。
  (3)把耗费金额适当分段,计算各段中各项物资领用数占总领用数的百分比,分段累计耗费金额占总金额的百分比,并根据一定标准将它们划分为ABC三类。分类的标准如下表所示:
物资类别 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比(%) 占物资金额数的百分比(%)
A 5~10 70~80
B 20~30 15~20
C 50~70 5~10
  3. ABC分类控制方法
  上述ABC三类存货中,由于各类存货的重要程度不同,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控制方法:
  (1)对A类存货的控制,要计算每个项目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尽可能适当增加订购次数,以减少存货积压,也就是减少其昂贵的存储费用和大量的资金占用;同时,还可以为该类存货分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以加强日常控制。
  (2)对B类存货的控制,也要事先为每个项目计算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同时也可以分享设置永续盘存卡片来反映库存动态,但要求不必像A类那样严格,只要定期进行概括性的检查就可以了,以节省存储和管理成本。
  (3)对于C类存货的控制,由于它们为数众多,而且单价又很低,存货成本也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每次订货数量,减少全年的订货次数,对这类物资日常的控制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一些较为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常用的是“双箱法”。
  所谓“双箱法”,就是将某项库存物资分装两个货箱,第一箱的库存量是达到订货点的耗用量,当第一箱用完时,就意味着必须马上提出订货申请,以补充生产中已经领用和即将领用的部分。
第四节 生产设备最优利用的决策分析
在现实企业中,同一种产品往往可以利用不同的生产设备来生产。为了充分发挥生产设备的作用,同时又能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取得综合的最大经济效益,就有必要计算分析不同类型设备之间产品加工批量的成本平衡点,然后根据所要加工的产品的批量的大小,来选择用何种设备加工比较合适。
  一般情况下,一批产品的一次调整装备费的发生额总是固定的,因此,如果每次加工的产品批量越大,单件产品一次调整装备费分摊的就越少;反之越大。产品的单件加工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固定的,不受加工批量大小的影响。但产品加工费总额却要随着每次加工批量的变动而相应的发生增减变动。正因为如此,同一种产品用不同的设备加工,其加工成本总有高低之差。在实际计算时,可以针对每种可以有的组合,分别计算其总成本,选择其总成本最低的方案。
3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