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课程自学方法
时间:
未知2
经济类
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基本理论的阐述,又有大量专门的技术方法、实务操作,因此不少考生反映学习本课程较有难度。笔者就近几年在该课程教学和阅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与考生谈谈如何学习,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本课程各章重点及难点指导
第一章:本章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应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会计假设及其主要内容;会计要素及各要素的特征;会计准则的概念及其层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会计核算的十二条一般原则的具体内容等。
第二章:本章应着重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规定,主要有现金的支付范围,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不准坐支现金的规定,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审核签证制度和定期盘点制度的规定等;未达帐项的概念及其种类;其他货币资金的主要内容,七种转帐结算方式的适用性、金额起点、有效期等一些主要规定;汇兑损益的概念及其计算等。对于国际贸易常用的结算方式、外汇的主要内容、汇率的标价方式等可作一般了解。本章主要的帐务处理有:现金日常收付业务及盘点长短款的核算;其他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外汇收付业务的核算方法,以及未达帐项的调节方法,月末调整法月末计算结转汇兑损益的方法等。
第三章:本章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现金折扣、坏帐损失及其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商业汇票贴现、预付帐款、坏帐损失符合的条件等。主要的帐务处理包括应收帐款的发生和收回,坏帐损失的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应收票据的收取、到期收回和贴现等业务的核算,预付帐款的帐务处理,其他应收款的内容及帐务处理。
本章难点之一是在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下,如何确定年终应计提的坏帐准备数。方法是根据应收帐款年终余额和规定的计提坏帐准备的百分比,确定坏帐准备年终应保留余额,然后与坏帐准备年终调整前余额比较,确定补提数或冲回数。比如年终应收帐款余额100万元,坏帐准备计提比例5‰,则年终“坏帐准备”调整后应保留贷方额0.5万元(100×5‰,如调整前“坏帐准备”是借方0.1万元,则应补提0.6万元(0.5+0.1万元);如“坏帐准备”调整前是贷方0.1万元,则补提0.4万元(0.5-0.1万元);如“坏帐准备”调整前是贷方0.6万元余额,则应冲销坏帐准备0.1万元(0.6-0.5万元),总之通过调整,使“坏帐准备”年终保留贷方余额0.5万元。
本章难点之二是应收票据的贴现,应收票据贴现利息要用票据到期值计算,例如有一商业汇票面值10000元,期限五个月,票面年利率12%,则票据到期值为10000+10000×5×12%/12=10500元,如三个月后贴现,贴息率为9%,则贴息为10500×2×9%/12=157.5元,因此贴现后可实得现款10500-157.5=10342.5元。贴息应作财务费用处理,但本例中由于票据本身有500元利息,贴付157.5元利息后,还有342.5元的利息收入,应冲减财务费用。
第四章:本章是较重要的一章。主要内容有存货的概念及核算范围,存货两种盘存制度的优缺点比较;企业外购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实际成本的具体构成;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下收入和发出的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成本的五种计算方法;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下收入和发出的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下月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和结转;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方法;产成品的核算;自制半成品的核算范围和方法;库存商品按进价计价和按售价计价核算的适用性及主要业务的核算;包装物的概念、范围及领用发出的核算方法;低值易耗品概念、范围及领用摊销的核算;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核算。本章难点之一是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外购材料发生损失和损耗的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时,要注意原材料帐户应按实收材料的计划成本反映,与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损耗)之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超支记入借方,节约记入贷方。例如企业外购材料10000公斤,单价4.95元,价款49500元,增值税8415元,企业如验收时实收7950公斤,经查短少的2000公斤属责任事故,待处理,50公斤属自然损耗,该材料计划采购单价为5元时,则计划成本为7950×5=39750元,实际成本为(7950+50)×4.95=39600元,节约150元,待处理损失(包括待处理转出的进项税)为2000×4.95×(1+17%)=11583元。 本章难点之二是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月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和结转,分摊方法一般用累计差异率计算,为了计算方便,超支可用“+”表示,节约用“-”表示,计算结果为正差异即为超支,负差异即为节约。结转分录要从“材料成本差异”贷方转出,转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这时超支用蓝字做分录,节约用红字做分录。
第五章: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概念和区别;资本证券常见的种类;短期投资的取得、投资收益和转让出售的核算方法;长期股票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特点和核算方法;长期债券的取得、投资收益的确认、到期收回本息等的处理方法;其他联营投资转出、投资收益确认和收回投资的核算方法等。
本章难点之一是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确认问题。实际成本包括买价,手续费和佣金等附带支出,但如购入股票中含有股份制企业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应收股利,应剔除作其他应收款核算,不构成股票的实际成本。股票转让时如也含有已入帐尚未支取的应收股利,则计算投资收益时要剔除。为简化核算,如购入债券作短期投资,则一般不需从买价中剔除截止购买日止的应计利息,而将其包含在实际成本中。
本章难点之二是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长期债券投资的实际成本中应扣除截止到购买日为止的应计利息。如企业7月1日购入甲公司同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100万元,年利率12%,实际支付价款108万元,则债券的实际成本为108-6=102万元,记入“长期投资 债券投资”帐户。截止到购买日的6万元利息应记入“长期投资 应计利息”帐户,该债券为溢价2万元购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是:面值购入的为票面应计利息;溢价购入的为应计利息减应摊溢价,折价购入的为应计利息加应摊折价。折价溢价分摊的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息法两种。直线法较简单,实际利息法较复杂。实际利息法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名义利息=票面额×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帐面置存价值×市场利率
摊销额=名义利息-实际利息
第六章: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和现行的标准;固定资产三种计价方法及其作用;各种渠道取得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范围、计算方法和核算方法;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核算方法;大修理和中小修理的特点及核算方法;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方法;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等。
本章难点之一是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原始价值如何确定。教材中有详细说明和举例,考生要注意阅读和理解。
难点之二是折旧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开始计算折旧时,不需扣除预计净残值,只是按期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最后两年时改用直线法,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差额,平均分摊。年数总和法则一开始就要考虑预计净残值,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作为折旧基数,根据每年不同折旧率计算。在计算某月份折旧额时,可按上月固定资产折旧额和上月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调整,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上月不提折旧,但本月要计提,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上月计提折旧,但本月不计提折旧,另外还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其他规定,从而来计算本月固定资产折旧额。
难点之三是固定资产清理损益的确认。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帐户核算,借方登记清理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费用和应交税金等,贷方登记各项清理收入,清理完毕,借贷两方比较,如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即为清理损失,反之则为清理收益。另需注意的是,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补提折旧。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点及计价方法;无形资产取得、摊销、转让和对外投资转出的核算方法;递延资产的概念、主要内容及核算方法;其他资产常见的主要内容。本章较为简单。
第八章: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负债的概念及其特征;短期借款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的核算方法;应交税金的核算方法;或有负债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比较复杂的是税金的核算。考生应注意重点复习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增值税要注意掌握其纳税范围、基本税率、计算的方法等有关规定,熟练掌握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业务的帐务处理;消费税要掌握其纳税范围、计算方法及其核算方法;营业税要掌握其纳税范围及其计算方法、核算方法。应注意的是,增值税是价外税,核算上不通过“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消费税是价内税,企业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计提的消费税应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其他各项税金主要掌握其核算的一般方法。
一、本课程各章重点及难点指导
第一章:本章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重点应掌握: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会计假设及其主要内容;会计要素及各要素的特征;会计准则的概念及其层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会计核算的十二条一般原则的具体内容等。
第二章:本章应着重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规定,主要有现金的支付范围,库存现金限额的规定,不准坐支现金的规定,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审核签证制度和定期盘点制度的规定等;未达帐项的概念及其种类;其他货币资金的主要内容,七种转帐结算方式的适用性、金额起点、有效期等一些主要规定;汇兑损益的概念及其计算等。对于国际贸易常用的结算方式、外汇的主要内容、汇率的标价方式等可作一般了解。本章主要的帐务处理有:现金日常收付业务及盘点长短款的核算;其他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外汇收付业务的核算方法,以及未达帐项的调节方法,月末调整法月末计算结转汇兑损益的方法等。
第三章:本章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现金折扣、坏帐损失及其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商业汇票贴现、预付帐款、坏帐损失符合的条件等。主要的帐务处理包括应收帐款的发生和收回,坏帐损失的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应收票据的收取、到期收回和贴现等业务的核算,预付帐款的帐务处理,其他应收款的内容及帐务处理。
本章难点之一是在采用备抵法核算坏帐损失下,如何确定年终应计提的坏帐准备数。方法是根据应收帐款年终余额和规定的计提坏帐准备的百分比,确定坏帐准备年终应保留余额,然后与坏帐准备年终调整前余额比较,确定补提数或冲回数。比如年终应收帐款余额100万元,坏帐准备计提比例5‰,则年终“坏帐准备”调整后应保留贷方额0.5万元(100×5‰,如调整前“坏帐准备”是借方0.1万元,则应补提0.6万元(0.5+0.1万元);如“坏帐准备”调整前是贷方0.1万元,则补提0.4万元(0.5-0.1万元);如“坏帐准备”调整前是贷方0.6万元余额,则应冲销坏帐准备0.1万元(0.6-0.5万元),总之通过调整,使“坏帐准备”年终保留贷方余额0.5万元。
本章难点之二是应收票据的贴现,应收票据贴现利息要用票据到期值计算,例如有一商业汇票面值10000元,期限五个月,票面年利率12%,则票据到期值为10000+10000×5×12%/12=10500元,如三个月后贴现,贴息率为9%,则贴息为10500×2×9%/12=157.5元,因此贴现后可实得现款10500-157.5=10342.5元。贴息应作财务费用处理,但本例中由于票据本身有500元利息,贴付157.5元利息后,还有342.5元的利息收入,应冲减财务费用。
第四章:本章是较重要的一章。主要内容有存货的概念及核算范围,存货两种盘存制度的优缺点比较;企业外购材料、外购商品、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实际成本的具体构成;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下收入和发出的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下发出存货成本的五种计算方法;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下收入和发出的核算,按计划成本计价下月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和结转;委托加工材料的核算方法;产成品的核算;自制半成品的核算范围和方法;库存商品按进价计价和按售价计价核算的适用性及主要业务的核算;包装物的概念、范围及领用发出的核算方法;低值易耗品概念、范围及领用摊销的核算;存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核算。本章难点之一是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外购材料发生损失和损耗的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时,要注意原材料帐户应按实收材料的计划成本反映,与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包括损耗)之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超支记入借方,节约记入贷方。例如企业外购材料10000公斤,单价4.95元,价款49500元,增值税8415元,企业如验收时实收7950公斤,经查短少的2000公斤属责任事故,待处理,50公斤属自然损耗,该材料计划采购单价为5元时,则计划成本为7950×5=39750元,实际成本为(7950+50)×4.95=39600元,节约150元,待处理损失(包括待处理转出的进项税)为2000×4.95×(1+17%)=11583元。 本章难点之二是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月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和结转,分摊方法一般用累计差异率计算,为了计算方便,超支可用“+”表示,节约用“-”表示,计算结果为正差异即为超支,负差异即为节约。结转分录要从“材料成本差异”贷方转出,转入有关成本费用帐户,这时超支用蓝字做分录,节约用红字做分录。
第五章: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概念和区别;资本证券常见的种类;短期投资的取得、投资收益和转让出售的核算方法;长期股票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特点和核算方法;长期债券的取得、投资收益的确认、到期收回本息等的处理方法;其他联营投资转出、投资收益确认和收回投资的核算方法等。
本章难点之一是短期投资的实际成本确认问题。实际成本包括买价,手续费和佣金等附带支出,但如购入股票中含有股份制企业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应收股利,应剔除作其他应收款核算,不构成股票的实际成本。股票转让时如也含有已入帐尚未支取的应收股利,则计算投资收益时要剔除。为简化核算,如购入债券作短期投资,则一般不需从买价中剔除截止购买日止的应计利息,而将其包含在实际成本中。
本章难点之二是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长期债券投资的实际成本中应扣除截止到购买日为止的应计利息。如企业7月1日购入甲公司同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100万元,年利率12%,实际支付价款108万元,则债券的实际成本为108-6=102万元,记入“长期投资 债券投资”帐户。截止到购买日的6万元利息应记入“长期投资 应计利息”帐户,该债券为溢价2万元购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投资收益是:面值购入的为票面应计利息;溢价购入的为应计利息减应摊溢价,折价购入的为应计利息加应摊折价。折价溢价分摊的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息法两种。直线法较简单,实际利息法较复杂。实际利息法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名义利息=票面额×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帐面置存价值×市场利率
摊销额=名义利息-实际利息
第六章: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和现行的标准;固定资产三种计价方法及其作用;各种渠道取得固定资产的帐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范围、计算方法和核算方法;固定资产融资租入的核算方法;大修理和中小修理的特点及核算方法;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核算方法,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方法;在建工程的核算方法等。
本章难点之一是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其原始价值如何确定。教材中有详细说明和举例,考生要注意阅读和理解。
难点之二是折旧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开始计算折旧时,不需扣除预计净残值,只是按期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最后两年时改用直线法,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差额,平均分摊。年数总和法则一开始就要考虑预计净残值,按固定资产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作为折旧基数,根据每年不同折旧率计算。在计算某月份折旧额时,可按上月固定资产折旧额和上月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调整,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上月不提折旧,但本月要计提,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上月计提折旧,但本月不计提折旧,另外还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其他规定,从而来计算本月固定资产折旧额。
难点之三是固定资产清理损益的确认。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帐户核算,借方登记清理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费用和应交税金等,贷方登记各项清理收入,清理完毕,借贷两方比较,如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即为清理损失,反之则为清理收益。另需注意的是,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得补提折旧。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无形资产的概念、特点及计价方法;无形资产取得、摊销、转让和对外投资转出的核算方法;递延资产的概念、主要内容及核算方法;其他资产常见的主要内容。本章较为简单。
第八章: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流动负债的概念及其特征;短期借款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的核算方法;应交税金的核算方法;或有负债的主要内容等。
本章比较复杂的是税金的核算。考生应注意重点复习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增值税要注意掌握其纳税范围、基本税率、计算的方法等有关规定,熟练掌握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业务的帐务处理;消费税要掌握其纳税范围、计算方法及其核算方法;营业税要掌握其纳税范围及其计算方法、核算方法。应注意的是,增值税是价外税,核算上不通过“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消费税是价内税,企业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计提的消费税应计入“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帐户。其他各项税金主要掌握其核算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