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武陵中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武陵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③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jué):因不满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武陵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斩之以徇 徇:示众

  B.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 坐:因为

  C.时用省阅 省:反省

  D.恤其家备至 恤:救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收陶、奭抵罪 因人之力而敝之

  B.苏舜钦等以群饮逐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何以示天下 何可胜道也哉

  D.始服其长者 失其所与,不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来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来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4分)

  译文:

  ②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3分)

  译文: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安 徽 巡 抚 赵 公 国 麟 闻 其 名 招 之 试 才 之 以 博 学 鸿 词 荐 竟 不 赴 廷 试 亦自 此 不 应 乡 举 而 家 益 以 贫。

  武陵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8.C (省:查看)

  9.B (A项第一个“因”,可译为“趁机”;第二个“因”可译为“依靠,凭借”。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因为”。C项第一个“何”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副词,可译为“怎么”。D项第一个“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第二个“其”活用为第一人称,可译为“自己的”)

  10.B (原文并未提到“心有不快”。)

  11.(1)洪州城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滥的忧患,赵概筑河堤长二百丈,高五丈,用来阻挡河水的冲击,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大意1分,“薄”“虞”“障”分别1分)

  (2)等欧阳修有了讼案(官司),只有赵概一个人向皇帝上奏章阐明他无罪,说欧阳修是被仇人诬陷,不可以用天下人的法律替个人报复仇怨。(大意1分,“狱”“为人报怨”分别1分)

  (2)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

  [译文] 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

武陵中考文言文阅读专练题及答案相关

8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