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高考现代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高考现代文精选阅读原文

  ④但是,公共领域中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不同。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背景,他们的交流不可避免会有令人不适的内容。因此,诚实、公开、准确、明晓的语言也就更为重要。在公共交谈中不能公开透明,不是由于礼仪或教养,而是畏于某种外来的禁忌和禁止。交谈者对打破禁忌或挑战禁止的“严重后果”都心知肚明。因此,他们的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是委婉和礼貌,而是隐瞒和自欺。

  ⑤乔治·奥威尔说,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造成什么样的语言,而什么样的语言则又会强化最初的原因,导致相同结果的强化。“如此恶性循环,不知伊于胡底”。在公共生活中,既然是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为什么不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呢?

  ⑥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当今社会文化心理中的犬儒主义。“你懂的”产生于一种扭曲的、犬儒化了的公共信息环境,反过来又会加剧这个环境中的犬儒主义。犬儒主义的一个特征便是“看穿”但“不说穿”,不说穿是因为看穿了“说”的无用,而且还看穿,说不但没有用,而且还是一件可能对说的人自己有害的事情。

  ⑦要想说穿的人总还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得弄个明白、说个明白,不能稀里糊涂地装傻。不想说穿的人则认为,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明白不明白,是否明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想弄明白自讨苦吃。犬儒主义的“看穿”和“不说穿”都是从极端功利主义出发的。

  ⑧极端功利主义是犬儒社会的一个明显特征,在犬儒主义弥漫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抱着“看穿”的生活态度。 开始还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真话感兴趣,把他们当社会良心来尊敬。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看穿了和讨厌起说真话的人来,嘲笑和咒骂他们是用心不良的“臭公知”。

  ⑨在《俄国人》一书中,记者赫德里克·史密斯谈到过前苏联社会中对说真话者类似的鄙夷和抵制。他开始对这个现象感到不解,后来一位名叫瓦连京·图尔钦的苏联朋友跟他解释说:“人群中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犬儒主义。诚实的人使得那些沉默的人由于没有大胆说话而有负罪感。他们无法了解别人怎么会有勇气去干他们本人所不能干的事。因而他们感到不得不攻击别人以安慰自己的良心。第二,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他们觉得每一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在欺骗自身之外的每一个人。”既然他们能够看穿每一个人都在说谎、欺骗,那么又何必去说穿。如果有人坚持要说穿,要讲真话,那他一定是比承认自己不诚实的人更不诚实的家伙,活该被骂一声“臭公知”。

  ⑩犬儒主义让人既能看穿别人的假话,又可以自己不必说真话,它更能让“你懂的”成为一个说了等于没说的新招数。在公共语言里,“你懂的”一旦泛滥,会成为一种形同雾霾的公害,因为它让矫饰冒充为智慧,把含糊其辞当作正当修辞,因此也使真实在犬儒的语言中变得更加模糊。

  高考现代文精选阅读题目

  1.第①段中加点词“创造”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③段分析了私域中“不说穿”这种交流方式背后的cc和cc。(2分)

  3.联系全文,分析第⑤段的作用。(3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⑧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抱定“难得糊涂”,只当没有这么回事

  ②既不相信,也不愤怒

  ③他们说真话,无非也就是说出一些大多数人都知道,但又无法说穿的事情

  ④人们对假话、欺骗变得习以为常

  ⑤少数坚持说真话的人仍然在发出他们的声音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⑤③ D.④①②③⑤

  5.下列对文中“犬儒主义”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犬儒主义的交流用心照不宣、模棱两可的招数。

  B.犬儒主义的处世遵循明哲保身的功利主义原则。

  C.犬儒主义是公知的死敌,是公共语言中的公害。

  D.犬儒主义因为鄙夷和抵制真话而带有了负罪感。

  6.“聊天止于‘呵呵’”已经成为网民的共识,结合本文,分析网络用语“呵呵”成为公共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4分)

  高考现代文精选阅读答案

  1.(2分)在语言交流产生阻塞和暖昧时使用似是而非的说法。

  2.(2分)原因(根源):目的

  3.(3分)引用乔治·奥威尔的话说明像“你懂的”这类功利化的语言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它对社会的反作用,加强了恩辨性:用两个设问,承接上文公域中使用“你懂的”这类语言的动机和需求,引出下文对这种现象背后社会文化原因的分析。(分析乔治·奥威尔的话得1分,“加强思辨性”1分,“承上启下”1分,承上启下的内容1分,答到任1点1分,满3分为止。)

  4.(3分)C

  5.(3分)D

  6.(4分)(1)“呵呵”是一种干笑,表达了无可奈何或者不置可否的态度;(2)表现出使用者既不想表示对对方的认同,又不想直接表达厌倦或不满的心态(既不想得罪对方,又觉得无话可说的心态);(3)它是公共信息环境扭曲和犬儒化的折射;(4)反映的是当今社会模糊真实、极端功利的心理。【(1)(2)两点任l点1分,(3)(4)两点答对l点2分,答对2点3分,总得分不超过4分。】

高考现代文精选阅读题及答案相关

84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