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原文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矾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幽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题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答案

  (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A项“热爱耕种”属主观臆测。C项“歼灭”错,原文是“击溃”。E原文“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中的“此”指的是“1946年被委任为高参”后。)

  (2)①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②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秉承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训练士兵,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弹射击,士兵们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先概括再阐释,每点2分,共6分)

  (3)①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②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每点2分,共6分)

  (4)①淡泊名利的态度;②踏踏实实的作风;③卓越的军事才能;④誓死报国的决心⑤对读书的热爱。(每答出一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兰州中考语文传记阅读习题及答案相关

8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