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初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初三文言文阅读原文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成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初三文言文阅读题目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即堂伯、从叔即堂叔。

  B.《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天山东省所在区域,又称齐鲁。

  D.“爵”即爵位,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览群书;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与张畅相见时应答如流,张畅及左右很是赞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的才能。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行典雅方正。孝伯让人充分发表意见,即使说得不对,也不加指责;等见到皇帝,说起别人长处,他从不埋没别人姓名。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辅之礼待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初三文言文阅读答案

  4.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辅助判断,如本句中的“曰”表人物对话,应放句末,“何为”“又何至”表疑问,应放句首。另外,本句可采用比较选项的方法快速判断,观察四个选项的区别点:“不”,在这里应通“否”,与前文“是”连接构成反问句,由此排除A、C两项;‚“出”,是个动词,与前面的“既开门”照应,表示出门接受赏赐,因此在其前断开,由此排除D项,故选择B项。

  5.C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山东”在古代指崤山以东。

  6.A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张冠李戴,“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是他父亲季曾的事迹。

  7.(1)太武帝把统军治国的机要大事交付给他,他很受亲近宠爱,谋划机密事宜,当时的人没有谁能够知道。

  (2)李孝伯气度恢弘高雅,通晓政务,朝廷民间不论地位尊贵还是卑下的人,都推崇敬重他。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需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尤其注意得分点。(1)“委”,委托,交付;“见”,被;“谟”,计谋,策略;“委以军国机密”状语后置。(2)“恢雅”,恢弘高雅;“明达”,通晓明白;“贵贱”,形容词做名词,地位尊贵和卑贱的人;“咸”:都。

初三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相关

77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