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注】湘阴:湖南省湘阴县,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
8.这首元曲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方法点拨】本题考核点在于“炼字”。“炼字”的关键在于把握这个字所引领的画面和情感,紧扣内容和写法作答。【参考答案】堆和染。面对山,只见峰峦起伏,满眼尽是兰翠,一个“堆”字,就把那郁郁葱葱的浓重色彩渲染出来了;一个“染”字,也形象地描绘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情景。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曲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可以看出诗人所写为道中所见之景;在写法上,借秋景来表达情感。【参考答案】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诗人流连于高远开阔、生机勃勃的秋景中的喜悦心情,但也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前四句把在一般诗人笔下悲凉的秋景,写得高远开阔,生气勃勃,色彩浓丽,调子明快,令人赏心悦目;只是在最后通过“几叶”“败柳”的悠远抒情才透露出一点悲秋的感受,而使全曲波澜顿生。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二)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柳
唐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宋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
【注】乐游苑:又叫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全城,是时人节日游赏之地。
8.你认为李商隐的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8.【答案】答案一:衬托(反衬)。一二句把柳枝与热闹的乐游苑结合起来,衬托柳枝更加欢乐;三四句用清秋、斜阳、寒蝉衬托凄凉。 答案二:对比。一二句写春日柳的繁盛。三四句写秋日凄凉,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解析】作答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烘托、反衬、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此诗咏柳,前两句言春日繁华,后两句则言秋日萧条。盛衰之间,对比明显,乃见时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
9.【答案】理解一: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一样,李诗是自伤身世,曾诗是讥讽小人。李诗写秋日之柳,先从春日(时)和春苑(地)写出欢乐繁华,接着回到眼前秋柳,清秋又当斜阳,秋蝉鸣声凄厉,表现秋柳不幸:这春秋柳树的枯荣变化,正是年轻时和后来经过党争倾轧的诗人的写照。曾诗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柳絮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第四句以“不知”对柳树愚蠢可笑加以嘲讽,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理解二: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都讽刺了小人丑态。李诗写艳阳天气,柳条在东风中吹拂于舞筵之上,自是春风得意之态;一入清秋,柳树如同到了末日,残阳、寒蝉伴其呜咽,正是小人失势,潦倒颓庸之态。曾诗分析同上。
【考点】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
【解析】答“不一样”更有道理,因为前一首在自然与人生之比照中,品味生命过程的价值和意义,则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哲理意味;后一首则托物言志,侧重讽刺小人丑态。
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