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时间: 焯杰2 基础知识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一)

  盖世功名将底用②,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8.作者是怎样诉说自己“幽怀”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9.有人说这首词“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却催人感奋”,请结合下阕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

  8.①直抒胸臆。如“老尽英雄”“人生长恨”等直写年老而功名未立的悲伤。②借古抒怀(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词人行走于北邙山下,想到这里多有王侯公卿,对比自己的不得志,写出了悲伤之情。③化用。“人生长恨水长东”,化用李煜诗句,以东逝的江水无休无止永无尽头,比喻人生憾事之多。④借动作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远目送归鸿”暗示无人与共语,故寄意于飞鸿;“浩歌一曲酒千钟”写饮酒唱歌,表达了看透功名无用后的潇洒快意。9.①从字面看似乎消沉,“老尽英雄”之语,“人生长恨”之叹,都显得有点落落寡欢。②从整体来看,意趣高扬,令人感奋。下阕第一句讲不再怨天公,第二句说的是要饮酒浩歌,第三句则直述不在意穷达,心灵趋于宁静,情趣则豪迈旷达。

  试题解析:8.本题是考查诗歌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等。明确了这些可以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考虑,本词中“老尽英雄”“人生长恨”属于直接抒情;“今古北邙山”属于借古抒怀;“远目送归鸿”属于细节描写抒怀或动作描写抒怀;“人生长恨水长东”属于化用前人诗句抒怀。

  9.解答该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中“字面意思消沉,情思意趣却催人感奋”的说法考虑,找出诗歌中哪些内容属于消沉的,哪些内容又属于催人感奋的,如本词中“老尽英雄”“人生长恨”等属于看似意志消沉之语;“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等内容则属于催人感奋的。然后理解词句,逐一分析意思,整合答案即可。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鸣沙①过雁

  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8.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9.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答案

  8.运用了烘托和比喻的手法。通过秋日斜晖、晴沙拂地冷清萧瑟的景象烘托了过雁南飞的艰辛,“清堕玉”运用比喻描写了过雁的鸣叫如玉石堕落在地上一样清脆。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然后分析诗歌内容,《鸣沙过雁》前两联写景,借此突出“雁”的形象,因此用到的手法是烘托,第三联直接描写雁声,用到了比喻,最后一联联想到征人生发感慨。答题时第一步明确指出运用何种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

  9.虽然两首诗都写到了“雁”,但是所表达出的感情是不同的。无名氏的诗通过雁的鸣叫想到征人艰苦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征人的悲悯情怀。王诗表达了自己不愿留在温暖舒适的他乡,想要返回家乡的急切心情。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对比鉴赏的能力。两首诗都写到了雁,但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体现情感的句子在尾联“征人何处问寒衣”,由前文雁的叫声联想到征人,表达了对征人的悲悯情怀;第二首体现情感的句子也在尾联“江南虽好是他乡”,明确表达了自己不愿在异乡,想回到家乡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相关

79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