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复习方法 >

皇帝的新装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2)

时间: 焯杰2 复习方法

  皇帝的新装课后练习答案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滑稽( )     头衔( )      妥当( )

  骇人听闻( )   钦差大臣( )( )   随声附和( )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答案:jī;xián;tuǒ;hài;qīn;chāi;hè。

  解析:注意“稽”的声调,可读轻声,但不可读四声;“和”表示回应之意,读四声。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赏cì( )  xūn( )章  kuǎn( )待  愚chǔn( )  xuàn yào( )( )  yù pìn( )( )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字形识记。

  答案:赐;勋;款;蠢;炫耀;御聘。

  解析:“御聘”二字书写要规范。

  (人教版《阳关课堂·金牌练习册》语文七年级上)

  3.选词填空。

  (1)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________(A.适当;B.合适;C.妥当;D.稳当)。

  (2)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________(A.高贵;B.高雅;C.富贵;D.富有)的骑士们来了。

  (3)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________(A.考验;B.检验;C.测验;D.了解)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4)这些衣服________(A.柔和;B.轻盈;C.柔软;D.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考查目的:词语搭配得当。

  答案:(1)C;(2)A;(3)C;(4)D。

  解析:(1)“适当”用于形容时机,“稳当”用于形容人的行为特点,“妥当”比“合适”更吻合皇帝的语气口吻。

  (2)只有“高贵”符合骑士这一形象的特点。

  (3)“考验”“检验”为一对近义词,“测验”比“了解”更能揭示群众们的盲从,愚昧。

  (4)“轻柔”准确全面地表现了新装与“蜘蛛丝”的相似点。

  4.填空。

  (1)《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 ,著名的 ___(国籍)儿童文学家,他一生创作________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如 。

  (2)这篇课文以 为线索,以 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依次写了 、 、 、 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 的本质。

  考查目的:了解作者,抓住本篇童话的主旨。

  答案:(1)安徒生;丹麦;160;《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2)新装;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小孩;虚伪、愚蠢、腐朽。

  解析:略。

  二、课内阅读

  这样,皇帝就在那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用曲线画出人们争着赞美皇帝新装的原因。

  考查目的:理解文段内容。

  答案: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解析:“新装”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敢于说真话就是“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从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员,到民众,谁都自欺欺人。

  2.画线中“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考查目的: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

  答案: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解析:“这”作为近指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就在“这”字的上一段(上一部分)文字中。联系上文众人的赞扬,即可找出指代的内容。

  3.“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句中的“天真”的含义是什么?

  考查目的:词语含义的理解。

  答案:单纯幼稚,还没受社会风气的污染,能讲真话。

  解析:结合语境,这是大人形容孩子所说的话,扣住孩子说的“他什么衣服也没穿”的事实来判断,可知孩子的单纯、诚实。

  4.“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那他为什么还要摆出“更骄傲的神气”?

  考查目的:人物行为的理解。

  答案:皇帝内心的心虚和恐慌,因此他“有点儿发抖”,同时他虽然意识到上了当,但仍没有觉悟,“似乎”一词便形象地揭示了这一点。这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而故意做出来的动作。

  解析:回答时抓住重点词语,“发抖”可见他对老百姓话的肯定,内心很是恐慌;“似乎”又表示不肯定,皇帝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于是企图掩饰自己的心虚。

  三、课外阅读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大约18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铸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选自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本文有删减)

  1.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阅读年龄

阅读背景

阅读感受

8

不明世事,充满童真

18

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

28

38

48

人过中年,心平气和

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

  考查目的:整体感知文章,梳理文章脉络。

  答案:①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②情窦初开;③做了妈妈;④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⑤开始写小说;⑥热衷于探讨写作技巧。

  解析:把握文章的组材特点,抓住每段重点词句,最好能用原文回答。

  2.作者在结尾处说《海的女儿》是一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结合48岁时作者的阅读感悟,说说作者这样理解的原因。

  考查目的:精读段落,品读每句话,深入理解。

  答案:尽管海底的世界瑰丽丰饶,但因为没有灵魂,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在旅途中,她顽强坚定,得到了铸就一个灵魂的机会,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仍然继续寻找。

  解析: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悲壮”“凄美”和“寻找灵魂”的内涵,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3.学过的课文,看过的文章,经典名著,会让我们也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你喜爱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考查目的:引发学生结合生活感悟文章主题。

  答案:略。

  解析:不同时期,不同的知识储备,就会引发不同的阅读感受,选择具体的作品,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就能理解作者的感受。

皇帝的新装课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相关

8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