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物理备考 >

《声的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 焯杰2 中考物理备考
  授课之前做好相应的物理教案,是每个初中物理教师必做的功课,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物理《声的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各位教师参考。

  《声的利用》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知识是学生通过对生活、生产中声现象的学习,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之后,探究学习声的利用。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应用非常广泛。在生活中声的利用的例子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声的利用的现象已经很熟悉,只不过不知道它们分别是利用的声的哪些作用。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分辨出哪些生活现象是属于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哪些现象是声传递能量的例子。并且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声的利用的现象。
  重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声的应用中涉及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策略
  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学生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本节的设计通过声音、视频、图片、投影、实验和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感知或查阅资料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设计一些利用声音的小发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盆或碗、气球、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蜡烛、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展示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
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欣赏并交流讨论。
从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一、声与信息
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对这些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
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
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
听诊器听心跳声──诊断心脏的情况
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
汽车修理师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
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
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
次声波为什么能传递信息呢?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补充材料:由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许多灾害性事件发生前都会产生出次声波,人们就可以利用这种前兆来预报灾害事件的发生。在军事上,可用利用核试验、火箭运行等产生的次声波获得相关的数据。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产生的次声波引起的。在大风天气,高层建筑里的人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1)通过研究自然现象所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的原理,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这些自然现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利用极光所产生的次声波,可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

(2)利用所接收到的被测声源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探测声源的位置、大小和研究其他特性。例如,通过接收核爆炸、火箭发射或者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探测出这些次声源的有关参量。

(3)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许多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龙卷风、雷暴、台风等,在发生之前可能会辐射出次声波,人们就有可能利用这些前兆现象来预测和预报这些灾害性自然事件的发生。

(4)次声波在大气层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介质的影响,它与大气层中的风和温度分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自然或人工产生的次声波在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探测出某些大规模气象的性质和规律。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大范围大气进行连续不断的探测和监视。

(5)通过测定次声波与大气中其他波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探测这些活动特性。例如,在电离层中次声波的作用使电波传播受到行进性干扰,可以通过测定次声波的特性,进一步揭示电离层扰动的规律。

(6)人和其他生物不仅能够对次声波产生某些反应,而且他(或它)们的某些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因此,可以利用测定这些次声波的特性来了解人体或其他生物相应器官的活动情况。
资料介绍: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可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要比风暴和波浪快得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风暴的“预告”,迅速采取躲避措施。
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使人们能够提前知道将到来的风暴,并做好相应的准备。现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收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做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超声波传递信息
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
(1)蝙蝠是怎么确认目标的?它采用的方法叫做什么?
(2)受蝙蝠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主要应用在什么方面?
归纳总结:(1)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
讨论:根据声呐探测海底深度需测哪些量?
a.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
b.声音在海水中的往返时间t
c.计算公式:
(3)应用: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探测敌方潜艇等。
思考问题:“B超”是利用什么获得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
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携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超声波病人→反射波信息显示屏
交流讨论: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阅读、感悟。
学生聆听、感悟。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次声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及利用。
通过人类向动物的学习,渗透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态度情感。
了解声呐测海底深度的道理。
二、声与能量
回忆思考: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能量能不能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结论: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实验探究:
方案1: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膜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使蜡烛熄灭。
方案2:在扬声器前放一点燃的蜡烛,使扬声器音量大一些,可以看见摇曳的火焰。
方案3:对着塑料薄膜敲鼓,在塑料膜后面用手电光源照着,使光源能反射到墙面上,当鼓面振动使塑料膜振动时,研究墙上的光源位置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交流讨论: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声波具有能量,能通过介质传递能量。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强烈,常被用来清洗物体。
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交流: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有哪些?

(1)在医疗上,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还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击碎。

(2)在工业上,常用超声波来清洗精密零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清洗液中产生震荡波,使清洗液产生瞬间的小气泡,从而冲洗零件的每个角落。

(3)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甚至水库大坝,检查内部是否有气泡、空洞和裂纹。


学生思考。
学生分组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与水波进行类比,有利于学生掌握水波能传递能量知识。
增强对超声波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

  本节利用多媒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有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1、课堂引入是通过介绍超音速飞机低空飞行时对建筑物的破坏引入的,学生对生活及物理现象有兴趣,有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更好认识了声可以传递信息和声可以传递能量。在今后教学中,要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更好的课堂导入方式。
  2、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声是怎样利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去寻求知识。
  本节课中我认为以下做得不够好:课堂中给学生举例子时,没有留过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是急于给出学生答案,没有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声的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

8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