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资讯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时间: 思晴2 资讯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更需要教师设计创造性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需要、创造品格、创造思维能力,从而表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上,以及教师具备的教育智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人格、学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为学生示范的榜样。

  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二):教育制度的特点

  教育制度既有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制度相类似的特点,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1、客观性

  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一定时代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的。教育制度的制订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一些主观愿望和特殊的价值需求,但是,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订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度的制订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2、取向性

  任何教育制度都是其制订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制订的,是有其一定的取向性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制度的取向性主要表现为其阶级性,即教育制度总是体现着某一阶级的价值取向,总是为某一阶级的利益服务。社会主义的教育应该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应该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取向特性。

  3、历史性

  教育制度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又是一种取向的选择和体现,而客观性和取向性的具体内容又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会有不同的制度,就需要建立不同的教育制度。

  4、强制性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独立于个体之外,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三):教育的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1)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订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猜你感兴趣:

1.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

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

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4.2017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附答案

9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