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政法干警 > 申论辅导 >

2016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时间: 楚欣2 申论辅导

  语、数、英、音乐、美术和品社等学科考题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同一张试卷上,光是这种新颖的形式都可以勾起小学生们兴趣了,如果再加上各种鲜活、有趣味、接地气不呆板的考题就更加有意思了,当初我们读小学为何就没碰到这么有意思的试卷呢?

  我们知道,在唯成绩论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很多地方学校“小升初”只看“语数英”成绩,“语数英”成了学生必修课。而除了“语数英”外,像音乐、美术和品社等其他学科,有些学校即便有开课也是形同虚设、可有可无,这些课程老师授课没有任务要求、不用考核,上课也只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反观“语数英”,学生各种备战拼命学习、老师倾囊相授只为了考试拿高分,正是在这种畸形的教育理念之下,导致很多学生只对分数趋之若鹜,对音乐、美术兴趣爱好只能默默放弃。

  正是在这种教育现状之下,南京这所小学推出的“全科试卷”,背后包含的教育理念才显得尤为可贵。首先当然体现了学校重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学习不能唯成绩论,要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很重要,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应试教育不正是我们一直要反对的教育观吗?

  另外,小学生教育,兴趣更重要。想想看,如果学生从小就是一部学习考试机器,每天就只会埋头做题考试,都是按照老师家长的指令行事,没什么兴趣爱好可言,那长大后还谈什么创新发展。而从小就开始接触学习各种学科,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为以后人生道路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家、音乐家都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

  所以说,南京这所小学推出的“全科试卷”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不但关注孩子全面发展,还可鼓励孩子兴趣特长的发展。对这种“全科试卷”式的教育我们不妨多点鼓励,让这种全面、接地气、鲜活、有趣味的试卷更多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分析:“农民权利”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五大领域。专家指出,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如何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成为下一步农村改革绕不开的问题。

  在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这一方案的出台十分及时,为我国农村改革确定了顶层设计的思路。紧紧牵住产权制度这一市场经济的“牛鼻子”,也抓住了农村改革的关键,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包干”开始,中国农村经历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发展时期:农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的根基得以稳固,广大农民也获得了实在利益。然而,随着近些年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村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就在于,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在这种情形下,广大农民的权利受到极大损害,无法公平地分享改革成果,明晰产权已经是一个不能再回避的关键问题。

  具体而言,时下损害农民权利的力量主要有两方面:城市化过程中政府对农地的强势征用,还有农村集体对于农民个体权益的盘剥。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中国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城乡乃至各个社会群体间的贫富差距。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以行政强力剥夺农民的土地收益权,赶农民上楼;倒手将廉价征用的农地转卖,获取巨额利差,将城市化的成本转嫁给农民,这样做显然有问题。

  此番中央明确表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并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应该说是符合市场经济制度、符合农民权益的。

  此外,农村集体组织随意出让农地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尽管国家一直强调,应该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引导和监管,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农村集体的负责人仍然游离于监管之外,“小官巨贪”的现象十分严重。《中国纪检监察》杂志10月的一篇文章披露,去年西安市雁塔区纪委在办理中央巡视组移交的信访件时,发现雁塔区丈八街道东滩社区原主任于凡,私下出让集体土地,单笔受贿5000万元、涉案总金额高达1.2亿元。

  这些问题表面上是个别村官的素质问题,但根源仍在于农村集体在土地等问题上权重过大。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约束农村集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值得深入研究。最起码,应该明确农民在土地上的具体利益,并切实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唯其如此,才有可能避免屡屡出现的梗阻行为。

  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农民的权利真正到位,才有可能抵御方方面面的侵蚀与盘剥,唤醒农村“沉睡的活力”。

  申论热点时评:小学探索“不上数学课”

  【背景链接】

  据报道,在山东聊城市嘉明经济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了书法、英语、朗读、国学课,唯独少了数学课。校长告诉记者,学校于2013年起尝试取消一二年级的数学课程,至今已有24个班取消了数学课。

  对于该校的做法,有人认为是噱头。因为该校在二年级时,开设有数学活动课和数学展示课,虽然校长称之为“玩数学”,但网友觉得这其实还是“数学课”,只是教学方式不同而已。还有人认为,这样的改革价值不大,到了三年级不还是要上数学?

  【深度解析】

  [辩证分析]

  支持观点:不可否认一二年级的学生里,有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并且具有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逻辑推理和演绎能力的,但总体来讲,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共性特征 还是明显的,那就是记忆力好,逻辑性差。同样的数学题,6岁的孩子可能要一天才能弄明白,而8岁的孩子也许不到一个小时就掌握了。

  反对观点: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开设数学课,是国家课程计划的统一要求,取消数学课既违反规定,又背离教学规律,误人子弟。

  [综合分析]

  中公教育专 家认为,事实上,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确实存在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这种不知其所以然会让学生在没完没了的“难 题”陪伴下,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痛苦和负担,渐渐失去对事物探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嘉明一小因材施教,把学生从“痛苦”中解放出来,比以牺牲孩子天性为代价让 他们不能为而为之更有意义。

  早在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就取消了一年级数学必修课,只上数学活动课,直到二年级才上数学必修课。几年后,上海市爱国学校也将 一年级的数学课全部取消。“实验”的结果是,试点班的学生小学毕业时,数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在英国、西班牙一些欧美国家,小学生到三四年级才开始逐步 接触正规的数学课,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

  [参考对策]

  一方面,并非完全取消,而是转换形式。无论取消还是保留,最终考量的还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更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我们的 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实际上,这些取消了数学必修课的学校,并不是不让学生学习数学,而是把必修课改成了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 和数学展示课,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奥妙,逐渐培养兴趣。

  另一方面,改革不能一刀切,取得家长支持共同参与。一些学校在推进改革时,由于只有某个校领导的一腔热情,导致家长反对改革,或者校领导一换,改革就不再继续。要让改革长期推进,形成学校的自身特色,就要改变由个别领导主导改革的模式,形成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模式。

57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