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判断推理 >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

时间: 谢君2 判断推理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

  A、猫进行捕杀时,并不会顾及铃铛的响声

  B、这一举措将导致猫食物链的断裂,可能导致该国猫的大量死亡

  C、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死于车辆碾压、中毒的野生动物数量在急剧上升

  D、给“无主猫”戴上项圈难度很大,而绝大部分动物由“无主猫”捕杀

  【解析】

  这是逻辑判断中的削弱论证题型。

  需要在给猫佩戴有铃铛的项圈能减少被猫捕杀的野生动物数量和带有这样的项圈的猫,猎捕成功率降低之间建立打断联系,削弱论证。

  A项涉及的是猫捕杀的意愿,与论点无关,属于无关选项。

  B项说明该举措会导致猫的大量死亡,那么猫对野生动物的捕杀数量自然会下降,加强了论点。

  C项涉及的是野生动物死亡的其他原因,无法就佩戴项圈和减少捕杀之间建立联系,属于无关选项。

  D项说明该举措对无主猫难以实现,而无主猫恰恰是捕杀野生动物数量最大的群体,所以该措施的效果值得质疑,削弱了论点,为正确选项。

  【答案】D。

  二、前提假设类,将题目中不同事物或论题间建立起联系的项,往往是正确答案。选项中只涉及某一个方面或论题的说法多数不正确,但是也要因题而异。

  20世纪后期的学生经常抗议核武器,现在的学生很少抗议核武器,可见学生一定是没有过去那么关心政治了。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核武器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小

  B对核武器的抗议能够准确衡量一个群体关系政治的程度

  C现在的学生不像20世纪后期的学生那么关心政治

  D对核武器的抗议能够有效防止核武器带来的威胁

  【解析】

  这是逻辑判断中的前提假设题型。

  题目矛盾集中在学生没有过去那么关心政治了和20世纪后期的学生经常抗议核武器,现在的学生很少抗议核武器之间。需要补充信息,进行解释。

  A项为学生减少抗议找到了合理解释,削弱了论点与论据的联系,排除。

  B项在论据核武器的抗议和论点关心政治的程度之间进行了搭桥,加强了论证,是必要前提,应选。

  C项重复了论点,对论证并无帮助,排除。

  D项抗议的结果与关心政治程度无必然联系,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答案】D。

  三、分析推理类题目要运用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等相关技巧解题,必要时进行简单推理,而不是不看选项就进行一通推理,浪费时间,就等于自杀。

  某案的两名凶手在以下五人中,经过公安部门的侦查后得知:

  ①只有甲是凶手,乙才是凶手

  ②只要丁不是凶手,丙就不是凶手

  ③或乙是凶手,或丙是凶手

  ④丁没有戊为帮凶,就不会作案

  ⑤戊没有作案时间

  这件案件中的凶手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丁和戊

  D丙和丁

  【解析】

  这是逻辑判断中的结论推理题型。

  形式逻辑类题目首先翻译题干,题干信息可整理为:①乙→甲;②-丁→-丙;③乙∨丙;④-戊→-丁;⑤-戊。

  由⑤可知,戊一定不是凶手,由此可排除C项。

  同时由④和⑤可知,丁也不是凶手,由此可排除D项。

  此时,由②可知,丙也不是凶手,由此可排除B项。

  【答案】A。

  四、真假推理运用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进行快速判断。矛盾关系的双方是一真一假;上反对关系(所有的S都是P,和所有的S都不是P)是不能同为真,至少一假;下反对关系(有的S都是P,和有的S都不是P)是不能同为假,至少一真

  英语六级考试结束后,关于王刚、刘超二人是否能通过考试,宿舍同学有如下讨论:

  王刚说:或者我能通过,或者刘超能通过,或者我和刘超都能通过。

  李强说:王刚一定能通过。

  杨帆说:刘超能通过。

  赵进说:王刚没有可能通过。

  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四人的话有两人说的是真的,两人说的是假的。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以下哪项?( )

  A、 王刚、刘超都通过了 B、 王刚、刘超都没通过

  C、 王刚通过了,刘超没通过 D、 刘超通过了,王刚没通过

  【解析】

  本题考查真假推理。李强和赵进的话互为矛盾关系,两者一真一假。由题干条件可知,杨帆和王刚的话也必有一真一假。若杨帆的话为真,则王刚的话一定为真,与题意不符,所以杨帆的话为假,王刚的话为真,即刘超没通过,王刚通过了。故选C。

  【答案】C。

  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真题练习

  例1、某公司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是男性,所有的文秘都是女性,所有的已婚者都是文秘,公司的总经理尚未结婚。据此,我们可以知道:( )(2010年公务员联合考试题)

  A、总经理是男性      B、已婚者中有男性

  C、女员工中可能有未婚者  D、销售人员中有的已经结婚

  解析:集合推理题。这一题如果运用逻辑技巧来解题的话,可能很费时甚至做错,类似这种概念很多且概念之间具有矛盾关系特征的,建议考生可以用画图方式解题,比如这道题,按照题目信息将图形画出以后可以直接看出答案就是C选项:

  例2、如果你的住房是2006年以后的新建楼房,那就带有外墙保温层。可见( )(2011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题)

  A、只有2006年以后新建的楼房才带有外墙保温层

  B、所有2006年以后新建的楼房都带有外墙保温层

  C、有些2006年以前新建的楼房也带有外墙保温层

  D、所有2006年以前新建的楼房都不带有外墙保温层

  解析:翻译推理题。这是2011年的安徽省考真题,看到如果…,那么…的句式,直接反应为充分条件:前推后;根据"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的推理技巧,可以直接锁定答案B。

  例3、某中学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该中学的毕业班的前景进行推测。

  甲说:"如果李宁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乙说:"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北大。"丙说:"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宁都考不上北大。"丁说:"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宁能考上北大。"结果表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据此我们可以得知( )(2006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题)

  A、李宁考上了北大  B、李宁没有考上北大

  C、王路考上了北大  D、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解析:真假判断题。做真假判断类题目,首先要找到题目中的矛盾信息。观察给定的四句话,可以发现甲和丁说的话是互相矛盾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因此我们判断出乙和丙说的就是假话,所以正确答案是A项。

  例4、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闻第四"。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那么,具体名次应该是:( )(2010年公务员联合考试题)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官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解析:排列组合题。观察题目给定的约束信息:"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而第二名这个名次很明显只有一个人猜的"小华第二",因此这个猜测只能是对的。因此答案就是C项。

  例5、热天可能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200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题)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解析:归纳推理题。归纳推理的首要解题原则就是"可能性优先",本题给定的前提是"热天可能使人烦躁不安",可能性前提只能推出可能性的结论,因此直接锁定答案B。

  例6、据某知名房产中介机构统计,2010年9月份第二周全国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并且与8月第二周相比上涨幅度更明显。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抑制,按照这种趋势发展,9月份或将创新政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确认楼市完全回暖,但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

  A、炒房者将资金大量投入楼市

  B、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不足

  C、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热情没有减退

  D、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

  解析:前提假设类。前提假设类题型最常考的是搭桥的技巧,那么只要能够正确的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联系就行了。首先找出此题的论据:楼房成交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论点: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直接在二者之间搭桥,即是将楼房成交量和楼价之间建立联系,因此答案选择D。实际上,很多前提假设型的题目都可以用这一技巧快速正确的解题。

  例7、德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受到的冲击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小,主要原因是德国经济建立在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德国的机械装备和汽车制造业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一些人根据德国的例子得出结论:只有具备强大的制造业竞争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高度的稳定性。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能够质疑上述结论?()(2011年公务员联合考试题)

  A、有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较小

  B、某国制造业不发达,该国经济一直动荡不安

  C、有些国家保持长期经济稳定,却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D、有些国家制造业很发达,但经济并没有长期保持稳定

  解析:削弱论证类。这一题考的比较综合,既用到翻译推理的技巧,也运用了论证类的解题技巧。观察论点的陈述特征,可知这是必要条件的一个典型表达,根据"P→Q的最强否定为P且非Q ",可以直接确定答案C。
看过“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

8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