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所有A是B + 所有B不是C →所有A不是C
有些A是B + 所有B是C →有些A是C
有些A是B + 所有B不是C →有些A不是C
通过这4个标准形式,不难看出他们的特点,即推理规则:
(1)一定会出现三个概念,并且每个概念出现两次。
(2)前提出现“有些”,结论也一定会出现“有些”。
(3)每句话中,至少有一句“所有”。
(4)前提与结论否定的奇偶性是相同的。
如何用来快速解题呢?首先大家需要了解这样的“秒杀”法适用题目的特点,否则记住了推理规则也没法应用。三段论的题型无外乎两个考点,一个是给出多个前提求结论的“结论型”,一个是给出其中一个前提和结论求另外一个前提的“前提型”,而这种快速“秒杀”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前提型问题。那我们需要了解这种题型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点,它要符合三段论题型的基本特点,即题干和选项频繁的出现“所有”、“有些”“某个”及概念间的关系,符合这些特点的一定是三段论的题型。其次在问法上有特点,既然是问前提的,一般都会有类似“最能支持、加强上述论证的选项”或是“题干缺少的必须前提或假设是什么”。一遇到这些特征那一定是三段论的前提型问题,如何解题呢?即应用推理规则,大家来看这道国考真题:
例题:
任何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是无效的目标,而任何无效的目标都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因此,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详细的职业规划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B、详细的职业规划不都是无效的目标
C、有效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化和设定时限的目标
D、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解析】由题干前两句话可推出“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没有实际的操作方法”,需要得出的结论是: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一定会出现三个概念,并且每个概念出现两次。需要在“详细的职业规划”和“实际操作方法”之间建立联系,即A项。B项等值于“有的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效的目标”,与题干第一句结合无法推出结论。因此答案选A。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看出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似简单的一步却可以为考生节省出宝贵的考试时间,同时提高正确率。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巧解
一、矛盾法
矛盾法解题的核心在于矛盾的基本特性,即:矛盾双方必有一真一假。具体来说矛盾法分为三步,即“一找二绕三回”。“一找”:寻找题干中互相矛盾的两句话,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二绕”:绕开矛盾,结合题干所给条件,确定其他句子的真假,从而得到结论;“三回”:将结论带入矛盾,判断二者真假性。
例:在向南方雪灾受灾地区的捐款活动中,某慈善组织收到一笔10000元的匿名捐款,该组织经过调查,发现是甲、乙、丙、丁四个人当中的某一个捐的。慈善组织成员对他们进行求证时,发现他们的说法相互矛盾:
甲说:对不起,这钱不是我捐的。
乙说:我估计这钱肯定是丁捐的。
丙说:乙的收入最高,肯定是乙捐的。
丁说:乙的说法没有任何根据。
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捐款者呢?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一找,由题干知乙和丁为一对矛盾命题,二者必有一真一假。二绕,绕开矛盾,由题干知四人中只有一个说了真话,则甲与丙均为假命题,由甲为假知钱为甲捐。三回,将该结论代入矛盾,可知乙说假话,丁说真话。答案为A选项。
二、假设法
若通过矛盾法无法解决真假问题时,可采用假设法解题。假设某句话为真或为假,由此得出结论,再判断结论是否违背题干。如果违背题干,说明假设不成立;反之,则说明假设正确。
例:古代有一座小城,城里只有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一位知晓这一情况的游客来到这座小城,他遇到了甲、乙两,他问甲:“你们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甲回答说:“或者我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哪个结论?
A、甲和乙都是君子 B、甲和乙都是小人
C、甲是君子,乙是小人 D、甲是小人,乙是君子
解析:如果甲说真话→甲是君子→甲是小人或者乙是君子,这个选言支命题甲是小人是错的,则乙是君子。正确。如果,甲说假话→甲是小人,那么,他的话是假话,则,其矛盾为真,即,甲不是小人且乙不是君子为真,此时,甲是小人这个联言支命题和甲不是小人矛盾,所以,此假设不成立。故,甲说真话,甲、乙均为君子。答案为A选项。
看过“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