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推理判断解题技巧
那什么是核心成分呢?它指的是题干定义中一些容易出现关键词的要素,考生在读题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以下几个核心成分:主体(事件发起人)、方式、过程、目的、结果等,通过这些字词,往往能够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选定正确答案。
例1: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不属于行政指令的是:
A.体育局局长签发嘉奖令,表彰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B.消费者协会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发布《太阳能热水器选购指南》
C.市教育局紧急电话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D.市消防大队对未经消防设计备案擅自施工的违法工程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
【解析】题干中的被定义项是“行政指令”,其中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如果考生能够引起重视,就能够快速通过核心成分的主体,选出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消费者协会。故答案应当选B。
例2:绿色壁垒是指一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命安全与健康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各种限制或者禁止贸易的措施,它是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绿色壁垒行为的是:
A.某大型连锁超市只销售通过绿色食品检验的进口农产品
B.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销往欧洲的10余吨棉纱因检测出含有德国禁用的偶氮染料而停止出口
C.某公司向国外出口大蒜,因途中货轮上的温控设施出问题,部分大蒜到港后变质,结果所有大蒜被退回
D.一家工厂生产的木质卧室家具在美国市场销售量非常可观,但由于美国提高了木质卧室家具的关税,其出口量大受影响
【解析】题干的定义比较长,在读题的过程中考生要抓住常见的核心成分,主体为“一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方式为“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而不是通过关税。A选项主体是超市,D选项方式是通过关税,C选项没有具体的提到主体。而B选项的主体是“德国”,符合定义的关键词,答案选B。
对于考生来说,定义判断是考试的重要得分点,如何保证在拿分的同时,提高做题速度?关键就在于掌握读题时的重点。对于核心成分分析法,考生在复习时多加运用,熟能生巧!
推理判断解题技巧:掌握真假推理解题
真假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一句话:首先找关系,关键看其余。找关系主要是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包容关系三种,找这三种关系能够确定题干中真话或者假话的范围,当确定真话和假话的范围后,其它已知条件的真假性也就确定了。
第一,什么是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
比如这样两句话:
张三活着。
张三死了。
这样的两句话就是一组矛盾关系,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两句话具备这样的两种特征:
第一,主体相同。这两句具备同一个主体;
第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当张三活着这句话为真时,另一句话就为假;同样地,当张三死了为真时,另一句话为假。
第二,常考的矛盾关系有哪些?
1.某个S是P 和 某个S不是P
【例题】某校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公安局抓获了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丁,审问他们时:甲说:不是我干的。乙说:是丁干的。丙说:是乙干的。丁说:不是我干的。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那么盗窃案是谁干的?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解析】四个人中,乙和丁所说的是一对矛盾关系,矛盾的形式是: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根据矛盾的特性可得知,在这两句话当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在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可得知,唯一的真话一定是在这组矛盾关系中,而甲和丙所说的一定是假话。据此可推出,并非不是甲干的,则是甲干的。因此,答案选择A。
推理判断解题技巧:可能性推理题干中的“漏洞”
逻辑判断中的加强、削弱类题目属于重中之重,每年必考,而且这几年题量呈现增长的趋势,不容小觑,但不论是削弱还是加强,其考察的能力都是考生论证过程“漏洞”的能力,只要掌握好这个能力,就能明显提高这类题型的正确率,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如何“找漏洞”。
可能性推理题干在推论过程中会默认一些条件成立,而逻辑讲求严谨性和客观性,只要题干当中没有明确表达的条件或论据就不一定成立,所以我们只需要去找那些“默认条件”或者是“想当然条件”就可以从中找出题干论证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我们把“漏洞”补上,就是对题干结论的加强;反之,把“漏洞”挖大,就是对结论的削弱。
【例题】
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通过人体自身产生的免疫力,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所以,大多数感冒无需吃药打针治疗。
为使以上结论成立,以下必须为真的一项是:
A.患普通感冒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
B.人们所患的感冒一般是病毒性感冒
C.服药打针治疗疾病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
D.感冒不止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两种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