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务员行测常识题目及答案
贵州公务员行测常识题目(一)
A、殿院
B、督院
C、谏院
D、肃院
2、下列各项工程中,建造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有( )
A、万里长城
B、灵渠
C、骊山秦陵
D、阿房宫
3、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兴起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4、“六亲不认”是形容一个人不顾亲情,做事决绝,这里面的“六亲”是指( )。
A、父、母、兄、弟、妻、子
B、祖父、祖母、父、母、兄、弟
C、父、母、兄、弟、子、孙
D、父、母、兄、弟、姐、妹
5、被誉为“风车之国”的是哪个国家?( )
A、荷兰
B、丹麦
C、英国
D、比利时
贵州公务员行测常识题目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唐代中央监察机构不同于前代的是,在御史台之下设立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分立,相互牵制配合,形成了一个完善而严密的中央监察机制,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ABCD
解析:
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宏大的建筑都建成于秦朝统一中国之后,故ABCD项都正确。
3、答案: D
解析: 道教兴起于东汉,基本格局则完成于魏晋南北朝,明确以“神仙”作为它的终极关怀。
4、答案: A
解析: “六亲”,现泛指亲属,在历史上则是有特定的内容。“六亲”一词,历代说法不一,流传最广的、最受后人赞同的是指父母、兄弟、妻子。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以承祖庙,以奉六亲,至孝也。”唐代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也。”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5、答案: A
解析:
人们常把荷兰称为“风车之国”,荷兰是欧洲西部一个只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它的真正国名叫“尼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称为“低洼之国”。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从此风车成为荷兰民族文化的象征、荷兰人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因为风车已不多见,因此荷兰人也常常像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样,要到风车村保护区或风车博物馆去,才能一饱眼福。故正确答案为A。
贵州公务员行测常识题目(二)
1、公文中“贵”、“你”多用于()
A、不相隶属机关
B、上级机关
C、下级机关
D、同系统内的平级机关
2、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
A、请示
B、函
C、批复
D、报告
3、下列关于公文收文办理的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收文办理中的审核主要是对下级机关上报的公文而言的
B、拟办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明批办人、拟明承办部门、拟明阅读范围、拟明处理问题的方案等
C、公文的批办是指负责人就来文应如何办理对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员提出批示性意见。最常见的批办意见有“阅”、“拟同意”等
D、承办是公文处理程序的核心环节,是公文发挥现实效用的基本保证
4、行政公文发文处理是行政机关日常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办公部门处理行政公文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发文处理的首要任务是对行政公文进行( )。
A、管理
B、办理
C、传递
D、撰制
5、下列有关公文格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附件名称不必加书名号,其后也不用标点符号
B、加盖印章的公文,落款处一般不再署发文机关名称
C、每份文件的主题词一般标三至五个为宜
D、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识中的“文件”两字应另起一行,置于联署机关名称之下,并居中排布
贵州公务员行测常识题目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公文中,“贵”、“你”多用于同系统内的平级机关。故选D。
2、答案: B
解析: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
请示: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对某项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对某项政策界限给予明确,对某事予以审核批准时使用的一种请求性公文。
批复:批复是“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3、答案: C
解析:
公文的批办意见必须明确。只阅不批,仅画圈而不签注意见,不能使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以避免承办人无法实际遵行。本题选C。
4、答案: D
解析:
公文的撰制是发文处理的首要任务。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
联合行文时,标识发文机关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两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列,D项描述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看过“贵州公务员行测常识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