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省考公务员申论热点

时间: 思晴2 申论辅导

  省考公务员申论热点(一):高学历人才摆路边摊

  卖肉夹馍、卖菜、卖米粉,这些本都是小商小贩的生意,最近却吸引了名校学子、名企员工等高学历人才加入:薪酬优厚的IT人卖起了肉夹馍,自号“西少爷”;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辞职做起了“青年菜君”;法学硕士离开高档写字楼转而卖米粉,创办了“伏牛堂”……当前,一些高学历人才摆路边摊引起了社会上的议论,提出“这会不会是人才的浪费”的质疑。

  【深度解析】

  [热点透视]

  “西少爷肉夹馍”并不是简单的路边摊,而是将自己定位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像手机系统不断更新一样,不断“迭代”自己的产品,研究开发新的口味。同时研究给外卖车置入定位设备,让送餐更可控。“西少爷”体现了互联网的迭代思维。

  “青年菜君”也不是一般菜市场的卖菜小哥,而是立志做上班族的帮厨助手。其商业模式是顾客网上下单,次日在地铁口或社区的店面自提半成品净菜,不仅为顾客免去清洗、改刀、搭配菜谱等环节,还把菜送到离顾客最近的地方,让“商品找人”。“菜君”从产品向外扩展物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的“痛点思维”解决生鲜电商配送和损耗的问题。

  “伏牛堂米粉”也并不是普通的路边米粉店,前段时间他们做的“霸蛮”系列文化衫就是湖南文化衍生品,还有为青年顾客发起的和动画片《魁拔》的合作。他的老板说“伏牛堂”可以是一家服装店或是一家自媒体。这主要体现了互联网的跨界思维。

  综上各类高学历人才路边摆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移动互联网让这些新的需求可以被发现、被聚集、被满足。当服务业转型升级遇上了移动互联网,新服务、新体验就被催生出来了。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已不鲜见,这一回是餐饮业。“菜君”“伏牛堂”“西少爷”等都非常注重用户体验,满足了目标用户的特定需求;都致力于标准化和流程化;都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了商业模式;都借助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实体店的辐射半径,创造了新的连接,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正确看待高学历人才路边摆摊]

  高学历人才开“路边摊”之所以成为新闻,并被人们津津乐道是源于其少见。在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中,高学历人才应该和公务员、外企白领等这种具有光鲜的职业形象和单位联系在一起。而当高学历和“路边摊”联系在一起时就会有人发问,读那么年书,学那么多知识,开个“路边摊”岂不是严重浪费吗?事实上,这不仅不会造成人才浪费,反而对社会具有良好的范本价值。

  第一,新思维与路边摊的结合,要有正确的认知和理念。事实上,以小商小贩为代表的服务行业,蕴藏的潜力远未被挖掘,而高学历人才中的佼佼者,往往代表着学历的积淀与经历的积累,尤其是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举措,带来的也许不仅是一家店的火爆,也许是一个行业的新突破。

  第二,择业从来都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向选择。高学历人才究竟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从来没有固定模式,而且从现在的就业情况来看,真正做到专业对口的很少,更多的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所以,不能把高学历人才排除在“路边摊”这样的服务业之外。

  第三,由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而造成的就业困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导致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有大量的大学生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宁愿呆在家里“啃老”,也不愿从“路边摊”做起。事实上,由于高学历人才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要勇于创新,旧产业也可以注入新鲜血液,小生意也可以成就大事业。不管卖肉夹馍、卖菜、卖米粉,还是其他,只要用心经营,用自己新的理念,都可以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结论]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消费和服务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高学历人才之所以愿意放弃稳定的工作到传统餐饮业中去创业,正是看到了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大机遇。并且不只是背景光鲜的高学历人才,只要尊重用户需求、开拓创新思维,都能给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措施]

  第一,高学历人才摆路边摊,政府应该给与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给他们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合法的身份,以示肯定他们的做法,鼓励他们为服务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政府还应优化发展环境,创新相关体制机制,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各行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增加现代网络媒体在服务行业中的运用,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服务行业。从而更好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拉动内需,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伟大“中国梦”。

  第二,小商小贩跻身高大上,要算好“长远账”。独特的品牌,独特的经营,既是对服务这一行的发展,更应该是对这一行的突破。高端人才做小商贩,不能仅仅靠名号活着,对于路边摊潜力的挖掘和开发,应该是使经济可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不是枯井挖水,不复开采。

  第三,路边摊和新思维的碰撞,需要全新专业知识的植入。尽管做餐饮的,不懂做饭,懂得经营就行,可若锦上添花,独特的思维加上专业的剖析,最后呈现的才能惊艳。尽管服务业商机多多,也不是凡高学历者必胜,入行者当量力而行,唯有在高学历和路边摊中,锐眼识商机、专业巧植入,才能才尽其用。

  省考公务员申论热点(二):治理广告乱象

  背景链接】

  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告也全面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但是,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鱼目混珠、夹泥带沙。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广告乱象大量存在,这一违背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物,正日益严重地损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4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点锁定虚假广告治理问题,将对发布虚假广告、含有法律禁止情形的广告、依法应经发布前审查而未经审查的广告等重点违法行为,提高罚款幅度。这是《广告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

  2014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

  不得为药品推荐疗效、公共场所不能做烟草广告、弹窗网页广告须能一键关闭、只要与虚假广告“沾边”都将被追责、10岁以下孩子不能作广告代言人……2014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为做广告划出五大“禁区”。

  【深度解析】

  【广告乱象的表现】

  广告乱象的主要表现为:发布虚假广告的媒体越来越多元化。虚假广告除了少量违规通过正规媒体如电视、广播、户外媒体、正规报纸及杂志等发布以外,大多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进行传播。其传播的媒体呈多元化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通过户外到处张贴或刷制小广告。这一形式已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尤其是给城市环境卫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是通过印刷纸质的小传单、小手册、小卡片等随处进行散发,或者通过杂志或报纸及通过邮政等渠道进行散发。这类广告大多是虚假医药广告、虚假的服务广告、非法的交易广告等等。

  三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虚假广告。这一形式已引起有关法律专家的高度重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消费者与商家之间需要建立完全的信任关系,双方无法真实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这给不法者造成大量的可乘之机。

  四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消息,骗取他人的钱财,达成非法交易时有发生。

  五是通过电视及广播发布有偿新闻或者其形式与新闻相混淆,让消费者无法分清是广告还是新闻。现在很多的商家与电台及电视台联办节目,将广告制作成新闻或专题片的形式,在电台或电视台播放而不注明是广告。有的在报纸上请记者写专题报道,与新闻混在一起而不注明是广告,使消费者误以为是新闻而上当受骗。还有的药品厂家请来专家或者老人现身说法,故意引诱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还有的商家请来名人在广告中作虚假陈述。

  【社会危害】

  虚假广告是市场经济的非正常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有着极大的危害。具体来说,其危害性如下:

  一是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由于虚假广告内容不实,受虚假广告宣传的影响而购买其产品或接受其服务的消费者必然会在经济、身体、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是阻碍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虚假广告的暴利使得虚假广告的主体有利可图而对虚假广告乐此不疲,这对合法的广告主体会造成很大的冲击。面对暴利的诱惑,人们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制作貌似真实的具有更大欺骗性的虚假广告上,这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广告业而言,无疑是其健康发展一个巨大障碍。

  三是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竞争是市场运行有序化、有效率的内在动力,其核心在于竞争的公平性,公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然而,虚假广告却大大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其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它们在使不法经营者获得暴利的同时必然会侵害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直接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虚假广告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严重障碍,影响竞争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引起市场混乱,扰乱市场秩序。

  四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的虚假广告导致大量虚假产品或服务流向市场,这同时意味着大量合格产品或服务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大量质量低劣的产品或服务进入消费与生产领域,因其质量不可靠、无效而被废弃不用或提前淘汰,而大量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虚假广告的制作和发布,必然以合法广告的舍弃为代价;还有被侵权企业不得不斥巨资打假。这一切都将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五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造假企业因消费者拒绝再购买而使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滑;受害企业因不法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农民和生产企业购买虚假广告商品,会直接破坏工农业生产。这些都会使国家税收减少,同时,国家又要支付大量的打假费用,从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六是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健康运行。社会再生产离不开准确的供求信息,然而,虚假广告使得客户和消费者被误导,导致供求机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致使供求机制受阻,长此以往,必将使得社会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成因分析】

  第一,暴利诱惑是虚假广告产生的经济动因。

  一些生产和服务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生产利润,扩大经济效益,置国家法律和法规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铤而走险,公开违法,无中生有地编造或者肆意夸大商品的功能,使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如在一些药品宣传中,往往只强调药品的疗效,而回避其副作用,一些厂家生产的化妆品宣传言过其实,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一些生产者将其食品冠以“保健”两字,甚至有的当作“药品”进行销售,夸大其保健作用,误导、坑骗广大消费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二,信息不对称为虚假广告存在提供契机。

  在现实生活中,生产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由于对产品的成本、质量等信息非常清楚,从而在交易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消费者具有非专家购买等特点,故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具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其劣势地位显而易见。

  第三,广告媒体素质低下为虚假广告泛滥架设桥梁。

  一是部分广告经营者职业道德观念淡漠。在近几年的经济活动中,他们只注重追逐物质利益,导致了道德水准下滑,庸俗的“搞活观念”使一些人产生了“只要赚钱就是本事”的想法,见利忘义,抵制不了广告主的物质引诱,拉拢腐蚀,为虚假广告大开方便之门。二是法制观念淡漠。一些广告经营者无视国家法律尊严,对法律法规视而不见,明知故犯。三是广告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层次不合理,教育投入薄弱。广告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而目前广告从业人员多数为初、中级专业水平,广告教育投入薄弱,既无长远的教育规划,也没有专门的基地,而且大学院校培养广告专业人才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缺口。

  第四,消费者弱势地位造成纵容空间。

  一方面“消费者惰性现象”较为常见。所谓“消费者惰性”,是指消费者在受了广告的欺骗后,如果预期投诉收益小于投诉成本,他就会放弃投诉。另一方面,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五,广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使虚假广告有机可乘。

  自广告业恢复发展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广告法律、法规和规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现行广告法律法规日益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对虚假广告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二是现行的广告法律法规缺乏对以网络广告为代表的新型广告进行监管的法律依据;三是现行广告法律法规中缺乏全国统一的广告内容审查细则。《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虽对广告内容规定了原则、标准,但过于笼统、抽象、不具体,在实践中很难把握,可操作性较差。

  第六,社会力量未能全力参与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消费者未能有参与广告监管的自觉性、主动性。由于广告法尚未广为人知,消费者自觉抵制虚假广告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而对虚假广告未能形成家家参战、人人围攻的势态。二是新闻媒体参与广告监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表现为未能对广告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未能对商德进行引导和灌输,未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三是广告行业自律作用发挥不够。我国广告行业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自律规则不够完善,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开展公平有序的正当竞争和时时处处注意职业道德规范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广告行业自律的作用尚需加强。四是与广告有关的其他部门亦未能积极主动地协同广告执法机关开展对虚假广告的综合治理。

  【建议对策】

  第一,完善立法。一是建立规范的虚假广告公众举报制度;二是赋予广告受众对虚假广告的起诉权。

  第二,强化执法。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增加经费。

  第三,行业自律。一是确定广告协会的法律地位;二是制定行业规则,形成审查监督机制;三是加强广告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第四,严格审查。对电视、广播、报刊和户外等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全部实施发布前审查。对于审核不严格,造成消费损害的,广告审查部门承担审核责任;对于双方串通弄虚作假的,承担连带责任。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代言虚假广告 明星理应担责

  2.整治广告乱象难凸显法律空白

  3.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广告也可以快乐传播

  【开头示例】

  1.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商品经营者开拓市场的重要营销手段。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些企业为牟取暴利,无视广告管理法规的规定,违反广告的“真实性”原则,利用虚假广告进行不正当竞争,误导、欺骗消费者,广告乱象长期禁而不止。

  2.在当前社会,广告早已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人们会对环境做出反应,也会被广告影响。广告不仅能传递信息,指导消费,有着强大的商业功能,也会传递情绪,指导行为,甚至改变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分析示例】

  1.研究和比较世界上广告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不难看出,广告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套完备且具有较高权威的行业自律准则和运行机制,而这正是广告自律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的中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无论是构建专门的自律执行机构,制定完善自律规则,还是推动广告自律成为普遍的基本共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广告自律传统和自律氛围,我们既有巨大空间可为,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语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着名的广告流传已久,早已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积极向上的广告语传递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低俗的广告语,会对社会道德造成伤害,与健康向上的公序良俗格格不入,可能拉低公众的道德底线,对商家来讲,雷人广告语可能造成短期的“眼球效应”,然而对商家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已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广告的海洋之中。不论你喜欢与否,广告都以独特的方式,成为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背景下,广告也呈现出日益复杂多样的面孔。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在商业广告中不时出现一些非道德甚至违法的现象,不但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而且还污染了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广告欺诈、不正当竞争等现象的出现,使广告业存在的负面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都反映出现阶段中国广告文化的幼稚和薄弱以及广告伦理的失范与监管的匮乏。

  【结尾示例】

  1.商家利用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本无可厚非,但是广告宣传应当坚持一定的底线和原则,而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不顾一切。规范使用汉字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表现,更是一个企业、一个媒体、一个城市良好文化形象的表现。规范广告用语,减少虚假宣传,给不规范广告语贴上休止符,刻不容缓!

  2.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自然希望垃圾短信、虚假广告等成为过去式,在加大对始作俑者的处罚力度时,也应对监管者本身的失职进行严惩。毕竟,垃圾短信横行、虚假广告满天飞,这背后除却监管失职外,还可能有“保护伞”。只有解决了这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彻底杜绝垃圾短信、虚假广告。

  3.广告的成功与否有许多评判标准,到达率、记忆度无疑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但广告既是品牌塑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信息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着力创造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应当兼顾社会效果,提升广告美感、丰富广告内涵,发挥广告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希望我们的好广告能够像好电影一样越来越多,也能够像好电影一样既叫好又叫座。

  省考公务员申论热点(三):如何实现老有所养

  一个健康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该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共同组成,不能期望基本养老保险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实现“老有所养”,还需要家庭和个人未雨绸缪,做好社会保险之外的功课

  “物价这么高,70块钱的基础养老金只能当零花钱”,“物价连年上涨,每月一两千元钱的企业养老金得紧着用”。随着近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人们对社会养老保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朴素的人生愿望,也是传统文化中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忙碌一辈子的老人理应得到社会的尊敬和照顾,安享晚年。

  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十一连涨”后的养老金不能很好地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即使是保障水平最高的北京,每月3000多元的企业职工养老金花起来也必须精打细算,更不要说1.4亿只能领到基础养老金的城乡老年居民了。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2013年我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计1702亿元,很多省份是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勉强维持基金的正常运转。全国层面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连续3年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养老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的潜能正在下降。

  比现实的“骨感”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社会保险是万能的,能够无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养老需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地区养老和退休报告显示,我国有63%的居民认为退休养老要靠政府,仅有9%的居民认为退休自己负责。

  事实上,一个健康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该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共同组成,这其中,社会保险提供最基本保障,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也是保障“老有所养”的主要力量。受到运行目的、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作为提供托底的社会保障,其运营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较商业保险都有较大差距,不能期望社会保险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实现“老有所养”,还需要企业和个人未雨绸缪,做好社会保险之外的功课。

  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社会保险占“大头”的情况不同 ,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40%是由社会保险负担,40%依靠企业年金,20%依靠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在50%左右。在很多发达国家中,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成为法律强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得到全面推广,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则可以享受较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和政策鼓励。

  反观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3亿人中,仅有5%的参保人员同时拥有企业年金保障。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更是寥寥无几,中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份以上的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10年之后的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就将达到3亿。解决养老难题,除了继续织密基本养老保险大网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势在必行。目前,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启动,在加大税收优惠的同时,国家也需要通过各种法规,逐步引导企业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基本的职工福利建立起来,成为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第二张大网。

  而强化作为第三张大网的商业保险保障功能,对保险公司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真正挑好这副担子,保险公司要更加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在产品开发、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真正成为人们“老有所养”的重要支撑。


看过“省考公务员申论热点”

9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