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

时间: 思晴2 申论辅导

  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一):“临时工”遍布谁之过

  从表面上看,临时工成了执法主力,是因“事多人少、编制有限”。虽然这种说法看似很无奈,实际上已经让严肃的法律“很伤面子”。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现在因为“人手不够”,弄得像建筑工地一样,用临时工来充数。说句难听的,这已经是不把法律当法律,而把执法当做一种普通体力劳动了。

  可能正是因为这是一种在体制内养尊处优惯的人不愿意做的“体力活”,才会出现各类临时执法人是正式工3倍的“喧宾夺主”。因为,用临时工的“好处”一是苦活、脏活、累活基本是他们承包了,正式工都是“领导”,只负责宏观指导,具体落实则要靠“临时工”;二是同工不同酬,“临时工”不仅在钱、物等方面的待遇比较低,而且没有丝毫上升空间,哪怕干得再好也是升迁无望;三是一旦出问题容易被当“替罪羊”。因此,这支临时工成了主力军的执法队伍,才得以如此庞大。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难道真的完全是“事多人少、编制有限”?那么,笔者不禁想问,“一名城管队员执行各类执法任务,总计需要42个部门配合,13项权力确认”的程序中,是否存在部门职权交叉,推诿扯皮的官场陋习?而所谓的“42个部门配合”,无非也是关于申请、审批、协调等后台操作,那么,这些人力、物力能不能精简下放一些到执法第一线?关键问题是,一项“需要42个部门配合,13项权力确认”的执法任务,最终由临时工去实施,到底是42个部门在“扯淡”还是13项权力之轻?

  懒政在官场已经算不上“重疾”,但在有关执法的权力行为中,也几乎像环卫工作一样,最终让临时工成为主力,无疑有悖于法律的严肃性和威慑力,更存在着违法执法的风险。事实上,城管的违法暴力执法已经屡见不鲜。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会议还指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而以临时工为主力的执法队伍,已经明显与依法治国和与此必须达到的“专业化法治”格格不入。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当务之急?虽然逐步清退“执法临时工”是最直接有效的,但也要谨防在编制扩充时的徇私“转正”。因为,在这些临时工中,不少也可能是通过关系混上这碗饭的。如果凭关系“转正”,无异于“萝卜招聘”,不但于事无补, 而且对某些素质底下的人, 好比如虎添翼。 而更重要的是, 按照高效政府的要求,借此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 ,对于庞杂的执法部门、交叉重叠的执法权限进行进一步精简与科学整合。一方面通过素质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正好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的问题。再适当从国考中吸收合适人才,就能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执法队伍。

  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二):长江经济带建设

  【背景链接】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轴线,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七省两直辖市。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2014年4月27日,在重庆万州港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商长江黄金水道未来发展大计时说,长江黄金水道是贯通东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强的航道,要用黄金水道串起长江经济带“珍珠链”。

  2014年4月28日,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3年7月21日,考察湖北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中西部具有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

  ——

  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一是依托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二是做大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

  三是推进长江中上游腹地开发。

  四是促进“两头”开发开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

  [意义]

  长江经济带建设将给长江流域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将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形成直接带动沿江地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从内河水运来看,长江是我国最发达,也是世界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从经济发展来看,长江既是沿江地区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纽带。而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规划,将长江流域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将使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沿江内陆省市找到强大的发展新动力。此外,贯彻落实建设长江经济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打造中国长江经济带的升级版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由沿海向内地梯级开发、逐渐扩散的特征。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沿海地区先后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之后,长江经济带的升级和发展应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心之所在。

  第二,打造中国长江经济带的升级版具有广阔的前景。

  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三):管住“乱动的手”

  权力清单改革,是当前地方政改中一股令人瞩目的新潮,其实施效果对政府、企业及社会影响极大,各界极为关注。

  所谓权力清单制度,是指政府各个部门按照法定职责,梳理和界定其权力边界,并按照行政权力基本要素,将梳理出来的权力事项进行规范,以列表清单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自觉促进依法行政。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决定明确要求:“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2013年以来,清权、减权、制权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瘦身健体”、规范权力边界的目标。推进权力清单制度,是在实施简政放权的基础上,涉及领域更多、专业性更强、实施难度更大的一项任务。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这无疑是场更为彻底的自我限权、自我约束、自我革命。

  记者近日深入东、中、西部多个省市,通过在试行权力清单制度的地方深入调研了解到,虽然这项改革是大势所趋,也受到基层群众、企业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但因触及一些部门的实际利益,并且因长期的行政管制思维习惯作祟,对某些政府部门或个人来说确有“割肉”之痛。当前,基层政府权力清单在制定、实施和监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实施中不变形、不走样,有待于在实践中持续探索。

  清权好处多,“乱动的手”被约束

  虽然山西省晋中市公布涉企权力清单才3个多月,但已经让本地的企业界人士感受到了变化。“涉企权力公开以后,减少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企业明白了政府哪些事该管、哪些事能办。让我们少跑了不少腿,提高了办事效率,是实实在在地帮企业发展。”山西宏远能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建明告诉半月谈记者。

  在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奉节县,村民也切实感受到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后带来的好处.“以前群众不了解政策,一些干部办事不公,照顾亲友,甚至收取盖章费、关系费、跑腿费,老百姓意见很大。现在,我们需要办证的事项公开了,是否要收费也一清二楚,干部不再乱收钱了。” 奉节县草堂镇桂兴村村民李美保说。

  奉节组织部非公党建科科长伍芝成介绍,该县梳理了所有的行政事项后,将保留下来的42条行政事项做成权力清单下发,其中涵盖是否收费、责任部门、办证时限、责任人等。有的做成小册子,有的做成挂历,进村入户发放到群众手里。记者在草堂镇制作的权力清单挂历上看到,上面除列有42条行政事项外,还详细列出乡镇干部的职务分工、联系方式、举报电话等。

  记者在东、中、西部多省市采访了解到,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以来,多个省市在基层政府试点并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种效果直接体现在行政权力的数量上。安徽铜陵市对行政审批进行5轮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1000多项降到88项;山西晋中市仔细甄别筛选,5175项涉企行政权力中,最终保留使用1874项。

  在行政权力“瘦身”过程中,大量不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不切合实际的多余、过时的行政权力被剔除出权力清单,不再成为群众办事的“拦路虎”。

  一些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基层难免存在权力寻租现象。而权力清单将梳理出来的权力事项进行规范化,以列表清单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让政府“乱动的手”受到了约束。

  权力“瘦身”难,部分部门“躲猫猫”

  虽然权力清单给基层群众带来极大便利,但由于挤压了某些部门的权力寻租空间,导致一些人阳奉阴违,在权力清单“瘦身”中玩起“躲猫猫”,不愿将手中的权力上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打包权力。部分单位因“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争相扩大权力事项,将一些机关内部运行管理、公共服务等列入权力事项。中部某省70余家省级部门进行改革,从上报数据看,64家单位上报行政审批项目395项,较省级现有316项,增加了79项;权力事项总数,也较已公布的职权目录数增加了1500余项。有些单位为完成任务,把权力事项捆扎打包,以减少项目数量。少数单位把一些本应该取消的事项也进行打包处理。

  二是自设权力。一些地方为了平衡被清退部门的利益,又用“红头文件”的方式自行设定一些权力。比如,为加快经济发展,某省政府提出在一定时间内,重点培养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企业、建设相应的基地和研发中心等,有关部门据此出台文件,设置评审认定、审核审查、检查验收等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用设置门槛的管理手段取代本应有的扶持、培育等服务职能。

  中部某市负责权力清单公开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梳理权力清单时,发现某局一项行政权力没有法律依据,要求其取消却遭到抵制。该局表示一直是按这样的惯例办事,并且有部门内部文件规定。由于该局属于条管单位,市里只能协商让其取消,如果该局执意不取消,市里也没有办法。

  三是推卸责任。一些地方的权力清单上有追责机制。受到责任倒逼和问责追责压力的部门,就提出取消或调整一些诸如安全生产等责任大、风险高的权力事项。

  四是转移权力。一些部门或地方政府迫于权力清单的高压态势,不得已将相关权力事项取消,但又巧妙地转移给“二政府”(各类评审机构),地方权力清单虽“清”了、“短”了,但企业要跑的事情还是很多。

  “权力清单公开是要使权力受到更好的监督,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存在抵触心理,含金量高的权力未必去公布。”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对基层政府来说,把自己的权力依照法律整理成权力清单,这本身也是一个挑战。权力清单公开要厘清权力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承担这项任务对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法律能力要求较高。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说,由于我国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法定范围不易明确把握,这就给规范有效地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带来困难,也容易出现越权、滥用、失职等现象。


看过“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

9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