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福建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福建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一)

  推动公众有序参与 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从2008年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启动到正式出台,整个过程采取开放式办法。通过组织网民座谈会、发动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广纳群言、反复论证,历时一年多形成纲要初稿。随后,国务院又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各界建议。《纲要》在公民的持续参与下最终通过,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制定政策的民主科学精神。

  反观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全国高速公路免费措施,由于前期调研和沟通不足,没有充分了解民众消费习惯,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也未能与路桥公司、景区管理等部门充分协调,出现了大面积交通拥堵,景区爆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度假生活,甚至引发了一些公共安全事件。

  政府出台政策的以上两个正反案例启示我们:推进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保障公众的有序参与是关键。对此,需要我们从理论认识,机制设计和实践经验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之。

  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主动吸纳公民参与。在公民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民主化是社会管理的大趋势。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明确指出了科学制定公共政策的根本要求。最近,“免费午餐”从微博上的爱心共振到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就充分显示了推动公民有序参与,扩大人民民主,是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的政治保障。

  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核心是加强体制机制设计,要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保障公众的有序参与。公民个体的参与热情,能推动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促进信任与合作。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让公众参与其中,既能使政策更具科学性,也能使公众充分了解政策,适应政策。报告提出,要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健全决策问责纠错制度。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决策听证,网络问政等制度的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确保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等始终在专家论证,公众参与下完成,并始终接受各方监督,在广泛接受公众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之。

  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还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扩大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特区实验,全国推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管理政策成功推行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年来,提高个税起征点,城乡医保改革等政策得以稳步推行,就是反复定点试验,及时总结,逐步推广和深化的结果。而像禁烟条例,休假制度等方面出台的各项政策,总是不能取得理想的社会效应,除去事情本身的复杂性,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总结,稳步推进的过程控制有很大关系。定点实验,及时总结,稳步推广,扩大参是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应遵循的一条科学原则。

  在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呼声越来越大的今天,政府部门唯有不断学习民主政治的理论知识,完善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各项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想方设法推动公众有序参与,才能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方便人民,减少阻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17福建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二)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

  十七大以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愈加清晰,公务员队伍的责任意识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群众观念淡薄,事业心不强,对的本职工作推诿扯皮,甚至热衷于权钱交易的现象。凡此种种,极大损害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权威性和公信力。

  千方百计提升公务员的责任意识,还需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和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建设责任政府。这需要在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各方面强化工作力度,从而强有力地促进各级公务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增强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树立以民为本,对人民负责的为政理念是思想前提。目前,官本位意识在某些公务员头脑中还根深蒂固,没有服务意识,眼中只有个人得失,视群众事物为小事,麻烦事,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能拖就拖。这种做法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激化官民矛盾,甚至酿成群体事件。当前,各级政府应主动适应现代公共行政民主化改革潮流,坚决破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所有公务员都是人民公仆的观念,确实推进责任政府建设。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完善法律法规,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是保障。目前,我国行政问责方面的政策文件零散,缺乏统一法律法规,问责主体、对象、问责事项,问责方式方法和操作细则等都模糊不清。要加强立法工作,在统一整合现行针对领导干部各项规定和单行法律的基础上,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明确各项问责细节。确实推动行政问责制度化、法制化发展。

  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还需加强管理监督,注重教育引导。目前,行政问责缺乏明确的实施主体,大都由上级部门发起,多在出现重大事故时推行问责风暴,平常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成为某些官员打压异己的手段。这就需要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问责主体功能,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问责水平。另外,注重宣传曹道云、陈家顺等公务员职业模范,潜移默化地提高广大公务员群体的职责意识,公仆意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和推行,对公务员责任意识的提高只是一种战术手段。在战略层面上,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优化政府职能,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等的相互关系,确实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2017福建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三)

  论对待财富的几个错误观念

  --兼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财富?如何对待财富?对此,东西方文化都不乏经典论述。中国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西方有“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洒脱。这些经典的财富观都影响至深。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过于高调。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一味地唱高调和唯利是图都不是我们的选择,厘清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才是关键。

  --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获得没有必然的先后关系。

  追求精神财富并不必然以充足的物质为基础。很多人认为经济是基础,物质是基础,先有物质后有精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极端、片面的理解。马克思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恰恰是马克思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那些腰缠万贯的资本家不过是历史尘埃。很多人追求赚钱,赚更多钱,但赚到钱之后呢?

  当今中国不缺钱,反而是精神财富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个人、社会的发展。我们对精神财富的创造和追求已经迫在眉睫了。要引导各种收入状况的人,发动各个行业参与到精神文化的创造中来。要形成全社会积极创造精神财富的良好环境和风气。

  --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间没有必然的高低贵贱之分。

  中国文化中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这个传统既体现了对劳动创造财富的尊重,但也不乏迂腐成分。一些人,尤其一些知识分子,看不起追求物质财富的人。商人言必称利,往往受到鄙视和嘲弄。我们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仇富现象,仇恨的往往都是商人。但商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很大,司马迁就写过《货殖列传》记载商人的功绩。

  我们要警惕财富观上的泛道德主义和唯精神论。不能轻视物质财富的作用,要给予物质财富创造者以正确评价。还要给人们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为国民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要大力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优良传统,大力促进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要坚决反对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错误财富观。

  --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之间没有绝对界限,能相互转化。

  有很多人只承认物质财富,认为精神财富是虚的,是一种自我安慰。但事实上,所有的物质财富最终都会指向精神。买名车、豪宅,实际上不是因为要跑多快,或者人比较胖需要睡大屋子,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优越感。其实,人的优越感并不必然需要名车豪宅支撑。学问高深、道德高尚、社会认同度高都能使人卓越,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

  对待财富,我们既需要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发扬“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精神,还要大力弘扬我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作风。努力协调好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关系,使它们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和良性互动。
看过“2017福建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