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协调发展,要在破障

  协调发展,将为我国发展拓展空间、增强后劲。但如不大力破除相关障碍,这一愿景的实现会困难重重。

  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资源要素要进入存在短板的领域、地区,这从根本上看,是一个市场发挥作用的过程。但市场发挥作用,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有公平开放的环境,有一套完善透明的规则等,在这些条件之下,资源要素有梯度转移、流向洼地、实现协调发展的动力。而不协调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存在着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

  比如基础设施的障碍。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稀缺,发展总是比较滞后,多数是贫困山区。这里面哪怕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也难以吸引各种要素的聚集。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国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到了国家更多支持,正是为了破除这个最基本的障碍。

  还有公共服务的障碍。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城乡的差距,从教育、医疗到文化、卫生等诸多方面,农村的公共服务都比城里有较大差距。本来农业生产的效益就比较低,吸引人才、资金等要素困难,再加上这种公共服务上的落差,有心回农村发展的人,可能都会顾虑重重。因此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重要内容,就是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政策上的分割和限制也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有的地方,政策不透明,或搞保护主义,想去投资都不敢;有的政策,全国不统一,想换个地方就业都要考虑再三;有的行业,设置种种门槛,保护既得利益者,排斥竞争和创新……这些障碍都需要以大力度的改革来破除。

  协调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使资源要素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的问题,根本上依靠的还是市场的无形之手。当然,政府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基础短板的弥补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策规划的制定者、公平环境的维护者,去破除障碍,而不是直接去配置资源。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经济发展要突出创新驱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创新驱动。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动力源泉,必须摆在重要位置加以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要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放眼全球,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更新换代日趋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上有所作为。

  突出创新驱动,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最有效的推进手段,就是真正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政府要从资金、税收、人才、知识产权、放开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突出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水平大幅提升,但创新基础不牢、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与竞争的主动权。今后,要加大力度稳定支持科学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选准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突出创新驱动,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结合起来,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破除制约创新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努力克服目前科技创新中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现象,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消除科技仪器设备分割独占的弊端,提升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打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的障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全党统一思想、奋发有为,以新的发展引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精准脱贫要找准“穷根”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了全面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从“扶贫攻坚战”到“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从过程向结果的飞跃,更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有历史紧迫感,一天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能懈怠。六盘水市至今仍有50.99万贫困人口,未来5年每年要减贫10万人以上。数字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是时间紧、任务重,越是需要先找准问题。只有找准“穷根”,才能开好“药方”,靶向治疗。我们深入推进找问题、找差距、找目标、找路径“四找”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转观念、转路径、转作风,把信心树起来、志气立起来、责任担起来。

  “穷根”在哪里?关键在于农村资源、资金、农民分散,形不成产业和规模;在于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双层经营体制“分”得不足、“统”得不够。

  “药方”是什么?是改革。

  改革,要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精确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而不能简单地搞“拉郎配”。六盘水市采取定人头看责任、定地头看产业、定龙头看就业、定户头看保障、定年头看成效“五定五看”模式,明确“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责任体系,对标对表、挂图作战,防止被平均数掩盖真问题。

  改革,要把脱贫需求和发展空间放在一起考虑,用可持续的发展来解决贫困问题,决不能“有想法、没办法”“忠心耿耿、不知咋整”。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按照贵州、省政府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要求,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把城乡各种资源要素整合到产业平台上来,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路。我们整合了35万余亩集体土地、近50万亩农民承包地入股经营主体,整合财政资金4.4亿元,撬动村级集体资金9932万元、农民分散资金1.72亿元、社会资金24.06亿元,建成37个农业园区,培育185个企业、275个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使12.8万户44.3万农民变为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的股东,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带动22万贫困群众脱贫。

  “三变”改革从根本上祛除了资源、资金、农民“三分散”这一阻碍脱贫的顽症,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了农户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脱贫之路。在瞄准同一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十项精准扶贫行动”,构建出“大扶贫”格局。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一步一个脚印,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位,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能全面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让所有地区、每一个贫困群众都不掉队。
看过“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