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可以预见,从战略地位而言,大数据之于21世纪,正如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之于上个世纪。国际竞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资源的积累运用。大数据浪潮汹涌来袭,不仅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更将带来全新的创业方向、商业模式和社会管理模式。在经济、教育、科技、政府管理、国防等领域,决策将日益基于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而非经验和直觉。

  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不仅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也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联合国发布了《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美国政府大力推行“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各国政府接二连三发布相关计划,开始大数据方面的激烈竞争,以守护本国的数字主权,攻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面对群雄逐鹿的大数据竞争,我们不能落于人后,更当勇立潮头、有所作为。

  目前,国内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尤其在互联网经济带动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焕发出勃勃生机。看看2014年的统计数据,网上零售额超过2万亿元、网民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这都为我们发展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巨大机遇。但同时,挑战与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国家层面,既缺乏对基础公共数据的及时收集和充分积累,又缺乏对各地区、各领域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挖掘;在企业层面,还缺乏挖掘利用大数据资源的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支撑。如何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在解决问题中奋勇争先,成为促进中国大数据发展的重要命题。

  去年7月,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不管是推进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要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当务之急,是从国家层面加快推进大数据战略的顶层设计,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为加快大数据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抓改革要提防“侧面夹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中,一些被改革者还是不敢公然正面阻挠,这时他们就使出“找茬子”“讲怪话”等惯用手法进行干扰,泄我们的气,松我们的劲。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省建设,确保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开局之年有良好开局,是今年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

  抓好今年改革,必须坚持“三个一体”,按照中央要求,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重要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切实抓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

  抓好今年改革,必须强化责任担当。相比去年,今年的改革任务艰巨繁重,无论是从任务数量看,还是从工作要求看,都多于去年、高于去年。面对这么重的改革任务、这么高的改革要求、这么多的攻坚难题,没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是不可能完成的。

  应该说,全省各级各部门改革意识是强的,各级领导干部是敢于担当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少数部门、少数人仍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没有担当精神,有的甚至还常常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来推诿、拒绝,甚至说三道四;必须看到,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在突破思想禁锢、冲破利益藩篱中,一些消极、被动会不时表现,各种干扰、阻挠会时有出现,必须引起重视。

  我们既要敢于冲破正面阻击,也要提防侧面夹击,有时提防侧面夹击甚至更加重要,因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势中,一些被改革者还是不敢公然正面阻挠,这时他们就使出“找茬子”“讲怪话”等惯用手法进行干扰,泄我们的气,松我们的劲。比如,有的干部对一些改革方案还没有学习领会,就妄加指责,唱衰效果;有的干部自己在改革中还没理清头绪,就乱发牢骚,一顿戏说;有的部门在有关文件中清清楚楚地明确了责任关系,却推诿搪塞,不愿承担牵头责任。

  什么叫涉险滩、啃硬骨头?中央以上率下,为全党树立了典范,已9次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我们的任何退缩、动摇和回避都会贻误时机,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敢于迎击、善于突破这些来自正面或侧面的阻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把改革任务一项项落到实处。

  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涵养文化,培厚“精神新土层

  告别“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告别“只有一天生命”的短促,走出心灵之“宅”,克服精神之“惫”,培厚新集体文化的精神土层,才能给历史真正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化遗产。

  在刚过去的“春节时间”贺岁拜年抢红包,在将到来的“两会时间”留言讨论看新闻,手机已成为不少人的“外挂器官”。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从或大或小的屏幕触摸着这个既近且远的世界。可是,当我们看手机时,我们究竟在看什么?

  去年年底,腾讯公布官方数据显示,用户每天在微信平台上平均阅读5.86篇文章。以每篇1500字计,一个月下来就超过26万字,印刷出来是一本200多页的书。遗憾的是,其中超过一半的篇幅,被情感和养生的内容占据。这样一本“书”,恐怕难以扭转“中国人不读书”的印象,也不足以涵养丰盈的精神生活。不仅仅是在中国,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马克·鲍尔莱恩对于“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上的年轻人,也忧心忡忡。为了提醒埋头手机者保留一个“与历史、与艺术、与公民理念相遇”的生命空间,他的书名就叫《最愚蠢的一代》。

  “新集体时代”的心灵,远不应这样贫瘠。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爱书之人,可能都幻想过这样一座图书馆:没有容积的限制、跨越时空的区隔,“摊开你的手掌,无限在此收藏”。网络不就是这样吗?飞速发展的搜索技术、不断扩大的社交平台,海量的信息、无界的交流,只需在巴掌大的屏幕上敲击几下就尽在掌握。从丰富性的角度看,互联网绝不该成为文化的沙漠,而应是比博尔赫斯的想象更辉煌的“天堂”。

  相比国人曾经熟悉的集体生活,今天的“新集体生活”更加开放、更加自由、个性更加鲜明。在网络的土壤中,即便是荒腔走板的歌声,也可能因触动隐秘的心弦而得到共鸣。只是,这样的个性张扬,虽为文化土层的培育提供了更大空间,却也“既有繁花,亦生稗草”,让互联网文化显得颇为芜杂。微信公号不乏“揭秘”“爆料”“有染”等吸引眼球的劲爆词汇,更有“30岁以前要明白”“中国人转起来”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这样的内容尽管无伤大雅,却也难免让人担心它们背后日渐贫血的心灵。

  面对泥沙俱下的文化洪流,尤其需要澄清自己的文化水源,才能于沙中淘到金。心理学认为,人更乐于停留在“很熟悉、可掌控”的心理舒适区。面对可称浩瀚的网络,停留在“舒适区”在所难免。但对于个人,这却未尝不是一种遗憾。无论有多么庞大的库存,你能接触到的如果只是你知道或者愿意知道的那一小部分,那与其说是看到了世界,不如说只是验证了自己。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无法深究的八卦、那些不知所云的感悟、那些似是而非的谣传、那些低俗庸俗的段子,不是丰富了你的生活,反而是把你阻隔在了一个伟大的宝库之外。

  互联网的丰富,正源于其海纳百川。网络时代独有的文化,可说是一种“新集体文化”。知识之海、观念之海,在每个“集体人”的参与中更显无涯。网站“豆瓣”上,无数网友的标记、评论和打分,形成了影片、书籍、音乐的“豆瓣标准”;网站“知乎”中,许多专业人士分享的知识、经验、见解,形成了对一个问题的多角度考察。而如博客、微博、朋友圈,离开了成千上万用户的参与更是毫无意义。互联网,网聚人的力量;新集体文化,同样网聚每个人的文化。

  今天的中国人,尚未走出自身“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一脚踏进信息时代的洪流,与全世界一起走进“旷古未有之大时代”。近百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比之前上千年更大。

  从人类文明进程看,这样的时刻,往往伴随着文化活力的迸发。如文艺复兴,如启蒙运动,灿烂的文化成就,都生长于全新生产生活的土壤。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我们有着怎样的文化素养,不仅仅决定着我们能收获什么。告别“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告别“只有一天生命”的短促,走出心灵之“宅”,克服精神之“惫”,培厚新集体文化的精神土层,才能给历史真正留下属于我们时代的文化遗产。
看过“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