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国情左右税情,税收因时而为。主动适应国情深刻变化,税收有着高度自觉。1992年发布有史以来第一个《税收征管法》,为税收征管秩序定下根基。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大突破。加入WTO,普惠制让税收脱去贸易保护主义外衣,它也不再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属品。2006年废除农业税,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式走入历史。加快推进“营改增”步伐,公平合理的税收政策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

  作为经济杠杆和调节器,税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担当。无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还是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无论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还是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税收功不可灭。不仅如此,税收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更是一马当先,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中小型微利企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税收在一系列硬仗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使税收充分释放职能,实现税收与经济的高度融合。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与民生相连。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保、生态等领域,催生税收强大的情感共鸣。体恤民情、关爱民生,与民生共进退,税收为民生出彩,让百姓感到税收骨子里的可爱。情注“三农”,让国家的每一分补贴温暖民心。鼓励就业,税收优惠助推创业就业站稳脚跟。减轻税负,一提再提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抑制房价,税收力促百姓买得起房。保护生态,深化资源性产品税收改革,税收为生态文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然,税收不是万能的,更不可能包治百病。但在国家政策这个箩筐里没有税收却是不可想象的。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税收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唯有形成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关键,紧盯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核心,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增强税收自善、自信、自觉,税收必将完全融入“中国梦”的斑斓世界。

  AAA(二)

  国风 家风

  — —让二者比翼齐飞,共同谱写社会和谐新篇章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目前,在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打造中国发展升级版的时代背景下,用家风促国风,用国风带民风,愈加重要,愈加紧迫,愈加凸显。

  因势而谋,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家庭是构成国家的基本单位,家风好国风才好。例如破窗效应,指的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在加强家风与国风建设中,应该及时发现家风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因此,只有提高家风的水平,才能构建良好的国风。

  应势而动,国风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国风作为一个国家的风气,十分重要,家风的终点站是营造好的国风。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法治河北的开局之年。在历史的交汇点,国风与家风建设,愈加凸显,愈加重要,愈加紧迫。需要我们认识国情,深刻了解时代背景,适应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的特殊时期,化解国风矛盾,全面深化国风建设,任重道远。“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因此,只有国风建设到位了,才能为家风提供方向和指引。

  顺势而为,家风与国风一路同行,统一于社会风气建设的全过程。家风与国风是我国风气建设的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二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在斗争中实现和谐,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在实现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家风与国风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需要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将家风与国风进行结合,深入挖掘,找出共通点,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只有家风与国风并重,统一起来,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梦想越近,可能遭遇的挑战越艰巨,前行的脚步也须更坚定。在家风与国风和谐相处的进程中,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梦想渐行渐近,更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AAA(三)

  补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建文化强国

  人类的发展,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需求,精神需求中包括着文化需求。曾经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当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谈不上文化惠民,更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目的。

  但多年来,我国经济勃兴,文化衰微。显见的现实是,农村一些乡土文化沦为“非遗”古董,逢年过节,传统的扭秧歌等乡村演出已非常罕见;企事业单位原先办得红红火火的各种文艺队、体育队也早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加班、再加班;中小城市里大大小小的电影院,不是被拆迁,就是改为他用,偶尔能有几次文化演出,但“天价门票”只能使其变为权贵者的“盛宴”。一些地方动辄提出“文化搭台”,而“唱戏”的却是经济;文化只是媒介和装扮,而非涵养公众的思想文化的有益养分。而这种文化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我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对滞后。在这种形势下,补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势在必行。

  政府部门必须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要适应形势变化和顺应群众期盼,增强文化惠民的渗透力,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文化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新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一个社会群体健康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对提高,与此相应的,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此,我们要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在丰富他们文化娱乐生活、陶冶情操的同时,向文化强国继续迈进。
看过“2017年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