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一)

“好政策”符合人民意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群众公认的“好政策”,往往能够“恰逢其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够满足当时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好政策”既是送给群众温暖、福祉的“阳光”,又是涵养公民良好品性和素养的“土壤”。“好政策”不仅仅满足人民意愿,而且深刻影响党风、民风、世风,影响公民内在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滋养公民的理性、德性。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理性”是一种冷静理智思考分析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审慎地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态度。“理性”意味着不完全受感性欲望的支配,不意气用事,不冲动盲从,不狭隘任性,不走极端;“理性”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崇尚“理性”是秉持科学精神的表现。公民理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只有大多数公民具有了普遍的理性,大家才能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良好的公共管理秩序,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德性”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也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条件和标志。政策是精神文明的旗帜和风向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对公民的品德修养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好政策”能把坏人变好。“坏政策”能把好人变坏。“好政策”能激发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抑制邪恶贪婪的部分。如一些领域“实名制”政策的推行,使人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培养了人们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对于我国特殊国情而言,“好政策”意义重大。某些关键领域的“好政策”已成为了人民群众期盼的“甘霖”“雨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牵引机”、“助推器”和“加速器”。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比较稳固,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某些政策调整的余地和空间更大,也较为灵活,因此发挥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涵养公民的理性和德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政策”对公民的理性、德性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作用。

2017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二)

脱贫当破“精准识别”难

精准扶贫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有助于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其前提是精准识别。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应该不复杂,其实在不少地方这还是件新鲜事。笔者日前在西部某省调研时就了解到,一些地方的精准识别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消耗了一些基层干部群众的精力。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其一,存在“等靠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勤劳致富成为共识。但在有些贫困地区,“要”的思想十分突出。以前,扶贫往往是发钱、发物,有些贫困地区的群众对此似乎习惯了。针对本轮脱贫攻坚,少数已经脱贫的人认为又要开始发钱了,便千方百计“装穷”,有的从城里的楼房搬回到乡下的土房子,有的把汽车等财产卖掉,有的甚至不惜上演苦肉计扮作残疾人,以便列入扶贫名单。

其二,宗族观念的干扰。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有着较浓厚的宗族观念,偏远贫困地区尤甚。家族团结互相帮忙是好事,但也存在优亲厚友、不讲原则的情况。一些已经脱贫的人为了进入扶贫名单,族人互作伪证,为精准识别增添了障碍。在一些地方,一个村子成百上千人都是一个家族,调查识别相当困难。

其三,“村霸”兴风作浪。在一些贫困村,个别人一贯恃强凌弱,把持村务,成为事实上的“村霸”。这些人本已脱贫,有的甚至是有相当资产的老板,为了能使自己进入扶贫名单,极少数人设法干扰精准识别工作。

其四,有些村干部不给力。村干部对农村情况最了解,是精准识别必须依靠的力量。然而,由于待遇较低等原因,有些村干部工作不积极,个别人甚至徇私舞弊,影响了精准识别工作。

精准识别的复杂性,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抢着当穷人”,从表面看是利益驱使,实际折射出贫困地区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的淡漠,这无疑会降低脱贫攻坚效率,增加脱贫攻坚成本。存在此类现象的地方,应该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一方面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引导干部群众正确认识脱贫攻坚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扶贫工作,有序高效地加以推进。

2017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三)

城乡一体化是解除“三农”难题的金钥匙

曾经,“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耕幸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快乐,“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的农耕趣味,绘就了一幅幅优美的华夏农耕文明画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进步的一大难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固本强基,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大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当前,资源环境制约愈发突出,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不转变方式就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关口。六盘水市钟山区围绕“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农民、跳出农民抓农民增收致富,立足农村、跳出农村抓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可见,唯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方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大多行政村基本上都有了公共服务中心。东陈镇石池村从农民的现代生产生活必须方便、快捷、优质的需求出发,围绕“五个一”搞活了村公共服务中心,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然而,有些服务中心活动不够正常,甚至出现了设备闲置的现象。可见,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好,增强其多重功能与价值,对于加强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既是一项富民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合力支持,需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唯有此,才能真正把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幸福家园。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务必通盘筹划、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别不仅影响了农业和农村问题,也对农民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平衡,实现城乡一体化,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解除“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切实打破城乡界线,优化资源配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切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会早日实现。

看过“2017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8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