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生不是中小学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师德未必会对大学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因而不注重修德。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大学生正处于“精神成人”的重要关口,品德、人格、志趣等正在定型之际。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接触对象,高校教师是大学生为人处世的直接参照系,他们的德与行是大学生走向“成人”和“定型”的直观范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大学生们不仅在意教师怎么说,更在意教师怎么做;不仅看重教师的才,更看重教师的德。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培育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大学生的影响绝非微不足道,而是重大深远。
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师德,作为教师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所应遵守的行为规则。要想育人,必先正己,古今亦然。有的教师坐不了“冷板凳”,耐不住寂寞,抵制不住种种名与利的诱惑,以致思想道德出现滑坡,也就谈不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的高校对大学生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也就谈不上重视师德的铸造与培养。古人云,“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成德,既要成学生之德,也要成教师之德。只有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先锻造好,才能在高水平和高层次上育好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高尚的师德操守令人钦佩,也广为流传。今天,高校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师德,不仅在于要继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师德优良传统,更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这样,我们才能把大学生这一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发掘好、锻造好,使他们真正成为造福社会的有用之才。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文化自信与文艺繁荣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源于传统的优秀文化,基于今天的文化繁荣。
文化繁荣中必有文艺繁荣,它是丰厚、博大、百花盛开的精神园地,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如果说延安文艺座谈会,旨在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那么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吹响精神号角。“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这些激荡人心的理念与期许,激励着广大作家艺术家去创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毋庸讳言,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人们拥挤在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难得安宁。对于一些人来说,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都在被物化、被抛弃。不少人好像都得了一种迷心逐物、心为物役的“现代病”,得了一种不讲信誉、弄虚作假的“信用缺失症”.中华民族素有的讲诚信、守诚信的优良传统,受到冲击和考验。
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同志指出,“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些论断切中肯綮。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精神世界出现了问题,人的行为就必然会破规失矩。
如果经济发展了,精神失落了,国家能够被称为强大吗?历史昭示我们,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这就是为什么同志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今天的时代大环境,呼唤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创造这样的优秀作品,需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以正能量和感染力去“温润心灵、启迪心智”.比如,一批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组成了“满天星业余交响乐团”.虽不是专业文艺工作者,但以“爱乐人”的身份,重新拿起青少年时代曾经感动过自己、早已久违的管弦乐器,走到青年学子身边,让青年学子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人生激励和生命感动,就收到很好的效果。悠扬乐声中,青年学子读懂了“青丝华发,未敢忘忧国”.
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当文艺生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当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有了深厚的土壤,也拥有卓越的力量。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做一棵低头的稻穗
据传古时北京有位裁缝,无论何人,经他缝制的衣服没有不合身的。一位当朝御史慕名找他做官服,这位裁缝不着急量尺寸,而是询问御史官龄。裁缝说:初任高官意高气盛,身躯往往微仰,衣服应后短前长;任职稍久,在官场经过磨练,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如果任职久了,则内心装着的是谦逊,身体往往 微俯,衣服就应前短后长。这话颇具意味,用百姓的话讲,就是做官要夹紧尾巴。
事实上,百姓教育子女,亦常说不要翘尾巴,做人做事都要夹紧尾巴。毛泽东同志就曾对来访的客人回忆:“我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常常教育我‘夹紧尾巴做人’。这句话很对,现在我就时常对同志们讲。”的确,夹紧尾巴,谦虚谨慎,心存敬畏,做人做事如此,做官亦当如此。
但是夹紧尾巴历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以来,党中央用3年多时间,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守纪律讲规矩开始形成气候。然而,依然有一些人的思想停滞,尾巴仍然翘得很高,为官行事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不收敛不收手。有的“聪明人”会藏尾巴,看似规矩起来了,但对群众呼声装聋作哑,坐视小事变大,或者传达学习动静挺大,对苗头和问题却不吭声。事实证明,悟不透心存敬畏对于党员干部的真正价值,夹紧尾巴很难。
心存敬畏应是党员干部的内在品质,而不是对监督制约的某种恐惧。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造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伦理,是我们党的初心。拧紧这个“总开关”,才能自觉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也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升华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权力和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既然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必须老老实实为公而不为私。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只要权力而不接受约束,三百六十行没有一行允 许,何况是引领社会前进的先进分子。那些以权谋私、恣意妄为的人,到头来没有不栽跟头的。
心存敬畏是党员干部的终身修行,不是什么“从政技巧”。有的人认为现在上面抓得紧、处理严,所以要小心谨慎、夹紧尾巴,好汉不吃眼前亏,这被一些人视 为“生存智慧”,实则是十足的机会主义。合格的党员干部靠长期身体力行修炼而成,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必须体现在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上。与组织捉迷藏玩魔术,对组织的谈话函询和关爱一味拍胸脯、“挤牙膏”,刚刚还在学习党规党纪,转头就去践踏党规党纪,自以为掌握了所谓“官场秘笈”,实际是腐朽的封建旧官场做 派,不是共产党人的作风,必须坚决反对。
当然,就像保险丝是为了更好地送电、车闸是为了更好地开车,心存敬畏、有所不为正是为了有所作为、大有作为。“正事不干、错误不犯”是极其有害的作秀,与党纪初衷南辕北辙,这样的人,迟早要被淘汰。
低头的是稻穗,抬头的是稗子。谁心存敬畏,并且愿意为国家民族建立功业,谁就拥有了真正的自由,未来海阔天高。在政治新生态下,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的新风貌新境界:夹紧尾巴做官、埋头踏实做事。
看过“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