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改善民生服务需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随着电影下乡、基层休闲大广场的新建、村村通道路的通行,都说明国家加大重视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然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基层影院匮乏,造成群众生活枯燥,到基层文化活动凋零,导致群众难以提升修养,再到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时有发生。为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需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以发达国家为例,重视发展立体化交通,构建地铁、轻轨、公交为一体的交通体系,规定几百米内必须能够换乘,实行一票制,降低出行成本,减轻出行压力。因此,我国实现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必须学习西方经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改善民生服务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老人曾构建的“大同社会”就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的民生目标。然而,反观当下,养老方式单一,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难以适应421家庭结构的养老需求;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资源地区分配不均,加剧医疗资源的争夺,引起地区之间矛盾;社会福利难以发挥调解贫富差距的作用,导致两极分化日益凸显。由此,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极力完善公共服务,学习英国做法,实行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不同群体、针对不同阶层、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改善民生服务需要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住房是民生之所,改善民生服务需要促进教育、就业、住房的发展。然而,当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南门难出贵子现象屡见不鲜,加剧了贫富差距;时下就业呈现结构性矛盾,知识人才数量远远高于现存知识岗位的供给;当前房价居高不下,虽实行限购,但仍难以满足部门群体的安居要求。因此,推动民生发展,必须优化公共服务,以美国为例,为实现教育公平,实行教育投入公平分配,政府发行公债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向贫校供给;将教育经费的增量去弥补贫校的资金不足。以此解决教育不公现象。为此,我国也需学习,大力发展公共服务。

  从为政之道,民生为本,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再到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民生是维护群众生活的基石,是维持社会稳定的良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改善民生建设是大势所趋,唯有如此,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网红经济应有益于公序良俗

  北京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八成小学生希望成为网红,一些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红的表现却令家长们失望,炫富、炫身材、爆粗口,甚至还有一些少儿不宜的淫秽色情内容。如果任由这类内容主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文化的失败,也是成年人社会的失职。

  网红作为互联网文化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有着草根化、粉丝化的特点。他们最早是一类网络名人,或者热点新闻的主角,其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而,随着一些人刻意“博出位”吸引大量粉丝,一些商业公司从中嗅到商机,靠炒作、制造话题等模式“吸睛、吸粉、吸金”,开启了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与这些网红的走红模式不同,当前这一轮网红经济在内容策划上更加精准,粉丝运营更加商业化,网红本身的形象和能力要求也更高。

  网红之所以能够开启一种互联网经济模式,有其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即网民的自我认同。在网红们和粉丝之间,有着某种微妙而又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当众多粉丝看到自己所认同的网络偶像日益走红,粉丝数量噌噌上涨,那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感足以让他们倾囊相助,纷纷“打赏”。

  正因为网红的一举一动和无数互联网用户的“体验”息息相关,决定了人们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还应作为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移动互联时代,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越大。尤其是考虑到那些关注网红且深受影响的青少年,网红经济更应有益于世道人心。从公众的角度,网红就是那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既是能在自身的专长领域发挥到极致的草根达人,比如通过写作成名的当年明月、南派三叔等人,也有凭借爆料隐私、行为出格、装萌邀宠走红的各色人等。甄别良莠、择其善者而从之,应该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意识。

  互联网的兴起荡平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创造了成为公众人物的平等机会,使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独特的才能获取关注度和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网红需要善意运用自身影响力、主动维护社会公序良俗,让网红经济真正成为创业创新时代的一道风景。

  2017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以战略定力应对中美关系变数

  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注定是一个制造新闻的人物。与蔡英文通话事件余波未了,特朗普日前又发推特专谈涉华问题,抱怨中国在汇率、贸易和南海问题上的政策。

  特朗普在过去几年所发推特里,有数百次提及中国,在竞选总统期间也有几十次提到中国。此次推特的涉华内容并不新鲜。如果说他过去的涉华言论是着眼于选票,不论是对中国“羡慕嫉妒恨”,还是对美国“恨铁不成钢”,其落脚点是批评奥巴马政府以及大选竞选对手的政策,反证自己才是美国总统的“不二人选”;那么既已当选的他继续发表涉华言论,就有可能成为美国未来对华政策风向标,预示着他有可能在这几方面做点什么。此外,他身边围拢了一批有新保守主义思想、对华战略疑心很重的人。这就增加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有人说,特朗普没有从政、外交、从军经历,对中国和中美关系不够了解,特朗普最近的一些言行似乎也印证了人们对其缺乏外交经验的疑虑。实际上,特朗普对中国与中美关系并非一无所知,他有不少感性认识,也有自己的主张。问题在于,他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对中国和中美关系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这里的“一”指“事实”、“二”指“道理”的话,他头脑中的许多“事实”并不准确,比如他在汇率、贸易、南海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就偏离事实;他口头上的许多“道理”也不符合中美关系的基本逻辑,比如他把中国视为美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一部分原因,而不是能够帮助美国解决这些问题的伙伴。

  当前,确保中美关系平稳过渡是两国面临的关键课题。中美关系能否平稳过渡,取决于中美双方能否共同努力,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对于中方来说,要做好两件事。

  一是坚持沟通对话。针对特朗普“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一清二楚”地表明中国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和看法。特朗普过渡团队及其周边的“谋士”们应认识到,中美存在分歧不可怕,关键是要认清双方是利益相连、安危与共的大国。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拿中国说事儿与中国闹别扭,无助于解决美国国内的难题,无助于实现特朗普新政府的国内议程。挑起中美摩擦、搞砸中美关系,也无助于“让美国再次伟大”,只会适得其反。

  二是保持战略定力。有人认为特朗普的出格言行是对中国的试探,中方必须还以颜色,否则会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好捏的软柿子。实际上,从几十年来中国与美国打交道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同美国有斗智斗勇的时候,但中国不斗气,不与美国争一日之短长、图一时之痛快。中方很清楚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特朗普的涉华言行也是这种两面性的体现。既然是两面性,当然不能只用一手来应对。从战略层面看,中国外交的路子符合国际大趋势,美国不论如何调整对外战略,都难以排除同中国的合作,难以撼动中国前进的步伐。中国应按照既定目标,发展好自己,广结朋友圈,以合作共赢打造有利的国际环境,限制美国的敌意选择、任性选择。

  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特朗普现象”带给中美关系一些变数,也会给人“浮云遮眼”之感。在美国政府换届、中美关系过渡之时,需要的是登高望远的大格局和从容以对的战略定力。

8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