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厉行勤俭节约,完善政策是保障。政策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总依据和总遵循。通过建章立制,让大家有据可依,有法可循,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为厉行节约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因此,政府应当加快政策的完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从各个方面减少资源浪费。此外,应当加强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并形成严格的监管和惩戒机制,让制度之剑悬挂在人们心中,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

  厉行勤俭节约,推进科技创新是手段。虽有厉行节约精神与强有力的政策,但同样需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有了以节约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才能使厉行节约不止是在精神,更在行动上具有更有更大的作用,才能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降低能源消耗,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快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力度并把投入使用,使新一代绿色产品在经济社会中发挥作用,真正打造节约型社会,构建生态文明。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要想真正扭转奢靡腐败之风,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需要我们从细做起,从易开始。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完善政府政策,推进科技创新,才能真正构建节约型社会。只有让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团结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够真正节约资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从来治国者 宁不忘渔樵

  俯瞰美国,选择回归实业,提供工人充分的就业岗位,逐渐摆脱虚体经济的沼泽地;远观德国,坚持职业教育,重视以人为主导的生产,终始德国制造之名响彻寰宇;近看日本,对外转移工厂,造成国内制造业大幅萎缩,新一轮产业空洞化危机四伏;环顾国内,人口红利渐减,劳动力成本慢慢上升,倒逼企业实行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尚书》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对于制造业而言更是

  如此,关键在于要促进新时期的工人转型。有鉴于此,需要发挥工人的力量,坚

  持工人路线,打造中国蓝领的新名片。

  加大职业教育,打造工人一技之长。古人陈继儒曾在《小窗幽记》中说:“是技皆可成名于天下, 惟无技之人最苦;片技即是自立天下,惟多技之人最劳。拥有一项娴熟的技术是一个工人安身立命之本,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仍处在整个产业链的底端,工人更多的是通过付体力劳动赚取微薄的工资,整体素质差强人意。故此,政府需开展职业教育,搭建合理的法律框架,定期举办工人技术培训,认可培训岗位;发挥财政输血的功能,大力支持职业学校的开办,重点开设实操课程,持续的为工厂输入高水平技工。唯有如此,才能为工人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提升工人的生活质量。

  增强社会认可,促进工人时代认同。工人,古称“匠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却用自身勤劳的双手从事工业生产,带领人类开启工业革命的辉煌。工人在新中国历史上也书写了一幕幕篇章,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显伟大的雷锋传人郭明义;苦练技术自学成才,立足本职务实创新的金牌工人许振超……他们的名字不胜枚举,彰显着中国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别样风采。正是有他们这群最可爱的人,才奠定了国家发展的坚固基石。故此,全社会需要加大工人这一身份的认可度,形成尊重工人、爱戴工人的良好风尚,更要继承勤劳、坚韧、质朴的优良品质。

  鼓励蓝领创新,实现工人自身价值。马斯洛夫需求层次理论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一个工人并不仅仅只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他们有血有肉,有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在工作岗位上,更多的体现为术业有专攻,通过事业成就人生的价值。所以,企业应将创新植入每一个工人的基因,鼓励工人立足本职岗位搞专利研发;打破阻碍创新的岗位、区域、专业限制,建立开放包容的协同创新机制;此外,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给予金钱、股权、房车等多元化的奖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工人更好的享受到自身努力的成果,更好地仰望星空。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工人问题直接关乎着其自身利益,关乎党的工作宗旨和性质。在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的历史机遇期下,需要保障工人基本的生活需要、进一步认可工人的社会地位、实现其人生理想,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人转型,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方能让经济成果让更多的工人分享。

  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

  凝心聚力的强国梦想,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党的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只有植根于人民、生长于社会,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可能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13亿国民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形成崇德向善的价值风尚。

  社会转型期的多元多样多变,为我们这个古老国家和民族注入了空前活力,也在精神价值层面给人以巨大冲击。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有激动、有振奋,有实现精彩人生的无尽热情,也有困惑、有怅惘,有难以言说的精神迷思。什么样的中国,才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伟大国家?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园?怎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契合人们心灵深处对精神信仰的渴求,我们就能以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广泛的社会共鸣。把握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我们就找到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

  找准情感的共鸣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亲和力。一辈子追求信仰的夫人龚全珍为什么感人至深?刹那间抉择生死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什么粉丝无数?因为她们的选择,击中了人们心中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价值观的认同不仅体现在理性认知,也反映在情感认同上,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找寻思想道德情感的交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入浅出、情理交融,核心价值观就会在这样的引导中成为心灵的罗盘、情感的寄托。

  切中利益的关注点,核心价值观才更有吸引力。如果要发展不要环境、讲政绩不讲民生,公众会怎么理解富强文明?如果办事情都得找关系、打官司也要走后门,老百姓又从何感受平等公正?夯实“三个倡导”的社会基础,必须关切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只有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形成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法治环境和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和感召力。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主体。在坚持以人为本中提升价值认同,以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就有了最深厚、最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就一定能描绘出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心灵图景。

8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