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一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共建共享要求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同样,医患关系的重塑需要供给方担负起责任,也对需求方的主动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在医学界广为流传,“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生不是万能的,医生是充满“遗憾”的职业,医疗越来越发达,但未知仍不少。遗憾的是,这没能上升为共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治愈疾病是理所应当的,治不好就一定是事故。因此,重塑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同时,法制教育也不能缺位。不少患者把“医闹”视作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无知无畏,却不知“医闹”中的极端情形已经入刑了。

  矛刺盾挡,方成矛盾。医患关系有些走样,一些医生也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医生的职责当然是尽量治愈,但也需要对患者提供帮助、给予安慰。不知何时起,“流水线”门诊多了,帮助、安慰少了。人文关怀是医术之外的医道。只有不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生的共情心,能看“病”更能医“人”,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

  医患矛盾的冰释,也需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力推进。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位,离不开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医生知识劳动价值提高了、阳光收入增加了、医生的腰杆会更直。与此同时,降低药品与耗材价格、优化医保支付制度、推进有效成本管理,才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医改,创造出一个患者满意、医生舒心的医疗环境,和谐医患关系才有制度性的保障。

  而要减少门诊前的纠纷,更不能少了“法治门诊”。医疗虽然是一种个体差异巨大的领域,但通过立法相对清晰地界定各方权利与义务,以制度性、强制性和保障性的法律保护各方利益不受侵害,无疑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疗卫生秩序。对医患关系进行引导和梳理,需要建立一套结构完备、指向明确、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卫生法体系,帮助医生和患者排除影响合作的因素,共同为治疗扫清体制机制性障碍。

  201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二

  聚力创新 聚焦富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江苏是东部沿海省份,多年来,全省上下为圆梦小康孜孜以求、扎实奋斗,创造了丰硕成果。2014年底,视察江苏,为我们勾画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美好蓝图。我们要积极展开实践,赋予全面小康建设新的内涵;我们要在已经凝聚起强大力量、迈出坚实步伐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以新江苏定位引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个贯彻新发展理念、体现“强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更高质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社会治理更加完善6个方面,核心要义就是发展水平要更高、群众获得感要更强。围绕这一要求,今后5年我们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是:聚力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苏省的发展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受着调整的阵痛。未来5年,我们能不能冲出转型的关口、实现发展的凤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根本上取决于发展动力转换的速度,取决于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为主动力。在这一阶段,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快马加鞭持续推进。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要推动全面创新,着力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让改革创新贯穿全省一切工作,成为江苏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广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现在江苏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还不高。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必须更加自觉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工作追求,千方百计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气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帮扶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无论是抓改革还是促发展,都要强化民生导向,实现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共同创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5年要打赢的主攻仗。

  2017年甘肃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三

  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

  党的以来,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原来的一些制度空白被填补,一些不够完善的制度得到修订完善,一些已经过时的制度得到系统清理,这大大增强了党内外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下一步面临的任务是在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保证制度有效执行,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制度意识。同志在讲到制度治党问题时特别强调“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确立对制度的正确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在《党章》和党内其他规章制度中一直是有明确规定的,但与这些规定背道而驰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个别党员制度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把制度当成稻草人、橡皮筋,对制度的执行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制度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任何一个组织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要靠制度而不是靠别的什么来保证一个社会或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呢?这是由制度内在的刚性决定的。比如,我们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讲的就是制度的刚性,它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例外。制度刚性决定了制度的公平性。如果执行制度有了例外,就会有人去效仿这种例外,就会产生破窗效应。那样,制度就会失去维护秩序、促进公平的意义,甚至会为一些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强调严格执行制度,还因为一旦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制度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受到伤害的就不仅是制度本身,而且会波及制定和颁布制度的主体,损害其权威性、公信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从长远看,其制定和颁布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所产生的危害,往往比不制定这样的制度还要大。古代商鞅通过南门立木建立信用,立的就是政府的权威、改革者的权威。这种权威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把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严格统一起来,制度一旦确立,就必须坚决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

  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通过深入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制度,牢固确立规则意识。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情大于规则”的意识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逐步消除。党员干部应当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业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没有正确的制度观念和意识,没有各项制度的科学确立和有效执行,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党的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明显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后,应通过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

  保证制度不成为稻草人和橡皮筋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制度,让人们看到制度的威力,让不执行制度的人承担应有的后果。人们在实践中对制度权威的感知,往往要比学习制度条文来得深刻得多。比如,闯红灯违反交通法规,但如果只把这一规定写在法条里却不对闯红灯的人做出必要的惩罚,就无法有效遏制闯红灯的现象。对于新制度的执行而言,开头是最难的。商鞅愿意出50金让人搬走一根木头,就是为了解决开头难的问题。在当前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我们也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和办法来纠正不重视制度执行的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执行到人到事,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8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