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是“社会好”的标杆和准绳,是“生活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人们普遍认为,某个历史阶段,社会之所以和谐稳定,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定得好,落实得好。只要把中央的“好政策”贯彻好,执行好,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社会就更加和谐。可以说,人民群众对各个领域具体“好政策”的出台寄予了厚望。

  “好政策”符合人民意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群众公认的“好政策”,往往能够“恰逢其时”、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发挥重要作用;往往能够满足当时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推动社会发展。“好政策”既是送给群众温暖、福祉的“阳光”,又是涵养公民良好品性和素养的“土壤”。“好政策”不仅仅满足人民意愿,而且深刻影响党风、民风、世风,影响公民内在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滋养公民的理性、德性。

  “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理性”是一种冷静理智思考分析问题,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科学审慎地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态度。“理性”意味着不完全受感性欲望的支配,不意气用事,不冲动盲从,不狭隘任性,不走极端;“理性”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崇尚“理性”是秉持科学精神的表现。公民理性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只有大多数公民具有了普遍的理性,大家才能合理表达诉求,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矛盾,整个社会才能建立良好的公共管理秩序,保持稳定和谐的状态。

  “好政策”滋养公民德性。“德性”是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也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条件和标志。政策是精神文明的旗帜和风向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会对公民的品德修养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好政策”能把坏人变好。“坏政策”能把好人变坏。“好政策”能激发人性中至美至善的部分,抑制邪恶贪婪的部分。如一些领域“实名制”政策的推行,使人们习惯于对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培养了人们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

  对于我国特殊国情而言,“好政策”意义重大。某些关键领域的“好政策”已成为了人民群众期盼的“甘霖”“雨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牵引机”、“助推器”和“加速器”。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比较稳固,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某些政策调整的余地和空间更大,也较为灵活,因此发挥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涵养公民的理性和德性,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政策”对公民的理性、德性具有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作用。

  2017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转变就业观念 化解就业难题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已经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跨越。但与此相伴的是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实。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和改善就业问题需政府拓宽就业渠道等系列有力作为,但也需要大学生自身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关键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方能够化解就业难题。

  从实际出发,找准择业“坐标”。习勉励大学生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首要一点就是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身从而确定好择业的“坐标”。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频繁跳槽的窘境,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呢?究其原因还在于部分大学生择业方向的迷失,不能够发现自身的特质,不能够挖掘内在的潜质,不能够把握就业方向,从而使就业成了大学生的难题。因此要化解就业难题需要青年人能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要对自身特质、潜力以及就业意愿和方向做出明确定位,把握好就业的“横向坐标”;另一方面又要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针对职业特点,确立短中期的职业规划,不断沉淀和提升,掌握好就业的“纵向坐标”。

  从基层出发,放低从业“姿态”。基层是锻炼青年人最好的“熔炉”,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更加刚强;能够凝聚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更能奋进;能够实现我们的价值,让我们更加优越。小岗村的沈浩扎根基层,砥砺奉献,将基层作为人生的事业坚守下去,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更应该秉承先进人物的精神,放低从业姿态,切勿好高骛远,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因此在择业时应该拓宽就业渠道,放眼基层工作,将基层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去坚持、努力、奋斗,在基层工作时要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眼往下看、脚往下走、劲往下使,真正的做好基层工作。

  从岗位出发,创造就业“业绩”。平凡的岗位依然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最美司机吴斌在平凡中诠释了何为安全“责任”,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平凡中演绎了何为师者 “奉献”,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在平凡中塑造了何为保卫“义务”,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人生的定位,让自己的人生闪光,因此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应该真正的从岗位责任出发,要明确岗位责任,将岗位责任与人生信念相结合,将奉献、责任、善良的人生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中发现闪光点,更加明确责任与义务,在平凡中演绎不平凡的人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对于大学毕业生,尤其如此。十年寒窗苦读,亲人殷切期盼,如果毕业换来的是失业,让人情何以堪。对于大学生来说,实现就业是一生幸福的起点,因此真正的化解就业问题还需要从扭转就业观念就要找准择业“坐标”、放低就业“姿态”,创造就业“业绩”,才能够让就业不再是难题。

  2017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文化传承助推城市创新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新城新区更应走在实践的前列。泾河新城,作为陕西省西咸新区的五大组团之一,从实际出发,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正积极践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理念。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以往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少了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千城一面”并不罕见;如今,突出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逐渐成为各地践行的城市发展理念。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保持活力、创新发展的“底气”,正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传承。

  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城市要想形成品格、展现特色,就需要在文化传承中创新,体现城市精神的时代性。

  传承首先要找准特色。哪里与众不同,哪里独树一帜,不是“人无我有”的简单区分,而是“我有且优”的特色打造。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独特的文化景观,但不意味着“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是抓到啥就是啥,立足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才能找出最有价值、最有特点的城市名片。关中地区有浓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立足商帮文化、秦腔艺术等,新城重点打造了崇文文化旅游景区、陕商文化博览馆、国艺秦腔馆等项目,将传统发扬光大,已成为对外展示的名片。

  传承重在谋求创新升级。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深挖、保护、展示,更需要以开放的姿态进行价值再造,让其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引擎。换句话说,保持底蕴、守好文化是一方面,能不能激活文化才决定能否给传统文化二次生命。泾河新城的茯茶镇以近千年历史的泾阳茯茶文化为依托,充分开发文化旅游,形成茯茶文化、关中民俗文化、关中生活文化为一体的小镇项目。用旅游包装文化,用体验感受文化,既吸引客人,又做大产业,也传承文脉,“文化+商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激活了小镇经济,成为新城实践探索的一个典型样本。

  在传承与创新中塑造创业动能。人为新城而来,业为新人而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怎样留得住人、养得起人、富得了人,应该是城镇发展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不能漂亮了房屋,而牺牲了发展,要让当地群众获得城镇化的实惠。就像特色小镇,建设在周边、发展在周边、富民在周边,既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也吸引不少企业及“创客”,成为孕育创业创新的生态圈。可以说,文化点燃了经济火花,一定会带来切实的百姓福祉。

  新城新区的精髓在于创新。但是,求新不是单纯地平地起高楼,求变不是功能雷同地标准化组建。一座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不仅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更应该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火车头”。唯有在文明传承中“有破有立”,城市发展才能筑起属于自己的底蕴和气质。
看过“2017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范文”

8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