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山西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山西公务员申论范文一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为我们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然而,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城市病、贫民窟、空心化等一系列难题渐次凸显,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反思这一现状,根源在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追求速度,忽视了人的基本需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故此,坚持以人为本,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加快户改是前提。截止到2013年,虽然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3.7%,但户籍城镇化水平仅为36.7%左右。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定居在城市,却并不具备城市的户籍。正是由于这尴尬的处境,使得这一部分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沦为城市边缘化的群体。正因为此,高屋建瓴地指出,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化居民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只有以户籍为保障,才能真正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地生根。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保障就业是关键。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前提。只有充分保障城镇居民的充分就业,才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而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为此,政府一方面要稳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养,使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要加大劳动法的贯彻落实力度,用法律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就业权,让广大农民工工作得放心,工作得顺心。

  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完善公共服务是保障。福建晋江市是一座100多万外来人口的大城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公共服务建设不足,群众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交通等基本公共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一些优秀的科技和企业管理人才、技术工人弃晋江而去。由此可见,公共服务水平是群众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宜业宜居宜家的基本标准之一,是检验城镇化是否做到以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故此,政府要提高重视程度,把公共服务水平做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此同时,全面规划,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事业,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体现以人为本。

  千条万条,不落实就白条;千难万难,善抓落实就不难。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要坚持落实落实再落实。一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就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解决城镇居民的生存和发展之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

  山西公务员申论范文二

  精准扶贫 要“输血”更要“造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始终追求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逾7万人摘掉了贫困帽子。与过去相比,贫困面大幅缩小了,但当前要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精准扶贫就是解决问题的良方,要将精确扶贫进行到底。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但长期以来,传统的以地理区域为扶贫目标的扶贫方法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致贫原因不明、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导致“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尴尬。有些地方拿着国家大笔扶贫资金,在贫困县修建“长安街”,到贫困乡镇盖起“白宫”“天安门”,美其名曰新农村建设。部分贫困地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不仅脱贫难上加难,而且颠覆了扶贫的本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扶贫工作也面临着“一城一地”,甚至“一城一地”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复杂现实。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找到避免“水土不服”、适应当地实际的扶贫“土方子”“金点子”。

  扶贫要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避免以往扶贫活动中出现的“投入偏离”现象,才能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要以“精准施策”为前提,科学有效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要以“精准输血”为核心,确保贫困地区均衡协调发展;要以“精准管理”为关键,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水平;要以“精准考核”为保障,确保扶贫开发高效务实推进。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百姓,时不我待。改善民生和扶贫攻坚是同步小康需须完成的硬任务。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齐心协力打好攻坚战,众志成城啃下“硬骨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把扶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共同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让贫困户享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山西公务员申论范文三

  立国之道 学礼为本

  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绚烂的中华文化,而礼仪规范则是镶嵌在中华文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程门立雪为世人树立尊师重道的标杆;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尽显君臣之义;汉文帝亲尝汤药侍奉亲母乃孝道典范……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仪规范,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大国意识,也印证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礼仪:金钱赡养让孝道文化不断异化,家庭孤岛为邻里和睦抹上冰霜;同时,全球化的步伐将国民素质至于世界的放大镜下:“中国游客”被贴上庸俗的标签,西式着装的尴尬让国人沦为笑柄。诚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立国之道,重在树立规矩,立矩之始,当以学礼为本。

  学礼,以正立身之本。个人想要在社会安身立命,学礼必不可少。礼是规则、礼法,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为官之礼,即严明政治规矩,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若失此礼,则会脱离群众,滋生腐败,乃至身败名裂;为客之礼,即入乡随俗,谦让为先,文明友善。若失此礼,则会破坏习俗,招人厌恶,甚至孓然一身……师生、父子、邻里之间皆有礼,唯有遵守这些无形的规矩,培养作为公民基本的自觉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得以立足社会。

  学礼,以固兴业之基。礼是礼貌、礼节,乃是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的体现,是事业有成的基石。三国时期,刘皇叔求贤若渴,欲将诸葛亮招致麾下,刘备并未强行掳人,而是三顾茅庐以礼相待,终获孔明信任,将遇良才,为蜀国霸业奠定了基础;黎明画展,并非单纯的炫技,而是着墨于中国式的礼,于水墨丹青之中,尽显东方文化精神,凸显责任抱负,成为艺术殿堂不朽的丰碑。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离不开“学礼”,如此一来,方能家庭和睦、长幼有序,治国有道,收获民心,最终成就平定天下的伟业。

  学礼,以显大国之风。华夏文明,流芳千古,诚信友善、亲诚睦邻等延续千年的传统礼仪,彰显着大国之风,传递出国民的大国意识。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和平的丰碑;今有国母接待邻国,旗袍唐装,馈赠国货,传递以和为贵的名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硕果,给了中华民族再一次站在民族之巅的机遇,而学礼,即培养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大国意识,它源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自私到奉献,从市侩到高尚,以此彰显我大国之风,民族之魂。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先贤的训导犹如黄钟大吕般萦绕耳边,震慑四海。学礼法,才能知荣辱,以达立身安命;学礼节,才能养品德,以致事业有成;学礼仪,才能聚国魂,以显大国之风。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要从学礼开始,激浊扬清,立己达人,不断凝聚文化软实力,重振我中华文明礼仪之邦!
看过“山西公务员申论范文精选”

86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