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热点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一

  有数据显示,广东2015年预付卡投诉受理案件数量超过7000件,一些商家用各种手段吸引消费者预存大量现金,但有些涉嫌变相融资、非法集资,甚至出现卷款上亿元跑路的现象。

  |综合分析*

  [预付卡消费的意义]

  预付卡消费可以让消费者与商家实现双赢。对消费者而言,预付卡消费可以享受较大的价格折扣,而且比现金消费更加安全方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对商家而言,预付卡可以锁定消费,稳定客户人群,而且可以迅速聚拢资金,扩大业务规模。此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预付卡有利于刺激消费——消费者用预付卡消费时,卡上数字减少不像掏现金那样心疼,消费节制力会有所降低,这和信用卡消费异曲同工。正因如此,近年来全球预付卡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消费方式。

  [乱象分析]

  遗憾的是,在我国当前的预付卡消费市场却呈现出以下乱象:一是商家诱导消费者买卡充值时,口舌如簧,吹得天花乱坠,而一旦消费者掏了腰包,才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各种消费陷阱让人防不胜防。二是当消费者对商家的服务不满意时,退卡几乎是一种奢望,欲罢不能。三是有的商家索性玩失踪,一跑了之,让消费者预付卡里的钱打了水漂。

  以上种种乱象阻碍了预付卡市场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消费者的权益经常遭受损害,人们不敢大胆使用预付卡,有些人甚至拒绝这种消费方式;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极态度,自然会影响商家获取利润和扩大经营,一些商家坑害消费者,最终坑害了所有商家。也就是说,本该“双赢”的预付卡消费变成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输”,并且陷入恶性循环。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预付卡本可以刺激消费,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是目前最需要快马加鞭的一驾马车。本该“双赢”的预付卡消费变成“双输”,最大的输家是我们的消费市场乃至国民经济。

  |参考对策*

  专家认为,要填平预付卡市场的消费陷阱,根本上还得靠法治,唯有法治才能为预付卡消费保驾护航。

  一方面要完善立法,用法律法规对预付卡消费的各种环节进行规范。譬如保证消费者办卡自愿、退卡自由,尤其是退卡自由,不管商家有多少花招,只要消费者拥有无条件退卡的法定权利,就能有效倒逼商家诚信经营,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用严格监管和责任追究制约商家,为消费者撑腰。譬如可考虑实行预付卡报备制度,对商家订立的预付卡消费合同进行合法性、公平性检查,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再譬如,探索采用信用监管、推行先行赔付等手段,积极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至于有些商家卷钱跑路,则应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能姑息。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二

  曾观察两位棋手下围棋,他们经过一番激烈对弈,输赢始见分晓。结果,输者低头微笑认输,而赢家善意点醒对方:您知道这一局为何落败于我吗?其实并非功力不深,而是心力不够。“心力不够”,可谓一语点醒棋局中人,更引人深思。

  |综合分析*

  所谓“心力”,乃是影响行为的内驱力,是精神或意念层面的力量,衡量着人的心理能量。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心力照见能力与担当,是综合素质的反映。心力充沛、内蕴深厚,就能不断增强自信,有利于在尽心履职中实现个人价值。反之,如若心力不足,便容易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常盘算自己的“小九九”,甚至误入歧途。

  从现实情况看,因心力欠缺而违规犯错的教训并不鲜见。譬如,一些落马官员在青年时代也曾志存高远,甚至早早成为后备干部。但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稍遇不如意,他们便选择抛弃信仰、放任自流,最终一步步背离初心、坠入深渊。事实证明,即便能力再强、功力再深,如果心力不够,仍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徒劳无益。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领导干部的心力之源。一个领导干部心力强不强,归根到底就看为民造福之心实不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抱守这样的情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即便为民造福的实践中,遭遇这样那样的挫折与困难,其心力也只会愈挫愈坚。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态度上尊重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就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其心力就愈不可撼、愈见不凡。

  |参考对策*

  总结,古人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树立崇高理想、强化廉洁意识、塑造清正观念,不放纵欲望、不贪图享受、不沉迷逸乐,拒腐防变的心力就会不断提升。

  坚守廉政作风、坚持依规办事,虚心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的监督,始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与一切诱惑、风险保持距离,做到权势面前不折腰、物欲面前不同流、人情面前不中弹,就能在得失之间不焦虑,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使凛然正气充塞乎胸,让干干净净干事的心力历久弥坚。

  将党规党纪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绷紧纪律这根弦,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不越“雷池”、不踩“红线”,领导干部方能练就不凡心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韧劲与后劲。

  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热点三

  【热点背景】

  2014年7月5日下午5点的杭州公交纵火案导致30人受伤,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引起了全国人民对公共安全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多起公共安全案件,2013年6月7日的厦门公交车纵火案,致47人死亡,30余人因伤住院;2013年8月19日的安阳公交抢劫杀人案,一名男子在安阳市区至安阳县北郭乡的公交车上持刀抢劫杀人。车上33名乘客,15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3人在途中和救治中死亡。这3名遇难者均为未成年人。此外还有2013年11月22日发生在青岛黄岛的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的爆炸事故,爆炸现场浓烟冲天,造成55 人死亡,9人失踪。2014年1月9日表示,青岛中石化“11·22”特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7.5 亿元。这一系列公交安全案件的发生,引发了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特别是公共交通安全的隐忧。

  【原因分析】

  这一系列惨案的发生,首先体现出的是城市系统的安保水平与当前的公共安全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公交车是公众出行常用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燃烧事件,由于是封闭式的,且往往人员众多,导致人员疏散有一定的困难。其次,之所以会屡屡发生公共安全事件,也与我们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发展过快,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社会心态失衡,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这就必然会导致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最后,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些都是导致近年来公共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研究意义】

  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加强公共安全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如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就谈不上以人为本;如果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如果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安全可以引发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加强公共安全工作,为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宗旨所在、使命所在,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提出对策】

  一、完善相关安全逃生设施,建立迅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在我国很多地方没有相应完善的安全设施,也没有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没有办法第一时间进行救援,往往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尽快建立起体制完备、高效运行的社会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健全灾害紧急救援的协调机制,建立应急灾害拨款机制,完善灾害预警侦测报知系统,完善救援装备器材保障计划体系,吸引民间资本,建构城市紧急救援力量系统。

  二、加大宣传,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理念。城市防灾应重在增强预防意识,安全无小事,只有在平时注意细节,才能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首先要从小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安全理念教育,及时进行安全求生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媒体也应该加大对于安全理念的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成员对安全理念的重视,减少占用安全通道、挪用相关设施的情况出现,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组织相关安全演练,真正将技能知识转换为实践。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心理失衡,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减少暴力性质的安全事故需要从源头上杜绝,一个公平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的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看过“2017河南公务员申论热点”

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