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申论指导与备考建议
国考申论指导
分论点,即对总论点的拆分,是从属于总论点、阐述论证总论点的具体的观点。因为总论点直接论证对于很多考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我们会建议将总论点拆分成几个小的分论点,通过对分论点的论证,来使总论点得以论证。显然,第二步确定分论点的较为合适的,原因在于总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另一层原因在于确定分论点之后会更加有利于确定文章框架。
分论点的优化,即写出段旨句。基于阅卷老师在阅卷中时间紧迫,为了让阅卷老师较快的掌握我们文章的脉络,以及避免自己写作中出现不知道接下来要写什么的尴尬,建议大家分论点最好都写上段旨句。在写段旨句时,几个分论点的段旨句可以选择结构形式一致的句式,亦可灵活处之。
步骤三:确定结构
结构,即文章的布局,排兵布阵。在确定完分论之后,对于结构的选择就很简单了,可以选择常规结构,也可以选择灵活结构。
步骤四:确定标题
标题,即文章的文眼,简单来讲就是让读者能快速了解本篇文章主要内容的通道。确定标题在分论点和结构的确定之后会更加便捷,确定的标题也更能体现立意,因为在确定了分论点和框架之后,我们对整篇文章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步骤五:雕琢亮点
雕琢亮点,即具体写作之前认真想一下针对文章的立意和各个分论点,自己是否有名言、诗词歌赋、领导人讲话、政策理论、经典事例等相关积累;如果没有,则需要考虑材料中的事例、经典词汇等应该如何运用及用在文章的什么位置比较恰当。
这一步是很多考生会忽略的,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再加上阅卷老师每天阅卷量很大,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再看到千篇一律的文章,相比心情也不会太好。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写作之前考虑清楚有哪些亮点可用,并认真分析这些亮点可以用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以避免雷同。
步骤六:具体写作
具体写作,即万事俱备后,在答题纸上,按照自己之前的规划,将全篇文章包括开头、分论点、结尾,一一写出。
在前五个步骤做好的情况下,相当于一篇完整的文章已经了然于胸,现在只需要将所思所想化成文字,完美呈现于答题纸上即可。
国考申论要把握关键词,做题更顺利
关键词阅读法,就是比较管用的一种方法。在读材料过程中,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可以升阅读效率,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常见关键词有,关联词、问题词、原因词、影响词、对策词等。这些关键词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答案要点的产生。另外,关联词能引导行文脉络,强调重点,对我们答题可以起到重要提示作用。
在材料阅读中,准确理解把握关联词,能够收到奇效。常见关联词有表示并列的关联词,如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既……也等;有表示递进关联词,如不但、甚至、不但……而且、不仅……还等;有表示转折关联词,如虽然……但是、仅管……还是等;有表示因果关联词,如因此、因为……所以等。
下面以近几年国考真题为例,来演示把握关联词对申论作答的重要作用。例如,2015国考申论(副省)中,第一题要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三处横线的句式是: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同时……,因而……。这段话出现在材料1的尾段,在开头又有“可见”二字,可知尾段是对前面材料的总结。技术创新不仅……同时……要写的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那“不仅……同时”在这里是什么关系呢?“同时”表示明前后是并列关系,“不仅”又表示示两者带有递进的关系。因此,在找答案要点时,应该从前文找到技术创新的两个影响,这两个影响是并列的,同时后者比前者在逻辑上更重要一些。
通过阅读前文寻找答案要点,我们找到了几个关键词,其中符合结尾这种关系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发展。因此,在答案书写中,将技术创新对物质财富的影响写在前,对精神发展的影响写在后。“因此”表示因果关系,是对前面二者的总结,在前文能够找到“全面发展”这一关键词填在横线上。由此可知,把握关联词,对理解题目,准确写出要点有非常大的作用。
再举一例,2016国考申论(市地)作文,要结合对一句话的理解,来写一篇文章。这句话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这句话拆分一下,可以找到三个关联词,不仅仅……更……乃至,这三个词表示示递进关系。这对我们理解这句话,并写出符合命题人要求的作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递进的角度来说,从前到后,强调的程度是逐渐加大的。这篇文章应该着重写对德性的滋养,其次是对理性的滋养,再其次才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从写作篇幅来讲,应该是对公民意愿满足最短,对理性滋养稍长,对德性滋养最长。
国考申论归纳概括题的作答对象
归纳概括能力是指对给定资料的概括、提炼、加工。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很多考生会因对归纳概括能力的不够重视,而分数不尽理想;甚至有些考生无从下笔,毫无头绪。根据专家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考生之所以出现此类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很多考生没有审清题意,明确作答对象,因而无法形成符合命题人意图的答题思路。可见,连题干的作答对象以及连命题人问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答对题?因此,明确归纳概括题中的作答对象十分重要。下面,专家以2016年副省的归纳概括真题为例,来详细讲解归纳概括如何选取“作答对象”。
【例题】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分析】
请大家仔细审题,看出题干中给出的丰富信息,明确作答对象。
(1)题目中是“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因此在给定材料中,我们只关注代表委员们的观点型材料即可,虽然在给定材料中出现了的讲话,说的都十分高屋建瓴,但是很遗憾,那并不是题目中的“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因此不是这道题目的作答对象。
(2)题目中是“若干问题”,说明我们需要概括的是问题,并且是若干个问题,可见我们要归纳的问题并不唯一,是若干个,同时注意答题字数只有200,所以对于多个问题的概括要简洁精练。
(3)题目中是“具体建议”,告诉我们还要找出材料总代表委员们的相关建议,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建议,即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所以材料中的一些过于宏观的建议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只是解决的理念或大政方针,不是具体的建议。
通过以上三点逐步解析,我们可清晰地明确作答对象,仔细审题后,形成最切题意的答案。
【参考答案】
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问题: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图书馆少、国民阅读量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社会责任感缺失。具体建议有:一、倡导全民阅读,多建图书馆,制定图书馆法,让公众共享。二、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要做好表率。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归纳整理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高校开设国学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开设文化艺术课程,体现素质教育。
专家希望考生在跟参考答案做对比后,好好反思,总结做题规律,考出好成绩。
看过“2017国考申论指导与备考建议”